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優秀到卓越》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從優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
目錄 |
- 作者:(美)柯林斯 著,俞利軍 譯
- 出 版 社:哈珀·柯林斯一般圖書出版集團(HarperCollins)
- 出版時間: 2001
《從優秀到卓越》是超級暢銷書《基業長青》的作者柯林斯的又一力作,它描繪了優秀公司實現向卓越公司跨越的巨集偉藍圖。《基業長青》揭示了公司保持卓越的秘訣,但書中提到的公司自始至終都出類拔萃。對於那些業績平平的公司,如何才能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呢?是不是卓越的企業都有所謂的特殊“卓越氣質”?發展的瓶頸是不是真的難以突破?
針對這一問題,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組歷時5年,閱讀並系統整理了6000篇文章,記錄了2000多頁的專訪內容,創建了3.84億位元組的電腦數據,收集了 28家公司過去50年,甚至更早的所有文章,進行了大範圍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瞭如何使公司從優秀到卓越的令人驚異而振奮的答案。柯林斯發現,公司從優秀到卓越,跟從事的行業是否在潮流之中沒有關係,事實上,即使是一個從事傳統行業的企業,即使它最初默默無聞,它也可能卓越。柯林斯提出了一整套觀點,“只要採納並認真貫徹,幾乎所有的公司都能極大改善自己的經營狀況,甚至可能成為卓越公司”。
吉姆·柯林斯,著名商業暢銷書作家。柯林斯早年在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並獲得傑出教學獎。1996年,他回到家鄉科羅拉多州的博爾德市,創辦了自己的管理實驗室,與各種企業和社會機構的領導人一起開展對商業生活的研究。曾在默克公司、星巴克、時代明鏡集團、麥肯錫公司等世界知名公司任高級經理和CEO。
他的上一本書《基業長青》是公認的一部經典商業著作,重印近百次,被譯為16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他的著作被《財富》、《經濟學人》、《商業周刊》、《今日美國》、《哈佛商業評論》、《產業周刊》、《Inc.》等雜誌廣泛報道,引起巨大反響。
- 鳴謝
- 前言
- 第一章 優秀是卓越的大敵
- 無所畏懼的好奇心
- 從優秀到卓越的永恆的“物理學”
- 第二章 第5級經理人
- 出人意料
- 謙遜+意志=第5級經理人
- 培養第5級經理人
- 小結
- 第三章 先人後事
- 不是“1個天才與1000個助手”
- 重要的是給何人付酬,而不在於如何支付
- 嚴格,但不冷酷無情
- 先人後事、卓越的公司和美好的生活
- 小結
- 第四章 直面殘酷的現實(但決不失去信念)
- 事實勝於美夢
- 營造良好氛圍,弄清問題真相
- 面對殘酷現實,保持堅定信念
- 斯托克代爾悖論
- 小結
- 第五章 刺蝟理念(三環內部的簡化)
- 三環理論
- 明白你能(或不能)在什麼方面成為最優秀的
- 對於經濟引擎的洞見:你的指標是什麼
- 洞察你的熱情
- 深刻感悟而非虛張聲勢
- 小結
- 第六章 訓練有素的文化
- 框架之下的自由(和責任)
- 清除你的鬆軟乾酪
- 是文化而不是暴政
- 瘋狂堅持刺蝟理念
- 列出不該做的事項
- 小結
- 第七章 技術加速器
- 技術與刺蝟理念
- 技術是發展動力的加速器,而不是創造者
- 技術陷阱
- 技術和對落後的恐懼
- 小結
- 第八章 飛輪和厄運之輪
- 累積和突破
- 並非天賜良機
- “飛輪效應”
- 厄運之輪
- 一個視野寬廣的飛輪觀念
- 小結
- 第九章 從《從優秀到卓越》到《基業長青》
- 基業長青早期的從優秀到卓越
- 核心意識:持久卓越的額外度
- 大膽創新的巨集偉目標、危險魯莽的巨集偉目標及其他理念關聯
- 為什麼要實現卓越
- 後記 答疑篇
- 附錄
- 譯後記
- 媒體評論
優秀是卓越的大敵。
這就是為什麼鮮有優秀者實現卓越的主要原因。
我們沒有卓越的學校,主要是因為我們有優秀的學校。我們沒有卓越的政府,大抵是因為我們有優秀的政府。很少有人能過上美滿的生活,基本原因是過上好生活很容易。絕大多數公司始終未能成為卓越的公司,全是因為它們絕大多數都是優秀的公司——而這正是它們的主要問題。
1996年,這一想法在我頭腦中已經變得相當清晰明確。當時,我正與思想界的一群領袖一道進餐,討論組織業績問題。麥肯錫公司舊金山辦事處的總經理比爾,米漢探過身來,漫不經心地向我吐露:“喂,吉姆,我們都很喜歡《基業長青》這本書。你和另一位作者在調研和著書方面都幹得非常出色。但遺憾的是,這本書毫無用處。”
我很好奇,請他解釋一下。
“你所寫的大部分公司自始至終都非常卓越,”他說:“它們不必將自己從優秀公司變為卓越公司。這些公司有像戴維,帕卡德(Dave Packard,惠普公司創始人)和喬治·默克(George W.Merck,默剋制藥公司創始人)那樣的創始人,從一開始就塑造了公司的卓越氣質。但是大多數公司都是中途覺醒,發現自己只是優秀公司而非卓越公司。它們該怎麼辦呢?”
回想當時的情景,我感到米漢作出“毫無用處”的評價的確有些誇張,但他的觀察是正確的——大部分真正卓越的公司由始至終都是卓越的,而大多數公司卻一如既往始終未能成為卓越公司。米漢的評價的確是千金難買。他的那個問題猶如播下的一粒種子,成長為這本書的根基。那就是:“優秀公司能否轉變為卓越公司?如果可以,怎樣才能做到?”或者換句話說:“安於現狀”的頑疾是否真的無藥可治?在5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很肯定地說,優秀公司變為卓越公司的案例確實存在,而且我們已經掌握了促成這種轉變的潛在因素。受到米漢的啟發,我和我的研究小組開始了一項歷時5年的研究工作,力圖探索從優秀公司成長為卓越公司的內在機制。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