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感知教材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感知教材[1]

  感知教材是指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讀、聽、說、寫的形式,獲得對教材內容的感性認識,形成初步表象。

感知教材的內容[2]

  學生掌握知識,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從具備良好的心理準備階段進入到接觸教材,感知具體事物階段。感知教材,是教師通過直觀和形象的方法,使學生感知學習材料,形成表象,獲得感性認識。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掌握書本知識,這種知識對學生來說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要理解和掌握這種知識,學生必須有感性認識作基礎,如果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表象清晰,想象生動,理解書本知識就比較容易;沒有一定的直接經驗,沒有感性認識作基礎,他們學習書本上的概念公式、原理等將會生吞活剝,食而不化,為了使學生很好地理解書本上的抽象概念,就必須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感知教材的途徑[2]

  學生感性知識的獲得主要是通過三條途徑:一是根據所學內容,教師有目的地提供有關的實物和各種教具,進行各種實驗演示,組織必要的參觀、觀察、實習等。二是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巧譬善喻而獲得的感性知識。三是通過適當聯繫已學過的教材使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統一。在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有意識地聯繫舊教材,重新喚起學生已掌握知識中的感性認識,使原有的感知與新感知建立起聯繫,學生的感性認識就會更生動、更豐富、更形象。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個初步印象,為他們進一步掌握抽象的概念和理論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了使學生獲得對事物的清晰表象,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對學習對象進行周密的觀察,併在觀察活動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首先,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觀察目的和任務,只有讓學生知道了觀察什麼,不觀察什麼。哪些是一般瞭解,哪些是重點瞭解,才能收到好的預期效果。其次,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觀察前,教育學生做好必要的準備;觀察中,要指導學生有步驟、有計劃的進行;觀察後,要指導學生作觀察總結。再次,要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在觀察中,要鼓勵學生對觀察到的每一個細節都要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

  1. 李國慶主編.教育學.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12.
  2. 2.0 2.1 許紅梅,馬玉霞,周春玲主編.教育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0.0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林巧玲,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感知教材"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