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現金流動機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物價–現金流動機制(Price Specie-Flow Mechanism)
目錄 |
在國際間普遍實行金本位制的條件下,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可通過物價的漲落和現金(即黃金)的輸出輸入自動恢復平衡。這一自動調節規律稱為“物價–現金流動機制(Price Specie-Flow Mechanism)。”它是在1752年由英國經濟學家休謨·大衛(Hume David)提出的,所以又稱“休謨機制”。
“物價–現金流動機制”自動調節國際收支的具體過程如下:
一國的國際收支如果出現逆差,則外匯供不應求,外匯匯率上升,若外匯匯率上升超過了黃金輸送點,則本國商人不再用本幣購買外匯付給商人,而是直接用黃金支付給外國出口商,這樣黃金就大量流出。黃金外流導致本國銀行存款準備金升高,從而使流通中貨幣量減少,物價下跌,而物價下跌使得出口成本降低,本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增強,出口增加,進口減少,直至國際收支改善。這樣,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完全能夠自發調節,用不著任何人為的干預。如果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其自動調節過程完全一樣,只是各經濟變數的變動方向相反而已。
上述自動調節過程可用圖1表示如下:
圖1 物價–現金流動機制
休謨的“物價–現金流動機制”在理論上分析存在著一系列缺陷:
第一,他是以貨幣數量論為依據的,因而得出物價僅因貨幣數量變化而變化;
第二,在金幣流通的情形下,黃金流動不一定會引起物價變動,因為金屬貨幣可以自發調節到必要的數量;
第三,他強調相對價格的變動,而忽視了產量和就業的變動;
第四,黃金流動同恢復國際收支平衡自動聯繫起來,金融當局沒有進行干預的餘地。正是因為休謨忽略了上述4方面的情況因而過高估計了“物價–現金流動機制”對國際收支不平衡的調節作用。
評論(共8條)
沒錯,講的是外匯匯率,外匯供不應求,匯率肯定是上升的,這時用本幣只能換很少的外幣,所以會用黃金來代替本幣,直接進行支付,黃金外流。
“黃金外流導致銀行存款準備金的升高,從而使流通中的貨幣減少”不太懂,應該是黃金的外流導致貨幣發行準備金減少吧,因為金本位制下的貨幣發行要已足夠的黃金做保證,來確保發行的貨幣幣值穩定。個人看法,不知道有沒有錯,望指教。。。。
國際收支逆差導致外匯供不應求,1單位外匯換取本國的貨幣增加,匯率降低,則本國商人不再用本幣購買外匯支付給外國商人,而是直接用黃金支付,從而黃金外流。 同理,國際收支順差導致外匯供大於求,1單位外匯換取本國貨幣減少,匯率提高,則外國商人不再用外幣購買本國貨幣支付給本國商人,而是直接用黃金支付,從而黃金內流。
本人認為本文中圖表錯了
外匯匯率上升,本幣貶值~~~~笨~~~笨~~~笨~~~這麼笨還看著理論
因為出口賺外匯創造外匯供給,進口需要花外匯也就是外匯需求,所以進口大於出口會導致外匯供不應求
國際收支逆差導致外匯供不應求,1單位外匯換取本國的貨幣增加,匯率降低,則本國商人不再用本幣購買外匯支付給外國商人,而是直接用黃金支付,從而黃金外流。 同理,國際收支順差導致外匯供大於求,1單位外匯換取本國貨幣減少,匯率提高,則外國商人不再用外幣購買本國貨幣支付給本國商人,而是直接用黃金支付,從而黃金內流。
本人認為本文中圖表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