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比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師生比指各級各類教育中在編教師數與按一定統計方法計算的在冊學生數之比,或是指各級各類教育中在編教師每人承擔的按一定統計方法計算的在冊學生數。其中,所謂“按一定統計方法計算的在冊學生數”,是因為在冊學生中有全日制學生和非全日制學生之分,兩者學習時問不盡相同,師生比是按全日制學生計算的,那麼就有必要將非全日制學生學習時間的總和按一定方法折算成全日制學生數,這樣計算的師生比才更客觀、準確而具一定的可比性。
師生比的作用[1]
各級各類教育的師生比的基本標準,應是一個適度區間。這個適度區間上、下限的科學制定,應考慮以下主要因素:學校的管理體制(它涉及占教師編製的各種管理人員);教學目標;課程標準的難度繫數;教學的物質和信息條件;教師的質量;師範教育的改革、教師的性別比(女性教師由於生理特點而有較多的法定休假時間)和學科比、受教育人口的峰谷波動(當峰谷波動較大時,由於一定的周期,因此在確定教師編製時必須有一定的保留量)以及民族問題(以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涉及雙語教學,需要增加一定的教師編製)、區域的地理環境(如山區、牧區,由於設有教學點等因素而允許增加一定的教師編製)等。
師生比,反映了各級各類教育教師數量及其效益,是衡量廣義辦學條件及其效益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進行教育國際比較和區域比較的重要指標之 。我國對各級各類學校的師生比都有原則上的規定。師生比的規定和比較,必須考慮上述的各種因素,這樣才能使其制定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具有客觀的可比性。
- ↑ 袁運開主編.簡明中小學教育詞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08月第1版.
MBA智庫百科真心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