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質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工序質量是指工序能夠穩定地生產合格產品的能力,通常以工序能力表示[1]。
工序質量是構成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必須要對工序質量進生嚴格地控制,工序質量預控法是實現工序質量統計控制的較為簡單的一種方法,尤其適用於中小批量的生產。
工序質量的決定因素[1]
工序是產品形成的基本環節,工序質量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工序質量一般是由操作者、機器設備、原材料、工藝方法、測量、環境等六大因素(5M1E)決定。如果這五大因素配合適當則能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反之則出現不合格產品。
1、操作者(Man):操作工人的文化程度、技術水平、勞動態度、質量意識和身體狀況等。
2、機器設備(Machine):設備及工藝裝備的技術性能、工作精度、使用效率和維修狀況等。
3、材料(Material):原材料及輔助材料的性能、規格、成分和形狀等。
4、方法(Method):工藝規程、操作規程和工作方法等。
5、測量(Measurement):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等。
6、環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溫度、濕度、照明、噪音和清潔衛生等。
圍繞5M1E企業形成了多項管理職能。如關於“人”的管理或工作,構成包括招聘、培訓、激勵等在內的人力資源管理;“料”的管理或工作,構成包括採購、倉儲、檢驗等在內的多項職能。如圖1所示。這些職能工作的質量狀況,都將通過5M1E傳遞表現為工序質量的狀況。[2]
工序質量控制的重要方法是通過控制5M1E來控制工序質量。反推過來,通過對工序質量的評價,就可揭示5M1E的管理狀況,進而促進相關職能工作的改善。工序質量是檢驗企業質量管理是否具備真功夫的試金石,抓住工序質量能切實帶動其他諸多職能工作的改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