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入學率[1]
入學率是指全國適齡學生入學的比例,入學率有“凈入學率”(即“純入學率”)、“毛入學率”與“女性入學率”(在義務教育中為“女童入學率”)三項指標。進行統計時,一般以學年初為統一的時間標準。
入學率的內容[1]
1.凈入學率
是指按在籍戶口、當地現行學制和規定入學年齡的適齡人口在校學生總數與適齡人口總數的比,其計算公式為:
凈入學率= | 適齡人口在校學生總數 |
X 100% |
適齡人口總數 |
如按逐歲統計分年齡段凈入學率,則將分年齡段在校學生數代入上述公式的分子,另將分年齡段人口數代入分母。
凈入學率的意義在於:它反映了某種程度的教育在適齡人口中的普及程度;它與毛入學率相比較,可以反映一定的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益;它是衡量各級政府教育工作和學校工作水平的極為重要的指標。
2.毛入學率
是指在校學生總數與適齡人口總人數之比,其計算公式為:
毛入學率= | 在校學生總數 |
X 100% |
適齡人口總數 |
毛入學率主要反映一定程度的學校教育的發展規模和相應年齡段人口的受教育機會。由於在校學生數有可能超過適齡人口數,因此毛入學率有可能出現大於百分之一百的情況。這種情況反映了以下問題:隨著人口流動,常住戶口非在籍的學生增加;非適齡人口(如未到法定入學年齡或超齡)在學人數增加;在學的超齡人口中留級生數的比例較大,如果是這樣的原因,那麼它或表明當地由於各種原因而適齡新生的入學率較低或學生的留級率較高,從而反映當地政府在組織適齡新生入學中的問題或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益較低。當毛入學率低於百分之一百時,這就反映當地或未能提供充分的就學機會,或未能採取強制措施組織適齡新生入學,或未能採取有效措施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與質量等。
對於義務教育來說,如果初等義務教育的入學率偏低,這意味著文旨率的偏高;如果初級中等義務教育的入學率偏低,這意味著國民素質不能達到基本要求。
因此,根據我國對普及9年義務教育工作評估驗收的有關規定,到20世紀末,初等義務教育的凈入學率要基本達到“適齡兒童都能入學”,初級中等義務教育的凈入學率達到95%左右。
3.女性入學率
它是指女性入學人數在女性適齡教育人口中所占比例。在義務教育階段,是指女童入學人數在女性適齡人口中所占比例。建國以來的幾十年中,我國各級政府為保障女性的受教育權、改善女性受教育狀況進行了長期的不懈努力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和獨生子女比例的提高,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婦女的普遍從業等因素,客觀上推動了女性受教育狀況的改善。1995年,我國初等教育中的女童入學率已達98.2%。另一方面,在初級中等以上教育中,女性的比例不高而且呈遞減趨勢;在文盲中女性的比例偏高;女性受教育者就業困難的比例較大等。雖然這一問題的解決,是一個較長的社會歷史過程,但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要求各級政府、教育行政機關和各級各類學校尤其是中小學校必須高度重視、必須採取堅決而有力的措施努力提高女性入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