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幣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以太幣(ETH)是以太坊(Ethereum)的一種數字代幣,開發者們需要支付以太幣(ETH)來支撐應用的運行。以太幣和其他數字貨幣一樣,可以在交易平臺上進行買賣。
目前,在國內已有兩家可交易的平臺,一家是雲幣交易所,另一家就是比特元交易平臺。中國比特幣交易平臺(CHBTC)支持ETH/CNY交易和以太幣(ETH)3倍杠桿,支持免息借貸,手續費低至0元。
相同之處:
比特幣和以太坊系統都是建立在區塊鏈的基礎之上的,其中的交易都會公開記錄,貨幣及資產交易更加便捷優惠,去除了繁瑣的中間人。
不同之處:
1、以太幣的交易潛力大。
2015年12月,以太幣的價格不到1美元,如今已經漲到15美元,短短6個月就漲了將近15倍。這種成果歸功於以太坊,它的金融合約完全依靠軟體執行,這種特點吸引了大量用戶進行投資。
2、用戶群不同
目前世界上有670台比特幣ATM機,成千上萬的銷售點支持比特幣支付。與比特幣不同,以太坊在電子支付領域還未嶄露頭角。以太幣目前的主要用途是支撐起以太坊網路(比如DAO)來運行程式。
用戶對以太幣的期望與比特幣有所不同。兩種加密貨幣都可以進行投機買賣,但是以太幣的原始功能是支撐應用程式運行。因此用戶需要足夠多的以太幣運行自己的APP。這也是DAO面臨的問題——除非DAO能夠不斷生成新的以太幣,不然這個付費平臺將面臨停運的危險。[1]
不同於比特幣的全球戰略,以太幣並不致力於成為全球性數字貨幣。而是希望成為以太坊網路中某些特定活動的支付手段,用戶用以太幣來提供驗證交易需要的算力以及自我完善。
然而圍繞比特幣網路建立起來的交易所和基礎設施也在支持以太幣市場的發展。例如買賣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的交易所平臺Bitfinex和Kraken已經推出了以太幣交易產品。
但是以太幣交易市場的發展之路與比特幣不同。曾經用戶可以在比特幣網路中用家用電腦進行交易,用家用挖礦設備挖比特幣。比特幣網路參與者的增加使比特幣價值上漲;而以太坊的發展情況不一樣。為了圍繞其思想搭建一個全球性開發社區,以太坊在2014年開始預售以太幣,籌集了1400萬美元;這次融資被人們稱為眾籌,然而它卻有些類似於非正式的首次公開募股(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這次預售籌集的資金推動了後面的正式代幣發售以及更久之後的發放率。
以太坊基金會成立之初就宣佈以太幣的規則即將改變,從2017年開始網路會開始遵循Casper規則,目前這種共識演算法仍在開發中。2016年4月中以太幣交易量達到330萬,使以太幣供應量增加到7900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