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6个条目

動機圈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動機圈理論概述

  動機圈理論是由前蘇聯心理學家彼得羅夫斯基提出的。它是一種闡明動機和個性關係的理論,認為個性的個別特征彼此間結成譜系化的統一完整的結構,在這個結構里有中心,即“動機—需要區”。

  心理學認為,人的個性基本結構包括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個性傾向性個性心理特征

  個性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自我意識信念價值觀世界觀等等。個性傾向性是個性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它的各個成分中常有某一個占優勢,並具有指導意義。占優勢地位的傾向性因素往往決定著個性所有的心理活動。因此,個性傾向性地決定人對現實的態度和積極性的動力或誘因系統,在這個系統中,需要和動機為核心內容。個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氣質性格,是個體經常表現出來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征,是個性心理結構中比較穩定的構成成分。個性心理特征體現於人的行為過程中,表現一個人穩定的類型特征。

  “動機圈理論”剖析個性構成要素,並對其所處位置及運動狀態進行研究,認為:個性是一個譜系化的完整結構,在這個結構中,以“動機—需要區”為中心,需要是人的行動和發展的決定因素。彼得羅夫斯基指出:“個性的個別特征和特性彼此不只是聯結成為統一完整的結構,而且這種結構還是譜系化的。在這個結構里有中心,在中心的周圍排列著所有其餘的個性特征和特點。整個結構也決定於它所包括的每一個組成部分,並伴隨著每一個組成部分在譜系中所占的地位而轉移。人的每一種表現,他的每一種特征都反映著總的個性。”“組成結構的個性特征和品質,體驗和價值觀。世界觀和信念,榜樣和理想都依賴於人的動機和需要。因此,“動機—需要區”能夠成為中心,其餘的個性特征都在它的四周形成結構。”(A·B彼德羅夫斯基:《年齡與教育心理學》章志光譯)“動機圈理論”比較合理地說明瞭個性的既穩定又運動,每一特征都具有“全息”意義,特征之間相互關聯的結構特征。

動機圈理論的基本內容

  1、動機是個性結構中的一個核心組織,它和個性結構的外圍部分建立了各種各樣的網路性的聯繫,構成了完整的個性。動機的性質決定著個性的傾向性,個性機構外圍的任何一種個性品質,如誠實、紀律、勤奮等等,都是人類完整個性的組成部分。這些品質都與某種動機相聯繫,但同一品質,與之相聯繫的動機是不同的。

  2、個性結構的核心組織十分複雜,它包括許多動機,這些動機是分等級的,其最高形式的動機是信念和理想。人的個性傾向、道德面貌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動機圈內占優勢的動機。

  3、占優勢的動機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的內容可以是各種各樣的。既可以是理想、信念,也可以是個人的某種直接需要。 動機圈理論探討了個性中各個心理成分之間的相互關係,強調了動機的最高形式——信念和理想是個性的核心。提出了動機對個性品質的制約作用。在理論和實踐上對企業管理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在企業管理中,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動機在個性品質形成中的作用。善於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使員工樹立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的理想,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從而達到提高員工自身素質和勞動生產率的目的。

動機圈理論的優點[1]

  動機圈理論有許多可取之處:

  其一,這種理論看到了個性結構各成分之間的複雜聯繫、特點,並以個性形成的原動力——需要為基礎展開分析,最後描繪了帶有啟發性的個性結構模式圖;

  其二,抓住了需要和滿足需要的現實可能性之間的矛盾,揭露個性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性。這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具有一定意義。但這種理論也還有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如動機圈究竟包括哪些動機——需要系列並不明確,這些動機——需要系列的等級關係是如何具體排列的,非優勢的動機——需要系列在動機圈內起什麼作用,這些都有必要進一步闡述。他們在探討動機——需要的系列時並末提及這些主觀的東西受客觀東西的制約性問題,這就難免有脫離現實而封閉式地研究個性心理結構之嫌了。

參考文獻

  1. 高玉祥.《個性心理學 (修訂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Tayunke,Vulture,Angle Roh,Dan,Lweij,鲈鱼,Yixi,方小莉.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動機圈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