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產業錯配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產業錯配

  產業錯配是指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房地產、周期性產業、過剩產業等產業上去,造成資源的錯配,使得真正需要資金支持的產業無法獲得貸款資本

產業錯配的相關案例

  建國初期,我國生產力分佈極不平均,東部沿海大城市是我國區域經濟的中心。1949年,上海、天津、青島、廣州、南京、無錫和北京七個城市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東三省小部分城市(如:沈陽、撫順和大連)工業水平較為發達,內陸城市的工業發展除了武漢和重慶之外基本處於空白。

  但建國初期(1958年至1977年)和改革開放之前(1958年至1977年)沿海地區在我國經濟佈局中的重要地位卻被輕視,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稀缺的國家資本的流向嚴重向內陸地區的重工業產業傾斜。

  在建國初期的三年恢復時期,我國工業建設的重點是東北老工業區,其次是華東和華北,在1953年1957年的一五計劃時期,經濟建設的重點進一步向內陸轉移。

  在1958至1977年期間,由於中蘇、中美關係的緊張,從二五計劃末期開始,我國區域經濟建設的規劃重點轉移到更加深入內地的大三線地區。即:長城以南、韶關以北、烏鞘嶺以東、京廣線以西的廣大地區。

  改變舊中國遺留的區域經濟格局、實現生產力的均衡配置和消滅區域差別被抬高到了一個不合理的高度。政府高度壟斷的資金資源被大規模集中投向落後的內地,而忽視工業基礎好、經濟效益高、市場容量大的沿海老工業地區。

  首先,從這裡埋下了延續至今的我國經濟運行中,原材料地、生產地和消費地的相互錯位的禍根,加大了區域間的物流成本,降低了整體經濟運行效率;其次,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區域產業佈局,引發了區域間產業結構趨同,喪失了區域經濟分工協作的經濟效應,造成了各區域重覆建設和投入。

  這兩條因素造成內地的經濟產出率和經濟效益一直低於沿海地區,沒有能取代沿海地區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帶動力量。

  在資本地域性錯配的同時,該階段政府主導的資本密集型重工業投資的特征與當時我國內陸地區農業經濟的資本稀缺性資源稟賦狀況也形成了直接的矛盾。同時,發展資本密集型產業有大大抑制了經濟發展對當時中國充裕勞動力的吸收,使廣大民眾不能均等風險經濟發展的好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十分有限。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產業錯配"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