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項目經濟評價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是指在對建設項目的各項技術經濟因素分析、預測和計算的基礎上,評價建設項目的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為投資決策提供依據的活動。
建設項目經濟評價的內容[1]
建設項目經濟評價可分三個層次:為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和社會評價。
財務評價是根據國家現行財稅制度和價格體系分析,計算項目直接發生的財務效益和費用,考察項目的財務盈利能力、清償能力以及財務外匯平衡狀況,據以判斷項目的財務可行性。
國民經濟評價是採用費用與效益分析的方法,按照資源合理配置的原則,運用影子價格、影子匯率等經濟評價參數,分析項目給國民經濟帶來的效益,評價項目的經濟合理性。
1.財務評價與國民經濟的共同點
①都是經濟評價
②都採用現金流量分析方法
③都用貨幣作為統一尺度
一般先進行財務評價,再進行國民經濟評價,均應以國民經濟評價作為項目的主要依據。
2.財務評價與國民經濟評價的區別
①評價角度不同
②效益與費用的含義及劃分範圍不同
③評價採用的價格不同
④採用的主要參數不同
社會評價是應用社會學的一些基本理論和方法,系統地調查和收集與建設項目相關的社會因素和社會數據,瞭解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社會問題,研究、分析對項目成功有影響的社會因素,提出保證項目順利實施和效果持續發揮的建議和措施的一種項目評價方法。
(1)建設項目社會評價目的
建設項目社會評價的目的是判斷項目的社會可行性,評價其對社會發展目標所做出的貢獻。分巨集觀層面和項目層面。
(2)社會評價的範圍
適用於那些社會因素較為複雜,社會影響較為久遠,社會效益較為顯著,社會矛盾較為突出,社會風險較大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