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本源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新聞本源(Origin of News)
目錄 |
新聞本源指在新聞與客觀事實的關係中,事實是構成新聞的根本因素。有了事實的發生、變動,才有新聞。沒有事實,就沒有新聞。事實在先,新聞在後。即新聞的根本來源。
最早由陸定一在1943年發表的《我們對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一文中提出,對這一概念做了唯物主義的論述,一方面繼承恩格斯使用“本源”一詞的本意,另一方面強調新聞報道內容來自客觀世界,構成新聞真實的基礎。變動產生新聞,新聞來自社會和自然界的客觀事實,新聞的本源是事實,事實是第一性的,新聞是第二性的,有了事實的發生和變動才有新聞,沒有事實就沒有新聞。這就要求記者要在變動的事實中尋找新聞,新聞工作者應該堅持唯物論的新聞本源觀,尊重事實,堅持每一條新聞都以可靠、準確的事實為依據,在採訪、寫作、編輯中,都要力求符合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新聞本源與新聞真實具有重要的相關性,認清新聞本源對於新聞工作者獲取新聞事實,保證新聞真實性等具有重要意義。
從哲學認識論的角度,回答“新聞是什麼?”、“新聞從哪裡來?”的問題。唯物主義認為,新聞的本源乃是物質的東西,乃是事實,就是人類在與自然鬥爭中和在社會鬥爭中所發生的事實。新聞是客觀事物的反映,事實是第一性的,新聞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實,後有新聞。新聞工作者,應該堅持唯物論的新聞本源觀,尊重事實,堅持每一條新聞都以可靠、準確的事實為依據,在採訪、寫作、編輯中,都要力求符合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
20世紀40年代,中國新聞界有些人把具有什麼“性”,如趣味性、文藝性、政治性等,作為新聞的本源。這就是把新聞解釋為某種“性質”本身的“性質說”(Quality theory)。1943年9月1日,陸定一發表文章《我們對於新聞學的基本觀點》,分析了“性質說”的錯誤,認為新聞的本源是物質的東西,是事實,事實是第一性的,新聞是第二性的。“性質說”是新聞學理論中的唯心主義觀點,會導致新聞報道的主觀主義傾向,為篡改客觀事實、製造假新聞提供理論依據。由於新聞的本源是事實, 新聞報道就必須尊重事實,反映事實的本來面貌,不能以自己主觀的東西代替或改變事實。新聞報道中表達的某種觀點或思想傾向,要寓於事實之中。
把握新聞的本源,堅持事實第一性,新聞第二性的原則, 正確處理新聞報道中事實和思想觀點之間的關係,是對新聞工作者的一項基本要求。堅持新聞真實性,是報紙、廣播、電 視、通訊社取得受眾信任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