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26个条目

基本歸因錯誤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基本歸因錯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目錄

什麼是基本歸因錯誤

  基本歸因錯誤描繪人們在考察某些行為或後果的原因時高估傾向性因素(譴責或贊譽他人)、低估情景性因素(譴責或贊譽環境)的雙重傾向。它是歸因理論的一個現象,即人們常常把他人的行為歸因於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上,而忽略他們所處情境的重要性。比如,儘管我們在評價他人的行為時有充分的證據支持,但我們總是傾向於低估外部因素的影響,而高估內部或個人因素的影響。這種現象解釋了當銷售人員的業績不佳時,銷售經理更傾向於將其歸因於下屬的懶惰而不是競爭對手的實力。有研究顯示,東亞人相對英美人更註意情境,而更少受此謬誤影響。[1]

  基本歸因錯誤或者基本歸因偏差是指在對他人行為進行歸因的時候,往往會傾向於把別人的行為歸因為其內在因素,而低估了情境因素的影響。[2]

基本歸因錯誤產生原因

  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與其他的環境因素相比,行為者的行為是最容易觀察的信息。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很容易被註意到,而社會環境社會角色、情境壓力等外部條件則難以引起註意,於是,我們就忽視了這些外部因素的作用,而過多地強調個人自身的原因。

  此外,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我們有一種基本的信念,覺得個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於是,在分析行為的原因時,我們就會追溯個人自身的原因。比如,我們傾向於認為一個人的生活狀況與自己的努力奮鬥有很大關係,所以,當我們看見一個人生活拮据時,可能會想:“為什麼你不勤奮一點兒呢!“

常見的歸因錯誤

  歸因誤差有的來源於人們的動機,有的則是認知因素和動機兩者的結果,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誤差:

  1、基本歸因錯誤

  2、活動者—觀察者效應:行動者對自身歸因不同於他人對此行為的歸因。雖然,雙方認知到的是同一個行為 ,但是行動者傾向於把成功原因歸為個人,把失敗原因歸於情境;而觀察者則會更多把成功原因歸於情境,把失敗歸因於個人特質。形成這種偏差主要是雙方所站的角度和出發點不同。旁觀者往往站在一個理想的角度,從常規的邏輯出發。如認為人就要說到做到,借東西就應該如期償還,朋友就應該互相幫助等,一旦發現不合常規,就歸因於行為實施者的個人因素。而實施行為的人則更多地是從具體情況出發,強調實際行為的特殊情境。如借東西未還是因為太忙,沒時間,朋友沒及時幫忙是因為有急事走不開等等。可見,歸因的分歧是造成人與人之間矛盾的一個因素。

  3、自我服務偏差:人趨向於把別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敗歸因於外部因素,而把別人的失敗和自己的成功歸因於內部因素 。比如,學員喜歡將自己受加分獎勵歸因於自己的努力,而將受到扣分處理歸因於幹警對自己有偏見甚至社會不公平。

  除了上述歸因偏差,還有性別導致的動機、觀念、環境等歸因偏差,另外涉及到個人利益的時候也會導致歸因偏差。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Richard E. Nisbett.The Geography of Thought: How Asians and Westerners Think Differently...and Why:Free Press,2003
  2. 金盛華.社會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nonameh.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基本歸因錯誤"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