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售賣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二次售賣是指媒介單位先將媒介產品賣給終端消費者(讀者、聽眾、觀眾),然後,再將消費者的時間(或註意力)賣給廣告主的過程。
第一次媒介向受眾提供信息,滿足受眾對信息的需求,消除信息的不確定性,這裡售賣的是信息,信息是商品。賣出並不完全遵循市場規律(如廉價報紙和免費的無限電視);
第二次售賣再進行補償,出賣受眾的註意力給廣告商,受眾的註意力是商品。是“註意力經濟”,“影響力經濟”。這是傳媒盈利的奧妙所在,是其它經濟組織所不具備的。
新聞產品不同於一般商品具有二次出售方式。廣播電臺、電視臺新聞產品二次出售方式依靠向廣告主出售廣告時間所獲取的收入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把向受眾提供新聞和娛樂節目降低到零,既完全免費廣告主購買報紙版面(時間),通常要向新聞機構支付較為昂貴的費用,廣告版面的價格通常不是按照成本原則,而是按照價值原則確定。
客戶起始定位法:先定客戶,再找受眾。
一般認為,廣告定位跟著受眾定位走,有什麼樣的受眾群,就選登相應類型的廣告,也會有相應類型的廣告商找上門來。然而根據二次售賣理論,為了二次售賣得到更高的經濟效益,應該是倒過來的,即先找到廣告客戶,再根據其需求做媒體。
報紙的二次售賣的過程中,第一次銷售將報紙賣給讀者,讀者購買的是信息,這一次銷售的是信息的實效性,落腳點是發行量。第二次銷售把讀者賣給廣告客戶,廣告客戶購買的是讀者的註意力,這一次銷售的落腳點是廣告量。
在報紙的經營中,如果“二次售賣”的收入(廣告收入)能有效補償因負定價發行造成的虧損,那麼報紙就能正常經營,健康發展。
報紙的“二次售賣”是典型的“註意力經濟”。它是將讀者的閱讀時間和註意力物化為廣告版面賣給了廣告商或廣告主,廣告版面值錢的原因就在於它集聚了消費者的“註意力資源”。因此,一份報紙的發行量越大,引起的註意力就越多,“二次售賣”的價格也就越高,廣告收入也就越豐厚。但在報紙完成銷售以前,尤其是在制定報紙零售價格的時候是無法有效統計具體的發行量的,唯一可依憑的僅僅是報紙的徵訂量而已。
於是,報紙的徵訂量便成為我們分析報紙“二次售賣”的價值及其所帶來的廣告收益的重要基礎。
英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