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不合理儲存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不合理儲存

  在物流系統中,倉儲作為一種必要活動,由其自身特點決定,如果在質量、數量、儲存時間、儲存結構、地區分佈、費用支出等方面管理不恰當,經常會出現沖減物流系統效益和惡化物流系統運行的情況,所以有著對社會物流活動的“逆”作用。這種逆作用主要是由於不合理存儲和被存儲期間所發生的質量變化和價值損失造成的。

不合理儲存的表現形式

  不合理儲存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由於儲存組織和管理不合理,造成了物品在存儲時間、數量、結構等方面的不合理和失衡,增加倉儲成本,影響倉儲效率;二是由於儲存技術不合理,造成物品在質量方面發生變化,引起損失;三是貨物儲存期間可能發生的價值損失,使儲存不能充分發揮作為一個利潤源的作用。

  1)儲存組織和管理不合理

  (1)儲存時間過長。儲存時間從兩個方面影響儲存功能要素的效果,兩者彼此消漲的結果形成了儲存的一個最佳時間區域。

  一方面是經過一定的時間,被儲存物資可以獲得“時間效用”;另一方面是隨著儲存時間的增加,有形及無形損耗的加大,是“時間效用”的一個逆因素。從“時間效用”角度來考察,儲存一定時間,效用可能增大;也會出現效用增加減緩或者降低。因而儲存的總效果是確定儲存最優時間的依據,一旦儲存時間超過儲存最優時間區域,被儲存物資損耗加大,就會對物流系統的效益造成負面影響。

  (2)儲存數量過大。儲存數量也主要從兩方面影響儲存的效果,這兩方面利弊的消漲,也使儲存數量有一個最佳的區域,超過這個數量區域的儲存量,是不合理的儲存。儲存數量對儲存效果的影響是:一方面,儲存以一定數量形成保證供應、保證生產、保證消費的能力。一般而言,單從保證的技術來看,數量大可以有效提高這一能力。但是保證能力的提高,並不與數量成正比,而是遵從“邊際遞減”規律,即每增加一單位儲存數量,總能力雖會隨之增加,但所增加的保證供應能力卻逐漸降低,以致最終再增加儲存量對保證能力基本不產生影響,如圖1.5所示。

  另一方面,儲存的損失(存貨的失效、損壞和丟失費用等)隨著儲存數量增加而基本上成比例地增加,儲存數量越大,損失量也越大;如果管理力量不能也按比例增加的話,甚至還可能出現儲存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損失陡增的現象。因而可以肯定地說,超出一定限度的儲存數量是有害而無益的。

  (3)儲存數量過低。從剛纔的分析可以看出,儲存數量過低會嚴重降低儲存對供應、生產和消費的保證能力。但同時,儲存數量過低,儲存的各種損失也會越低。兩者彼此消漲的結果是,儲存數量降到一定程度,由於保證能力的大幅度削弱會引起巨大損失,其損失遠遠超過由於減少儲存量、防止庫損、減少利息支出等帶來的收益。所以,儲存量過低,也是會大大損害總效果的不合理現象。當然,如果能夠做到降低儲存數量而不降低保證能力的話,數量的降低則是絕對好的現象。在倉儲管理中所追求的零庫存,就是出於這個道理。所以這裡的不合理儲存所指的“數量過低”是有前提條件的,即保證能力由數量決定而不是由其他因素決定。

  (4)儲存條件不足或過剩。儲存條件也從兩方面影響儲存的效果,這兩方面利弊消漲的結果,決定了儲存條件只能在恰當範圍內:條件不足或過分,都會使儲存的總效益下降,因而是不合理的。

  儲存條件不足,是指不能為儲存物提供良好的儲存環境及必要的儲存管理措施,因而往往造成被儲存物的損失或整個儲存工作的混亂,使儲存後的工作受到損失。儲存條件不足主要表現在儲存場所簡陋,儲存設施不足以及維護保養手段與措施不力,不足以保護被儲存物。儲存條件過剩,指的是儲存條件大大超過需要,從而使被儲存物負擔過高的儲存成本,使被儲存物的實際勞動投入大大高於社會平均必要勞動量,從而出現虧損。

  (5)儲存結構失衡。儲存結構是被儲存物在品種、規格、儲存位置等方面的比例關係。在巨集觀上和微觀上被儲存物的比例關係都會出現失調,這種失調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儲存物不同品種、規格的儲存量失調。存在總量正常,但不同品種、規格此有彼無或此多彼少的現象。

  ②儲存物不同品種、規格的儲存期失調。存在此長彼短的失調現象。

  ③儲存物儲存位置的失調。在大範圍地理位置上或局部存在放置上該有卻無、該少卻多、該多卻少的失調。

  2)貨物儲存期間可能發生的質量變化

  在儲存期間,物資的質量變化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

  (1)儲存時間。物資在儲存過程中,內部物質運動不斷進行,這種變化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儲存期越長,這種變化的聚集就越大,最終可能引起質量指標的變化。

  (2)儲存環境。物資儲存環境可能促進或減弱上述變化的趨勢。不良的儲存環境,可能大大加速質量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3)儲存操作。儲存過程中,要經常作業於被儲存物品,這可能造成突發性碰撞、磨損、衝擊、混合等,從而使質量迅速發生變化。

  物品有可能在物理和機械方面發生一些質量方面的變化。如物品在溫度、濕度、壓力的影響下,由於揮發、融化、熔融,其物理存在狀態發生變化,從而改變或失去了物品原來的價值;由於倉庫密封不善,或包裝破損,造成物品的滲漏變化;一些物品吸附了有味氣體或液體,從而失去或降低使用價值;物資在儲存過程中受外力作用造成形體的破裂,如破、掉邊、折角等。

  物品還有可能在化學方面發生一些質量方面的變化。如分解與水解;水化;鏽蝕;老化;化合;聚合等。糧食等物資還有可能受到外界生物的影響,發生霉變、發酵、腐敗等生化變化,也會引起使用價值的嚴重變化。

  此外,由於鼠類、害蟲、蟻類等生物侵入,也會造成被存物的損失。

  3)貨物在儲存期間可能發生的價值損失

  (1)呆滯損失。儲存的時間過長,雖然原物資的使用價值並未變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需要可能會發生變化,從而使該物資的效用降低,無法按原價值繼續在社會上流通,形成長期聚集在儲存領域的呆滯物資,這些物資最終要進行降低價格處理或報廢處理,所形成的損失為呆滯損失。有許多呆滯物資同時也存在物理、化學和生化的變化,使損失疊加,問題更為嚴重。

  (2)時間價值損失。物資儲存實際也是貨幣儲存的一種形式。資金的時間價值決定,每存放一定時間,資金就按一定規律減值。所有被存物都必然占用資金,而資金的使用要付出一定的利息,儲存時間越長、數額越大,利息支付就越多,或儲存時間越長、數額越大,資金的機會投資損失就越大。這是儲存時不可忽視的損失。

  (3)過高的儲存成本。一是庫存會引起倉庫建設、倉庫管理、倉庫工作人員工資、福利等項費用開支。二是儲存物資占用資金的利息,以及這部分資金如果用於另外項目的機會損失。三是陳舊損壞與跌價損失。物資在作為庫存期間可能發生各種物理、化學、生物、機械等損失,嚴重者會失去全部價值及使用價值。隨儲存時間的增加,存貨無時無刻不在發生陳舊,一旦錯過有利銷售期,就會不可避免的出現跌價損失。四是保險費支出。近年來為分擔風險,我國已開始對儲存物採取投保繳納保險費方法。保險費支出在有些國家、地區已達到很高比例。五是進貨、驗收、保管、發貨、搬運等工作費用。上述各項費用支出都是降低企業效益的因素,再加上在企業全部運營中,儲存占用達到40%~70%的高比例,在非常時期,有的企業庫存竟然占用了全部流動資金,使企業無法正常運轉。

  不合理倉儲的表現證實了倉儲的確具有降低物流系統效益的有害性,這正說明瞭倉儲管理的必要性。科學的倉儲管理的研究,就是要在物流系統中充分發揮倉儲的積極作用而扼制其消極作用,更好地為社會經濟活動和物流過程服務。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不合理儲存"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