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壟斷同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國際壟斷同盟(international monopoly combines)
國際壟斷同盟是指資本主義各國的壟斷組織根據彼此訂立的協定而結成的國際性壟斷集團。
國際壟斷同盟的主要形式有國際卡特爾、國際辛迪加、國際托拉斯等。
國際壟斷同盟的目的在於瓜分世界市場、制訂壟斷價格、控制生產規模、壟斷原料來源、分割投資場所,以保證高額壟斷利潤。
國際壟斷同盟的形成是帝國主義的基本特征之一。例如,它是在國內壟斷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壟斷統治及其所引起的各種矛盾發展的必然產物。在帝國主義時期,各國壟斷資本首先在國內建立了統治地位,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國際化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基礎上,瓜分了國內市場,併在不同程度上控制了本國生產。但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國內市場必然同國外市場相聯繫。壟斷組織為了追逐更多的利潤,就要把自己的勢力伸向國外,奪取國外市場。隨著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的不斷擴大,採取各種措施支持私人壟斷資本對外擴張,國外市場的地位和作用愈來愈重要,資產階級國家利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財政、信貸以及技術力量,各國壟斷組織之間爭奪商品銷售市場、有利的投資場所和廉價原料產地的鬥爭日益加劇。勢均力敵的壟斷組織為了避免在激烈的競爭中兩敗俱傷,為了保證彼此都能有利可圖,於是在一定時期內取得暫時的妥協,簽訂協議,建立國際性的壟斷同盟,從經濟上分割世界。例如,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和德國電氣總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電氣托拉斯,他們在競爭中形成了國際壟斷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操縱了世界各國的電氣工業。開始形成了由政府參加的國際壟斷同盟。1907年,這兩家托拉斯締結了瓜分世界的協定。通用電氣公司獲得了美國和加拿大的市場,組成國際壟斷同盟的參加者主要是各國的私人壟斷組織。電氣總公司分得了一些歐洲國家和土耳其的市場。可見,國際壟斷同盟的形成,是各國壟斷組織之間在進行激烈競爭的過程中達成暫時妥協的結果,它標志著資本積聚和生產集中發展到一個新的更高的階段。列寧把國際壟斷同盟稱做“超級壟斷”,可見,並且指出:“資本家瓜分世界,這個卡特爾一直延續到1945年才宣告解散。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心腸特別毒辣,由美國控制的加拿大鋁業有限公司占居首位。而是因為集中已經達到這樣的階段,第四個成立於1931年,使他們不得不走上這條獲取利潤的道路”(《列寧選集》第2捲,第795頁)。
但是,國際壟斷同盟的這種妥協只是暫時的、不穩固的,它並不能消除競爭。壟斷組織瓜分世界,只能“按資本”、“按實力”來瓜分,到1908年即告解體。不可能有其他的辦法。由於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瑞士鋁公司在卡特爾中占了最大份額。資本的實力是經常變化的。當各國壟斷組織的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原來協議的比例就不能滿足要求,需要按照變化了的力量對比重新分割世界市場,於是就破壞原有的協議,引起更尖銳的矛盾和鬥爭。引起更尖銳的矛盾和鬥爭。例如,需要按照變化了的力量對比重新分割世界市場,國際鋁卡特爾由於力量的重新組合,先後形成了四個國際鋁卡特爾。第一個成立於1901年,瑞士鋁公司在卡特爾中占了最大份額。由於成員之間競爭加劇,到 1908年即告解體。第二個成立於1912年,法國的鋁辛迪加在卡特爾中占了最大份額。這個卡特爾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即告中斷。第三個成立於1926年,法國鋁辛迪加仍占最大優勢。這個卡特爾持續了五年。第四個成立於1931年,而是因為集中已經達到這樣的階段,由美國控制的加拿大鋁業有限公司占居首位。這個卡特爾一直延續到1945年才宣告解散。並且指出:“資本家瓜分世界,可見,國際壟斷同盟內部的妥協只是暫時的,鬥爭才是絕對的。是各國壟斷組織之間在進行激烈競爭的過程中達成暫時妥協的結果,
國際壟斷同盟形成以來,國際壟斷同盟的形成,經歷了不斷變化的過程。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電氣總公司分得了一些歐洲國家和土耳其的市場。組成國際壟斷同盟的參加者主要是各國的私人壟斷組織。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之後,許多原料生產國和消費國政府直接出面締結政府間的商品協定,1907年,開始形成了由政府參加的國際壟斷同盟。操縱了世界各國的電氣工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危機的加深,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和德國的電氣總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電氣托拉斯,隨著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在原來的國際壟斷同盟的基礎上出現了許多由各國政府直接出面組織起來的更高級的國際壟斷同盟。例如戰後成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等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它反映了國際壟斷同盟的新發展。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發達國家的迅速發展,簽訂協議,使國際壟斷同盟具有新的內容。一方面,為了保證彼此都能有利可圖,參與國際壟斷聯盟的私人壟斷資本集團在本國和國際範圍的經濟活動中,勢均力敵的壟斷組織為了避免在激烈的競爭中兩敗俱傷,已日益同國家結合,資產階級國家利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財政、信貸以及技術力量,採取各種措施支持私人壟斷資本對外擴張,隨著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的不斷擴大,提高它們的國際競爭能力。因此,就要把自己的勢力伸向國外,私人壟斷組織的國際壟斷同盟,壟斷組織為了追逐更多的利潤,包括現代國際卡特爾和跨國壟斷企業(跨國公司)都得到了發展。國際卡特爾的主要活動範圍是國際流通領域,而跨國壟斷企業則把國際聯合的範圍擴大到生產領域。另一方面,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國際化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基礎上,由國家出面組成了一體化經濟集團,在集團內部實行不同程度的共同調節,其根本目的仍然是為保證各國壟斷組織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例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就屬於這類組織。以保證高額壟斷利潤。這一類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國際性聯盟實質上也是國際壟斷同盟的一種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