柔性電子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柔性電子是一種技術的通稱,目 前,由於處於起步階段而稱謂不一,是將有機/無機材料電子器件製作在柔性/可延性塑料或薄金屬基板上的新興電子技術,以其獨特的柔性/延展性以及高效、低成本製造工藝,在信息、能源、醫療、國防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如柔性電子顯示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印刷RFID、薄膜太陽能電池板、電子用錶面粘貼(Skin Patches)等。與傳統IC技術一樣,製造工藝和裝備也是柔性電子技術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柔性電子製造技術水平指標包括晶元特征尺寸和基板面積大小,其關鍵是如何在更大幅面的基板上以更低的成本製造出特征尺寸更小的柔性電子器件。
柔性電子技術有可能帶來一場電子技術革命,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註並得到了迅速發展。美國《科學》雜誌將有機電子技術進展列為2000年世界十大科技成果之一,與人類基因組草圖、生物克隆技術等重大發現併列。美國科學家艾倫黑格、艾倫·馬克迪爾米德和日本科學家白川英樹由於他們在導電聚合物領域的開創性工作獲得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
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制定了針對柔性電子的重大研究計劃,如美國FDCASU計劃、日本TRADIM計劃、歐盟第七框架計劃中PolyApply和SHIFT計劃等,僅歐盟第七框架計劃就投入數十億歐元的研發經費,重點支持柔性顯示器、聚合物電子的材料/設計/製造/可靠性、柔性電子器件批量化製造等方面基礎研究。
研究
在最近的10年間,康奈爾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西北大學、劍橋大學等國際著名大學都先後建立了柔性電子技術專門研究機構,對柔性電子的材料、器件與工藝技術進行了大量研究。柔性電子技術同樣引起了我國研究人員的高度關註與重視,在柔性電子有機材料製備、有機電子器件設計與應用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基礎研究工作,並取得了一定進展。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天津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南京郵電大學、上海大學等單位在有機光電(高)分子材料和器件、發光與顯示、太陽能電池、場效應管、場發射、柔性電子錶徵和製備、平板顯示技術、半導體器件和微圖案加工等方面進行了頗有成效的研究。近年來,華中科技大學在RFID封裝和捲到捲製造、廈門大學在靜電紡絲等方面取得了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