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市场疲软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Weak market)

市场疲软(Sluggish market/A market slump/Weak Market)

目录

市场疲软概述

  市场疲软是指产品市场上卖不动,销量不大。市场疲软是一种典型的经济现象,反映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的态势。

市场疲软产生的原因[1]

  1、治理整顿和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产生的效应造成需求压缩。

  为了控制经济发展过热,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发展的协调的比倒关系,政府自1988年第四季度起对我国的经济进行治理整顿.又从1993年下半年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这一系列紧缩措施控制住了银行贷款规模货币发行,从而压缩了固定资产投资和控制了社会集团购买力,抑制了对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需求;在压缩需求的同时,国家还增加了有效供给,工业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农业取得较好的收成,粮食产量增加,副食品丰富。这就出现了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相对过剩:一些消费品的供给相对城乡居民的真实需求的结构性过剩也暴露出来。到目前为止,国内商品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在605种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达437种,比1988年下半年增加38.42% 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便造成和进一步加重市场疲软。

  2、居民收入增幅下降、直接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从居民收入角度看,1986- 1998年ll白J城乡人均收入的年增长率比GDP年增长率少4个百分点,比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少2.6个百分点。这种状况造成了在这一时期中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比“六五”期间的平均水平下降了12个百分点,1998年这一比重为41.4% ,比“六五”期间的平均水平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0可见,城乡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慢于GDP的增长,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减少。1998年我国的GDP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是自90年代以来最低的。由于收入构成消费预算约束,收入增幅下降必然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减少,同时居民未来收入预期下降也必然影响即期消费支出减步,这是目前国内消费不旺 导致市场疲软的原因之一。如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名义增长来考察近几年的需求增长情况,可以看到1995、1996和1997年 城乡居民消费增幅分 比上年回落4.6、7.2和8.3个百分点。l998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只比上年同期增长6.8% ,增幅下降4.2个百分点,已经降到了近年来的最低水平。

  3、人们的储蓄倾向增强 整体消费倾向减弱。

  消费与储蓄作为居民货币收入分配的两个方面,从静态上看,当居民货币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居民消费与储蓄互为消长,用公式表示:居民货币收入=消费+储蓄。

  当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诸如收入的多少、预期收入、子女教育、个人养老、医疗费用、住房费用以及国家经济的稳定性等的影响,当人们有后顾之忧时,即使中国人民银行从1996年5月1日至今已连续7次调低利率,居民储蓄额仍呈上升趋势,到今年6月份已达近6万亿元。同时由于居民的消费内容和消费结构并无多大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特别是农民的消费观念由于受客观经济条件的限制还没有明显改变,广大居民在消费断层面前遇到阻碍.似乎没有找到下一步合适的消费目标,这就使得人们的结余购买力越来越多。可见,大量的居民收入不进入消费 而是通过储蓄流入银行。或是通过购买股票债券、入保等形式进行金融资产投资进入具有储蓄功能的股票、债券市场保险市场。其后果直接造成整体消费倾向减弱 影响市场繁荣.最终导致生产的产品销售率下降和市场疲软,这在当前的经济运行中已经表现得较为清楚。1998年全国286家大型零售商场商品销售总额、零售额和利润总额增长速度均有所下降,为近年来的最低点。销售总额为1069.54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0.29% ;商品零售额为852.13亿元,同比增长2.62% ;总体实现利润22.2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93%。其中136家商场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下降,53家商场亏损。

  4、下岗失业人数增多,影响消费需求增长。

  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虽己达到近6万亿元,并有一定数量的国馈和股票等有价证券及其他形式的资产,但在居民储蓄存款中有近30%的储蓄存款来自城乡个体户的生产经营资金和各种机构以个人名义在银行的存款.同时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人占存款者的比例为8.2% ,但他们的存款额却占28.5%,月收入800元以下的存款者占到70% ,但他们的存款额只占42% ,不足总额的一半。可见,城乡居民绝大多数仍靠劳动获得现在和未来的收入,完全靠利息股息维持生活的人是极少数。在此情况下,劳动就业状况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很大 截止N19卵年末.我国下岗职工总数达l151万人:全国因下岗停、减篮T资而无收入或收入在基本线以下的职工人数约为1600万人;还有229.8万离退休人员生活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和低收入者的即期消费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消费需求增长。

  5、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容易造成货不对路.商品积压。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明显特征是国家借助于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把企业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和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再生产环节置于国家的直接管理之下.以此来保证计划的实现。它强调以“生产”和“产品”为中心.只要把“产品”“生产”出来.就能够销售出去,实行计划性的供、产、销。在当时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用于国家重点建设.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端日益暴露出来,计划调节就必然向市场调节过渡和发展。市场调节的明显特征就是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市场实现,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由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加上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随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目标的日益社会化,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如不能很好地更新观念适应这种转变,在已经存在的消费品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的条件下,非常容易出现重复建设.造成生产资料生产的浪费,造成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货不对路,造成商品积压

  6、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质量价格和售前售后服务,也直接影响广大居民的消费。

  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者愿意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愿意购买服务周到的商品。但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比较低,劳动者素质也比较低,生产经营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企业只注重创名牌,不注意保名牌,不注意搞新产品的开发和升级换代,商品生产落后于市场,落后于广大居民的需求,再加上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不顾消费者的和益,生产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同时由于我国人口较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企业生产成本较高.产品价格也较高,这也影响广大居民的消费。当然,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消费者对价格的变化和反应也不一样,就现在情况看,物价持续保持在低位.并且伴有严重的价格战.使消费者产生了再等待物价下降的心理预期。1998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了0.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了2.6%。商品价格下跌,并没有刺激消费需求.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从长远来看,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质量、价格和信誉,是直接影响广大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治理市场疲软的对策[1]

  治理整顿,实行“双紧”政策产生的效应虽是导致市场疲软的原因之一.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采取这一措施却是必要的 正确的做法是知难而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研究新情况,克服新困难 解决新问题,逐步消除经济发展巾的不稳定因素.使整个经济从困境中摆脱出来,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撖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努力提高企业内在素质。

  市场疲软后,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差异清晰地显示出来.由市场滞销造成的一部分企业生产能力过剩.这为资源转移提供了条件,也为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契机。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让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同时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对有较好技术基础和较好市场前景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及生产日用必需品的中小企业,在财政投资银行贷款、能源、原材料供应和运力等方面.实行政策倾制:对物质能源消耗高.经济效益差的企业进行改组、改造,实行规范破产。当前市场滞销的是那些质次价高、花色款式陈旧、供大于求的商品,而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仍然供不应求。企业应在技术革新、加强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花色品种、加强配套服务、加快引进设备国产化等方面下功夫,提高自身内在素质.根据市场变化组织生产,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2、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落实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逐步提高居民收入。

  扩大内需要同时注意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而且从长远看最重要的还是消费需求。目前我国消费需求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长期慢于经济增长速度,因此 要从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入手,逐步降低过高积累率 提高最终消费率,使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能与国家的生产能力相适应,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在提高居民收入的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要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投资需求的时机发展基础工业和公共工程,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 尤其是大力发展个私企业等途径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对下岗职工从事社区服务活动、自办企业和自谋生路的 国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国家还要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通过对农业的投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稳定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促进乡镇企业和“三高”农业的发展等办法,逐步提高农民收入。

  3、充分考虑居民利益和承受能力,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稳定居民未来预期收支。

  当前居民对未来的预期是影响扩大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各项改革的如何进行又是影响居民对未来预期收支的重要因素。对于那些已经在进行之中的而又尚未完成的改革,应该尽快明确答案,及时落实完善。而对一些正在筹划尚未铺开而且对居民支出预期有影响的改革,可以暂缓.以后分步进行,以免影响当前的居民消费。总之.各项改革的时机选择要充分考虑整个经济形势、尤其要充分估计居民的利益和承受能力.恰当安排.以利于保证必要的消费和投资需求。

  4、进一步完善消费信贷,鼓励支持消费,促进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

  我国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注重节倚、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与消费信贷不发达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改革以来我国储蓄存款利率虽然有过几次连续下调,但总的情况看还是比较高的 居民对银行的债务很少,金融机构没有及时建立起消费信贷体制。这样,当短缺经济结束,进入买方市场后,生产相对过剩与消费不足的矛盾很快突出出来。因此 加快建立与生产领域发达的信贷关系相适应的消费领域的信贷关系,让有稳定收入和有偿还能力的消费者利用消费信贷提前消费,鼓励支持消费.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 当前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5、对外扩大出口 缓解供求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增长

  为了缓解供过于求的矛盾 刺激和拉动消费需求,除了继续坚持已经出台的一些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外 还要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加快出口经营权由审批向登记制转变 适当放宽对非国自企业出口经营权的限制;努力提高企业内在素质,多生产价廉物美、信誉度高、适销对路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扩大对外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广大居民的收入.拉动国内消费需求.也才能缓解国内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的矛盾,促使总供给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消除市场疲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市场疲软的哲学思考[2]

  近几年来,经济发展已从过热进入了一个高平台的滑行阶段。物价的普遍性、持续性下降,轻度的通货紧缩,由此而带来的“市场疲软”现象已使工商界大多数企业饱尝苦头。

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认识“市场疲软”的积极作用。“市场疲软”确实不利于经济发展,它使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制约,造成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期看淡,影响了生产者的信心。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必须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我们既要看到市场疲软反映了经济活动不够活跃的一面,也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一是它唤醒了大多数经营者看到市场经济的无情,客观上推动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经济学中常说:市场是无情的法官,市场经济规律对一种产业,一种产品认可还是否定是毫不留情的。认可,你就能存在、生产、发展;否决,你就没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在经济过热,需求过旺时,鱼龙混杂,某些产业和产品是不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就很难看得清楚。而通货一紧缩,市场一疲软,就露出庐山真面目。残酷无情的事实使众多的经营者在市场疲软这面镜下,痛定思变,积极引进新技术,采用新工艺,加快技术改造技术更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促使经营者主动地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二是“市场疲软”使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在加快市场经济的发育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市场认可的产业和产品成为市场经济的“宠儿”。不久前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题为《通货紧缩没有什么可怕》的文章说,“通货紧缩也许会损害旧行业,因为它将迫使生产降低价格以消除生产力过剩现象,但却不会影响到新的技术领域,因为价格的下降将促进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因此,在通货紧缩、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劣势产业、劣势产品将被无情地淘汰出市场,使那些已没造血功能,只能靠输血维持生命的“植物人”式的企业得以适时的死亡。空出的市场份额拱手让给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企业,使这些企业得以茁壮成长。否则,大家都半死不活,资源未能合理配置,企业素质也未能得到提高,国民经济就不能得以健康发展。从这一角度上说,市场疲软也为一些企业提供了商机的希望。

  二、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原理,优势企业应利用市场疲软这一机遇低成本快速发展。市场疲软是一种经济现象,反映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的态势,这就是普遍性;但它对每一个企业而言,由于企业自身的状况不同,其影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对每一个企业都不利,这就是特殊性。应该说,市场疲软给有扩张欲望和有能力的优势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如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国家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扩大需求,必然会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措施,这也就为相关的产业和行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去年以来,国家通过发行国债、适度增加货币投放、调整银行利率等,同时还加大了能源、水利、交通等基础产业投资力度,增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这其中就蕴涵着大量的发展机遇。另外,市场疲软虽然给企业开拓市场和经营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但同时也为企业的生产、建设以及原材料购进等方面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为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减少生产费用提供了机遇。许多有扩张欲望和扩张能力的企业,正是抓住了物价下跌这一“剪刀差”来发展自己。再者,由于市场疲软,使市场情况从原来的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变到了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因此,优势企业可以靠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凭借掌握专有技术,创造自己与众不同的产品,做到“专”而“特”,以自己独特的产品开辟市场,并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三、按照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探索新的发展空间。唯物辩证法把发展理解为新东西的生成过程,理解为旧东西的灭亡,新东西的产生。面对市场疲软的困境,企业应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做到疲而不软,积极探索新的发展空间,即在似乎不可为的领域中,开拓出可为的空间来。一是经营思想空间。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经营思想还未真正适应现代经济的要求,旧的经营方法、管理手段未能真正摒弃,面对变化了的客观经济环境,就感到束手无策,怨天尤人。所以,正确的选择应是主动接受市场的挑战,积极调整企业的经营思路,创造新的灵活的经营方式适应市场的需要。二是农村消费空间。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居民,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已逐渐发生很大的变化,企业发展的目标应瞄准这一潜在市场,并引导、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的转变,从而有效地开发农村市场这一广阔的天地。三是国际市场空间。现在国际经济正朝着世界经济国际化,经济活动全球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态势发展。最近,我国和美国签署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从而结束了双方长达13年的马拉松式的谈判,为我国早日加入世贸组织铺平了道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指日可待。随着我国的入世,世贸组织的100多个成员国都将给我国以最惠国待遇,不得不减少、取消原来对中国实行的不同程度的贸易歧视措施,这必将有利于我国扩大出口。因此,企业应抓住机遇,调整产品结构,大做出口文章。当然,加入世贸组织也会给部分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这些企业应以变应变,采取措施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四是人才发展空间。经济学家说,企业的一个轮子是科技,另一个轮子是管理,而连结这二个轮子的轴子是人才。所以,企业应积极营造引才、育才、聚才的良好环境,使企业具有发展的活力源泉。五是攀亲结缘的空间。要利用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机会,向国营大企业、大公司,乃至中央部委以及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挂钩,让利结亲,以求得他们从信息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的支持帮助。

参考文献

  1. 1.0 1.1 刘勇.市场疲软的原因与对策[J]
  2. 曾保友.关于市场疲软现象的哲学思考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市场疲软"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