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碼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文化符碼(Culture Code)
目錄 |
文化符碼最早由法國文學家、哲學家巴赫德等於70年代初在《符號學體系》體系一書中首次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將文化學引入符號學研究,提出了符徵、符旨的擴充論,並且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流行符碼的系統性和結構性特征。[1]
文化符碼的內涵[2]
文化符碼是從廣義的符號學角度,對文化結構做層次性解析的結果,此結果包括語言現象以外的所有表達之規則、特性。其中特別重視圖像符號與圖像符號的象徵意涵和故事性的傳達,以分辨不同文化的地域特征,在結構中找出同樣物質基礎衍生出的不同風格意涵。
文化符碼的概念是一種文化的相對主義,但卻能夠運用文化絕對主義的一些成果(特別是人類生理現象所支持的一些研究成果,諸如:色彩的冷色系感受上的退縮與暖色系感受上的前進、錯覺的理論研究等等),而排除掉文化絕對主義對人類文化普同性(universal)的陷阱,認為不同的文化,對相同的物質現象會有不同的解讀。
文化符碼在設計上意指造型、設計領域中,因個別文化的價值觀與文化習慣所形成的特定造型語言、造型文法,乃至造型上特定的象徵意涵。設計文化符碼的生成理念源於對自己文化的本體性與自主性的重視,它根植於文化學、符號學與設計學的基礎,所以在文化層次上註重文化特色和潮流的掌握,在符碼層面註重圖像符號和意義的詮釋,在設計層面上造型美感和功能的創造。
文化符碼應用於設計有三種分析方法:
藉由這樣的衍生,可以解讀出文化符碼理論的脈絡尋根就是結合文化的理念與巴爾特符號學理論的精華,而推演出設計文化符碼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