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抑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損失抑制(Loss Reduction)
目錄 |
損失抑制是指風險事故發生前或發生後,採取措施減少損失發生範圍或損失程度的控制行為。一個風險管理人員必須假設風險事故發生了,然後為了減少損失程度問“應該做什麼”,不管是事故發生前還是發生後都要問。
損失抑制的措施[1]
損失抑制措施分為兩類:一類是積極的事前措施,即在損失發生前為減少損失程度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一類是消極的事後措施,即在損失發生後為減少損失程度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在損失發生前所採取的損失抑制措施,有時同時也會減少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如在新產品上市時,以高價快速進入市場,既避免隨後而來的競爭加入所帶來的市場壓力風險,達到損失抑制的效果,假如競爭者加入,會因投入已收回而減少受損失的程度,又起到損失預防的效果,因為快速高價進入市場,可以樹立較好的產品形象,吸引一批早期消費者,從而增大競爭者加入的障礙,減少競爭者加入對企業的不利影響。
損失發生後的抑制措施主要集中在緊急情況的處理即急救措施、恢復計劃或合法的保護,以此來阻止損失範圍的擴大。如在火災風險控制中,設置防火牆是一種限制火災損失範圍的事前發生作用的措施,一個有效的自動報警或滅火裝置系統是一種事後發生作用的措施。在風險管理中如對客戶的管理,主要是從事前的客戶資信評價和資信限度設立抑制損失發生,而對客戶停止供貨則是事後抑制的重要措施。
事前損失抑制措施與事後損失抑制措施有重覆的地方,因為事後損失抑制措施實際上是事前損失抑制計劃。這種重覆並不影響風險管理的效率或風險分析。事前損失抑制計劃只是一個損失發生前想要達到的良好願望,即在損失發生後使其損失最小化。損失抑制本身需要有事前損失控制計劃,甚至實際操練那些有可能在緊急情況下要採取的方法或步驟,以做好準備。
- ↑ 吳勤堂,黃蘭萍.企業管理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