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感知教材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感知教材[1]

  感知教材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读、听、说、写的形式,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形成初步表象。

感知教材的内容[2]

  学生掌握知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具备良好的心理准备阶段进入到接触教材,感知具体事物阶段。感知教材,是教师通过直观和形象的方法,使学生感知学习材料,形成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书本知识,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要理解和掌握这种知识,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如果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想象生动,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没有一定的直接经验,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他们学习书本上的概念公式、原理等将会生吞活剥,食而不化,为了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书本上的抽象概念,就必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感知教材的途径[2]

  学生感性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三条途径:一是根据所学内容,教师有目的地提供有关的实物和各种教具,进行各种实验演示,组织必要的参观、观察、实习等。二是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巧譬善喻而获得的感性知识。三是通过适当联系已学过的教材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有意识地联系旧教材,重新唤起学生已掌握知识中的感性认识,使原有的感知与新感知建立起联系,学生的感性认识就会更生动、更丰富、更形象。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初步印象,为他们进一步掌握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使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表象,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学习对象进行周密的观察,并在观察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只有让学生知道了观察什么,不观察什么。哪些是一般了解,哪些是重点了解,才能收到好的预期效果。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前,教育学生做好必要的准备;观察中,要指导学生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观察后,要指导学生作观察总结。再次,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观察中,要鼓励学生对观察到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1. 李国庆主编.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2. 2.0 2.1 许红梅,马玉霞,周春玲主编.教育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06.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林巧玲,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感知教材"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