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尼克鬆衝擊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尼克鬆衝擊

  尼克鬆衝擊指的是美國總統尼克鬆對美國經濟、外交政策的採取的重大調整措施,對當時世界造成的劇烈影響,尤其是對日本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形成的“衝擊”。“尼克鬆衝擊”是日本人的說法。尼克鬆衝擊分為前後兩次。第一次是尼克鬆1971年採取的“新經濟政策”,第二次是美國同年基辛格的秘密訪華。

第一次尼克鬆衝擊

美国总统尼克松(1968—1974年在任)
放大
美國總統尼克鬆(1968—1974年在任)

  1、概述

  為擺脫越南戰爭時期美國社會失業、通貨膨脹國際收支赤字的困境,減緩美元暴跌、大量黃金外涌的危機,尼克鬆政府於1971年8月15日宣佈實行“新經濟政策”。該政策對外採取了兩項措施:放棄金本位,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和征收10%的進口附加稅,從而導致二戰後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西方國家股價普遍下跌,嚴重損害了許多國家的利益,加劇了國際經濟、金融的動蕩。

  美國政府的這一決定對日本的影響最為嚴重,故被日本金融界稱之為“尼克鬆衝擊”。

  2、背景

  1971年,由於越南戰爭,美國面臨巨額貿易赤字,1971年的貿易赤字從1970年的順差26.03億美元變為逆差22.6億美元,1972年的逆差進一步擴大到了64.16億美元。美元面臨巨大的貶值壓力。同時由於北非政治局勢動蕩以及1973年的石油禁運,油價不斷上漲。

  相反,日本與聯邦德國經濟快速發展,競爭力增強,經常賬戶大量盈餘。為應對由於美元面臨的貶值壓力以及本國經濟快速增長帶來的升值壓力,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日本政府採取放寬進口限制、放鬆資本流出管制的措施,減緩日元的升值壓力,但效果均不明顯。

  在這樣的背景下,1971年8月5日,由於美元的持續貶值壓力,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鬆被迫宣佈中止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兌換比率,並加徵10%進口稅率。這被稱為“尼克鬆衝擊”。之後美元大幅貶值,日本政府在短暫抵制後,放開日元匯率日元匯率從1971年的1美元兌310多日元升至1973年的1美元兌280日元左右,升幅度約12%。

第二次尼克鬆衝擊

  1、概述

  尼克鬆的“關島主義”出台後,美國對外政策發生巨大轉變,特別是要改善和中國的關係以共同應對蘇聯的威脅,而一貫追隨美國奉行反華政策的日本佐藤榮作政府對此卻渾然不知。1971年基辛格來華訪問,為尼克鬆訪華做鋪墊。這一事件直到公佈前的最後一刻才通知日本政府,日本人深感被美國所拋棄。這次事件導致佐藤內閣在外交上進退失據,被迫總辭。日本政壇和外交政策因此受到了了巨大衝擊,稱為第二次“尼克鬆衝擊”。

  2、影響 [1]

  戰後到20世紀70年代初的近30年間,日本的外交基本上都是以日美關係為軸的,在處理與中國的關係問題時,日本政府必須以不影響日美關係為前提。然而,1971年6月日美之間剛剛通過外長與國務長官會談達成合意在聯合國共同提案“兩國中國”的“重要問題”,7月便發生了“尼克鬆衝擊”事件。使整個日本朝野為主震驚,僅在尼克鬆本人電視宣佈訪中的一個小時前,日本駐美大使牛場信彥才從羅傑斯國務長官那裡得到事前通告,而這一消息傳到佐藤榮作首相那裡時,距尼克鬆訪中決定公佈只剩幾分鐘的時間,本來已經取得沖繩返還交涉成功的佐藤內閣,因為在中國問題上對美國亦步亦趨,到頭來卻被美國搞了“越頂外交”,從而喪失了政治權威,進一步加快了倒台的進程。日本各界要求恢復中日邦交的呼聲也日漸高漲,1972年7月,田中角榮繼任新首相後,終於實現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尼克鬆衝擊對日本的衝擊[2]

  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出現的經濟過熱和經常項目巨額順差,證明日元確實被嚴重低估了。為了保持日本經濟平衡發展也確實需要對日元匯率進行調整,可日本政府並沒有這樣做。1969年秋,日本銀行仍然實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同時,加快了金融自由化步伐,採取多種措施放鬆了對資本外流的限制,並促進商品和勞務進口。於是發生了著名的“尼克鬆衝擊”。

  “尼克鬆衝擊”之後,日本起初準備拒絕日元升值,但不久就放棄了這種努力,日元匯率立即從1美元兌換360日元升值到340日元,隨後又上升到315日元。為了避免日元升值所帶來的通貨緊縮壓力,日本政府開始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1971年12月18日,西方七國集團經過長時間的多邊談判後,在華盛頓特區史密森索尼安學院達成協議,將美元兌換黃金的比率下調7.89%,其它國家貨幣與美元的兌換比率也進行相應的調整。由此,日元再次升值16.88%,達到1美元兌308日元。

  但是,由於J曲線效應,日元大幅升值之後,日本經常項目順差仍在繼續擴大。從1972年開始,日元兌換美元的匯率一直保持在308日元。此時,日本經濟開始複蘇。為了加快複蘇進程,日本銀行將貼現率降低至4.25%;與此同時,日本政府還大幅增加了財政預算。請註意,這正是日本政府所犯的一個致命錯誤,因為此時貨幣供應量增長已經超過20%,經常項目盈餘下降,可日本政府仍繼續實行極度擴張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

  1973年初,在擴張性政策作用下,日本通貨膨脹率迅速上升,日本銀行被迫將貼現率提高至6%,但為時已晚。此時日本消費物價指數已經迅速上升至兩位數,1973年9月達到石油危機之前的最高點14%。石油危機使日本通貨膨脹率進一步上升。1974年,日本消費物價指數高達24%。更加錯誤的是,石油危機後,日本政府立即由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轉向緊縮性政策,造成日本經濟增長急劇減速,1974年,日本經濟出現了二戰後的首次負增長。1969—1972年日本政府長期實行抑止匯率浮動政策的最終結果,是引發了1973—1974年的惡性通貨膨脹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張文彬.中美接近與日本對華政策的改變——1971年“尼克鬆衝擊”對中日復交的影響評析.大眾科學(科學研究與實踐).2008年20期.
  2. 黑田東彥.日本匯率政策失敗所帶來的教訓——以“尼克鬆衝擊”和“廣場協議”為例.國際經濟評論.2004.1-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Tracy,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尼克鬆衝擊"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