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动机圈理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动机圈理论概述

  动机圈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提出的。它是一种阐明动机和个性关系的理论,认为个性的个别特征彼此间结成谱系化的统一完整的结构,在这个结构里有中心,即“动机—需要区”。

  心理学认为,人的个性基本结构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自我意识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等。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的各个成分中常有某一个占优势,并具有指导意义。占优势地位的倾向性因素往往决定着个性所有的心理活动。因此,个性倾向性地决定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积极性的动力或诱因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需要和动机为核心内容。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构成成分。个性心理特征体现于人的行为过程中,表现一个人稳定的类型特征。

  “动机圈理论”剖析个性构成要素,并对其所处位置及运动状态进行研究,认为:个性是一个谱系化的完整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以“动机—需要区”为中心,需要是人的行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彼得罗夫斯基指出:“个性的个别特征和特性彼此不只是联结成为统一完整的结构,而且这种结构还是谱系化的。在这个结构里有中心,在中心的周围排列着所有其余的个性特征和特点。整个结构也决定于它所包括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并伴随着每一个组成部分在谱系中所占的地位而转移。人的每一种表现,他的每一种特征都反映着总的个性。”“组成结构的个性特征和品质,体验和价值观。世界观和信念,榜样和理想都依赖于人的动机和需要。因此,“动机—需要区”能够成为中心,其余的个性特征都在它的四周形成结构。”(A·B彼德罗夫斯基:《年龄与教育心理学》章志光译)“动机圈理论”比较合理地说明了个性的既稳定又运动,每一特征都具有“全息”意义,特征之间相互关联的结构特征。

动机圈理论的基本内容

  1、动机是个性结构中的一个核心组织,它和个性结构的外围部分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网络性的联系,构成了完整的个性。动机的性质决定着个性的倾向性,个性机构外围的任何一种个性品质,如诚实、纪律、勤奋等等,都是人类完整个性的组成部分。这些品质都与某种动机相联系,但同一品质,与之相联系的动机是不同的。

  2、个性结构的核心组织十分复杂,它包括许多动机,这些动机是分等级的,其最高形式的动机是信念和理想。人的个性倾向、道德面貌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机圈内占优势的动机。

  3、占优势的动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内容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既可以是理想、信念,也可以是个人的某种直接需要。 动机圈理论探讨了个性中各个心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动机的最高形式——信念和理想是个性的核心。提出了动机对个性品质的制约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企业管理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动机在个性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善于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使员工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达到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动机圈理论的优点[1]

  动机圈理论有许多可取之处:

  其一,这种理论看到了个性结构各成分之间的复杂联系、特点,并以个性形成的原动力——需要为基础展开分析,最后描绘了带有启发性的个性结构模式图;

  其二,抓住了需要和满足需要的现实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揭露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一定意义。但这种理论也还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动机圈究竟包括哪些动机——需要系列并不明确,这些动机——需要系列的等级关系是如何具体排列的,非优势的动机——需要系列在动机圈内起什么作用,这些都有必要进一步阐述。他们在探讨动机——需要的系列时并末提及这些主观的东西受客观东西的制约性问题,这就难免有脱离现实而封闭式地研究个性心理结构之嫌了。

参考文献

  1. 高玉祥.《个性心理学 (修订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Tayunke,Vulture,Angle Roh,Dan,Lweij,鲈鱼,Yixi,方小莉.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动机圈理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