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核工作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單核工作法(Monotasking)
目錄 |
單核工作法(Monotasking)是指通過一次專註於一項工作,集中註意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時間管理方法。由瑞典IT、個人生產力咨詢師Staffan Nöteberg提出,是一種“事多到事少,拖延變高效”的工作方法[1]:
①事多到事少:工作法的核心“快捷清單”,最多只能有5項最重要的任務;
②拖延變高效:我們交替使用兩種工作模式,全景模式和單核模式,全景模式時總攬全部任務,單核模式時摒棄干擾、專註做事。
單核工作法的原理[1]
原理1:已經開始的任務會無條件地占據我們每天的所思所想,直到完成或被刪除。這又被稱為“服務生效應”
心理學研究員布魯瑪·蔡加尼克就很喜歡在閑暇時間對周圍的環境進行觀察和反思,也正是由於這個習慣,她才能在一家餐廳里發現一個改變人們效率的原理。
一天,她和朋友在一家餐廳吃飯,偶然間她發現,當客人吃完飯打算結賬離開時,餐廳的服務員都能清楚地記得客人之前點了哪些菜,這讓她感到很神奇。即使客人在餐廳待了很久,加了多次菜,餐廳的服務員也能記起所有細節。
但是當她在結賬半小時以後,再次去請服務員回憶賬單上的內容時,服務員卻一臉茫然,再也回憶不出任何細節。
服務員的回答是:“我想不起你點了什麼,因為你已經結賬了。”在結賬之前,客人點的餐會一直保留在服務員的腦子裡;一旦結了賬,客人點了什麼就不需要再被服務員記住了。
為了通過科學實驗來進一步證實她的理論,在1927年,蔡加尼克請志願者來幫助她進行了一系列有關記憶的實驗。
她給參加實驗的每個志願者佈置了20個左右難易程度不同的任務,比如,寫一首自己喜歡的詩詞、做手工活兒、完成拼板、演算數學題等。
完成這些任務所需的時間是大致相等的,但她沒有告訴志願者,其中一些人在完成某些任務的中途會被打斷,他們也不知道這些打斷是實驗故意的。
在實驗過程中,其中一半任務順利地完成了,而另一半任務在進行的中途被打斷,志願者被要求停下來去做其他的事情。
實驗結束的時候,蔡加尼克要求每一位志願者回憶自己在實驗中所做過的事情。
結果十分有趣,在被回憶起來的任務中,有68%是被中止而未完成的任務,而已完成的任務只占32%,人們記住的未完成的任務數量是已完成任務數量的兩倍多。
蔡加尼克在餐廳的發現在科學上也得到了證實,這種對未完成工作的記憶優於對已完成工作的記憶的現象,被稱為“蔡加尼克效應”。
出現這種結果是因為,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心裡會產生一個張力系統,這個系統往往使我們處於緊張的心理狀態,事情將一直存在於我們的腦海裡。
當工作任務被中斷的時候,緊張狀態並不會馬上結束,仍然會維持一段時間,未完成的工作任務仍然會壓在我們心頭。
而一旦這個任務完成了,這種緊張的狀態就會得到放鬆,大腦也會主動屏蔽這些任務,使關於這些任務的記憶力大大減退。
原理2:多任務切換不僅會拖慢速度,而且註定會耗盡大腦能量。
“行動切換”是造成時間白白流逝的罪魁禍首之一,而且會產生一定的時間成本。
比如,我們正在構思一份報告,好不容易有了想法開始動筆了,這時領導安排我們去接待一名來賓,時間就在我們更換任務時溜走了。
行動切換時,大腦需要經歷兩個過程:一個是目標的轉化,從一件工作轉移到另一件工作;另一個是要為新任務創建場景。
通常我們將行動切換花費的時間分為前置時間和後置時間。
例如,在我們去接待來賓前需要花時間保存報告,離開辦公室需要時間,進入一個新的工作場景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就是前置時間。後置時間是我們回到剛纔的情景所需要的時間,實際上我們不可能馬上回到之前正在寫報告時的狀態,剛纔接待來賓的工作可能還殘留在腦海中。
我們還需要解鎖電腦,把報告前面的內容再瀏覽一遍,並再次釐清思路。
不停地切換工作任務還會造成犯錯誤概率的增加。
當我們反覆清除前一段工作記憶,不斷試圖進入新的工作場景,就無法建立好的工作根基,任務越複雜,在切換中產生的錯誤就越多。
原理3:我們應該負起區分優先順序的責任,選出現在頭號重要的事來做。因為會不斷有各種事情出現在我們腦海中,值得做的事數不清。
我們的工作任務並不總是一成不變的,最重要的任務可能會存在變數,有時候實際花費的時間和預計的情況會不一致,有時候會有新的更重要的任務出現。
在單核工作法看來,我們應該對工作任務加以限制,只讓幾項重要的工作成為當前的待辦任務,這樣大腦會輕鬆一些,我們的精力才能更集中。
正是基於此,單核工作法才能以單核時段、全景鬧鐘以及快捷清單為工具,為我們提供簡易有效的方法,節約我們的精力,讓我們更高效地工作。
原理4:經常休息、好好睡覺、鍛煉身體、吃得健康——必須在這些事情上進行投資,才能在日常工作中穩步前進。
我們的註意力是有限的,長時間保持高效工作十分困難,而且長時間一成不變地工作也不利於思維的開闊,相反,在休息時間我們更容易發散思想,產生新的見解。
因此,每工作一段時間就需要休息一會兒。
休息時間也提供了機會,讓我們對當前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效率進行評判,更好地從優先順序進行取捨。
健康的身體是獲得良好精力的保障。
通過鍛煉,我們可以獲得更好的體能,創造性思維也可以在鍛煉時得到增強。
我們都知道,餓著肚子時效率不會太高,但攝入過多的能量會導致大腦缺氧,只有保持營養豐富、多樣化的飲食,才能讓我們提高近期的效率,保持長期的生產力。
原理5:擁抱變化、持續改進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世界。選用的方法必須適應環境;要根據自己最新的個人經驗,一點一點調整。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
在職場中,我們會發現自己身處的環境錯綜複雜,改變一直都在發生。
我們要適應這種變化,讓自己融入新環境,不斷學習新知識,提高自己的各種能力與工作效率。
單核工作法的5個核心工具[1]
①快捷清單:記錄最重要的5件事,類似工作計劃清單;
②集草器清單:暫時沒那麼重要,還未夠資格進入快捷清單的其他事項,類似待辦事項清單;
③單核時段:從現在開始到下一個半點或整點時間(必須不小於25分鐘)。在這個時間段內,專註做選定的那件事;
④全景時段:這個時間段內,休息下,然後總攬任務,思考“此時此刻,做什麼事最有價值?”,列出快捷清單的5件事,並選定其中一件事,準備切換到單核時段;
⑤全景鬧鐘:這是一個計時器,可以是鬧鈴、手機等;
單核工作法的5個實施步驟[1]
①用紙筆或其他工具記錄下所有的待辦事項,從中選出今天最重要的5項。將這5項任務記錄到你的“快捷清單”中。
②進入全景時段,用全局視角審視“快捷清單”上的事項,從中選取接下來最應該去做的那一項。
③設置全景鬧鐘,把鬧鐘設置在分針的下一個豎直位置上,且時長應該超過25分鐘。例如現在是9:05,則鬧鐘設置在9:30;如果現在是9:26,則鬧鐘設置在10:00。
④進入單核時段,全神貫註只做剛剛確定的那一項工作,直到全景鬧鐘響起或當前工作完成。
⑤當全景鬧鐘響起或手頭的工作已完成,則結束單核時段,進入全景時段。此時回到步驟②至⑤的迴圈中,直到清單上的工作全部都被搞定。
在全景時段和單核時段之間,可以設置一定的休息時間。
協作或者安排工作後的任務同步。要確保同事理解你想要的是什麼,要讓他知道,你是真心信任他有能力完成這個任務;要投入地工作,執行者必須要有行動的自由度,所以要解釋任務的目的,而不是完成它的方法;委托只是任務的授權,而非責任的授權,並不能減少你的責任。(目前很多權力的下放其實只是一種甩手掌柜,並非基於工作目的的提升而僅僅為了減少工作量)
在安排完工作後,在不久之後就安排一次同步會議,並定義好到那時能達到的最小進展是什麼。眼見為實,在總體時間經過10%~25%之後,有形的進展可以幫你看清她的速度和方向。
單核工作法的優點[2]
- 對於“一想起做事就千頭萬緒”的人來說,單核工作法有助於完成最重要的任務。
- 容易使用,符合直覺,有科學研究根據。
- 單核時段結束時間在整點或半點,避免與開會等不可支配時間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