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概述[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指在高技术领域内具有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聚集,形成上、中、下游机构完整、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充满创新活力的有机体系。目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有两种基本形式:与大企业共生的中小企业聚集网络和依靠技术合作与创新形成的企业聚集网络。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集群相比,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有许多新的特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主体以相当数量的知识为依托,以创新为基础,企业间联系以知识、信息为核心。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可迅速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创办高新区,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的挑战,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是连接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纽带。在高新区中创新的思想可以得到孵化,企业之间的合作更为频繁。高新区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和新的社会现象正在对世界各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可以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地区竞争优势。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主要特点[2]

  (1)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性

  (2)政府的宏观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

  (3)因时因地制宜,以环境条件为依托,将国际化与本地化相结合。

  (4)空间的集聚性。

  (5)相对性与速度经济性高新技术是相对于传统技术的一种新兴的、先进的技术,但其本身是变化的。

  高新技术是在特定地域的技术市场范围内用于满足需求的技术是新的、先进的。因此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高新技术的定义比应相同。并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速度经济性特征是因为近代科学技术转化生产了的创业周期大大缩短 。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波及范围的确认[2]

  (一)产业、产业集群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波及效果

   1、产业的波及与波及效果

   产业波及,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当某一产业部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会沿着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引起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它产业部门的变化,依此传递,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一过程就是波及。这种波及对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影响,就是产业波及效果。

   2 、产业集群的波及与波及效果

  产业集群的波及,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当某一产业集群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会沿着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引起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它产业部门的变化,同样这种变化会依此传递,影响力逐渐减弱,这种波及对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影响,就是产业集群的波及效果。与产业波及效果不同的是把一个产业集群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研究整个集群的变化对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影响。

   3、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波及与波及效果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波及,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当某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会沿着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引起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它产业部门的变化,同样这种变化会依此传递,影响力逐渐减弱,这种波及对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影响,就是某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波及效果。

   (二)前向关联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关产业及产业集群提供必要的原材料资金、技术、服务和人才等,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产出的增加,体现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其他产业的依赖。

   1、 金融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必须的高质量的技术资源要求巨额的资本投入。并且高新技术企业生产产量较少,难以产生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生产成本较高。

   2、中介机构

   高新技术产业的时效性决定了其对信息的收集必须及时、准确。信息的及时、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市场经济中的服务组织。

   (三)后向关联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后向关联是由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存在对其他相关产业所产生的影响。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新技术的应用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后向关联效应也是大相径庭的。因此,要非常全面地说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后向关联的产业是非常困难的。总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速了我们的生活节奏,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例如,IT产业的发展使工业、商业以及第三产业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即这些部门就是它的后向波及,其中产生的效果及后向波及效果。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特性分析[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群模式从不同角度分析差异很大,本文选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三类主导集群模式和一类辅助集群模式,对其特点及适用性加以分析研究,从而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1.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主导集群模式

  (1)基于供应链整合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基于供应链整合的集群模式主要特点在于:①在众多企业和服务体系构成的集群中有一个大型企业构成集群的核心,带动周围的其他企业的发展;②核心企业凭借自身雄厚的技术支持和强大的品牌优势,掌握着整个系统的运转,并给周边企业以指导; ③整个集群的运作以核心企业的生产流程为主线;周边的其他企业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以及产品的销售等等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和服务;④众多小企业能够提供比集群外企业更低运费、更符合要求的配套加工产品,降低了整个集群的生产成本,提升了整体的竞争力水平。

  这种模式下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通常要重视相关产业网络体系的建立,努力形成大中小型企业紧密结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每个高新技术企业群围绕一二个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建设、配套开发、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并且针对现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产业配套能力弱的现状,可以以大中型科技企业为龙头,通过产业环节的分解,衍生出一批具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这种企业分解的模式可以大量增加新增企业数,增强企业的根植性和竞争力。企业之间通过分工与协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信息共享。然而,该模式下的主导企业由于自身的核心能力品牌效应会使群内中小企业在合作中缺乏主动性,由于中小企业在技术、产品等方面对主导企业产生依赖性,也会造成其技术和产品过度专业化,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2)基于价值链裂变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基于价值链裂变的集群模式主要特点在于:(1)集群中企业的规模小,雇员的人数很少,企业大都属于专业类型企业,彼此之间多为互补性联系;(2)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较强,任何一个环节的波动都会对整个集群产生影响;(3)企业间长期合作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很高,减少了机会主义的产生;(4)集群的竞争方面表现为优化内部分工协作效率基础上的整体实力的竞争。

  这种模式下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通常适合于资本规模较小,生产高度专业化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集群,其主要的竞争力来源于各自的专业化分工和敏捷制造的协作优势,该模式下的集群内企业通常集中力量于某个行业的某个细分市场,而不是将力量均匀地投入整个行业和整个市场,从而形成成本集中差异化集中。因此,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将内部价值链进行分解,不同的企业均匀分布到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并根据价值链原本具有的高关联性,进行紧密协作的分工。然而该模式下的集群通常会受到其规模小,研发能力不足等局限。由于集群内部企业缺少产业关联性,不易形成良好的分工与协作,使得研发和交易成本都很高,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不强。集群内企业如果不能熟练的实行专业化分工协作,当其新产品进入市场就会因成本高、性能差难以获得顾客的认可。

  (3)基于技术的模仿扩散式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基于技术的模仿扩散式的集群模式主要特点在于:①集群主要是由几个中小企业进行核心运营,并且多为同一领域相关型企业,技术特点类似。②集群中的竞争一方面表现为核心企业之间的竞争,即选择外围合作企业(如供货商、服务机构等)和争取顾客,另一方面表现为生产同类产品的配套企业间的竞争,即外围企业竞争对自己企业发展更有利的核心企业。③由于技术的外溢性,先进的技术很快就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该集群的竞争力优势主要来源于群内企业较短的创新周期。

  这种模式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首先由少数的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势资源,通过企业资源的投入,在核心或主导技术方面处于控制地位,在新技术的持有上具有较强的壁垒。但是该模式下集群的技术外溢性会增加机会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吸引一些投机的企业入群,不利于集群的发展。并且集群内技术的共享往往通过非正式的途径,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创新的周期,也促使了一些不正当竞争现象的产生。

  2.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辅助集群模式:基于“产学研”协作的集群模式

  “产学研”的协作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也是区别于一般产业集群的特征。根据对世界上226个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调查,依托大学和研究机构创建的集群区达83.6%。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大学作为知识、技术人才的主要供应者,直接参与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运用,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企业对大学及其研究机构提出技术需求、提供科研经费,使得大学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明显增强。目前我国很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高等院校并未建立这种合作互动的机制。有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的科研院所几乎没有联系,仅仅依靠自行研制,或者国外引进技术,但国外尖端的技术通常又不适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现阶段的发展,使得对其消化吸收能力比较低,浪费资金的同时也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为此,我们在明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的同时更要加强群内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实现“产学研”的互补、互相促进的良性、持续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选择研究[3]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更多的是正处在集群形成的初级阶段,并未形成真正的“集群”,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竞争力的同时也大大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自身的发展。本文针对主导集群模式和辅助集群模式分别探讨集群模式的选择。

  1.主导集群模式的选择

  (1)企业规模角度下集群模式的选择。一个区域内企业的规模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大型企业的实力雄厚、制度完善、生产部门齐全。中小型企业受其资金和规模的影响通常从事某一产业的某一领域的生产和服务。在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的初期,群内企业的结构对其发展阶段模式的选择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初期群内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大型企业和众多中小企业构成,则这类集群适合向供应链整合的集群模式发展,根据其核心技术的特点,也有可能向技术模仿扩散式集群模式发展;若初期群内由众多中小企业构成则应侧重于发展基于价值链裂变和技术模仿扩散式的集群模式。

  (2)企业联系方式角度下集群模式的选择。集群内企业的联系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两种。纵向联系下的集群内企业同属于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企业之间彼此存在着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联系,产业链是维系各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每个企业都在产业链上占据合适的位置,形成一种合理的分工和协作的状态。横向联系下的集群内企业有着较强的横向的专业化分工,群内企业实力接纵向联系的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的完整性使它更倾向于发展基于供应链整合下的集群模式,而横向联系的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则倾向于发展基于价值链裂变下的集群模式。如果这两种联系下的企业具备核心技术水平高、创新周期等技术特点,也可向技术模仿扩散式的集群模式发展。

  (3)不同产业区域下集群模式的选择。我国的产业区域大体上可以分为传统产业区和新兴产业区两大部分。传统产业区大多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是由国家通过中央计划经济的力量,迅速转移和调配资源,在计划区域内重点扶持迅速形成大规模实力雄厚的产业区,如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以能源、机械制造为核心的众多产业区就是典型的例子。新兴的产业区指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以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众多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产业区,这些地区大多是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下通过外商投资和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所形成的。如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就是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以电子信息业为主导的产业区。

  传统产业区的企业通常规模庞大,资本雄厚。在这些企业周围适合发展基于供应链整合模式下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高新技术产业的活力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新兴产业区的企业通常有规模小、专业化程度高,以及技术先进等特点,在这些区域内适宜发展基于价值链裂变下的集群模式和基于技术模仿扩散式的集群模式。

  (4)企业周边资源分布状况下集群模式的选择。企业周边地区的资源大体上包括劳动力储备状况、自然资源分布、资金环境、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服务体系等等。这些因素对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对集群模式的形成有较大影响的是劳动力储备状况和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两种。对于劳动力储备优良的地区我们称之为劳动力密集型地区,劳动力密集型又分为技术型劳动力密集型地区和生产型劳动力密集型地区。技术型劳动力密集地区多集中在沿海地区、经济开发区,以及高校周边地区,生产型劳动力密集地区则多集中在人口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区域。自然资源的分布通常决定着企业用于生产的资料供给状况,自然禀赋地区多集中在用于生产的原材料产地周边地区,如钢铁业周边地区分布着丰富的煤资源和矿石资源,纺织业周边地区分布的产棉基地等等。

  技术型劳动力密集型地区通常有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区域内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相对频繁,这类地区内的企业群适合发展基于价值链裂变和技术模仿扩散下的集群模式。对于生产型劳动力密集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地区有着丰富的原材料供给和生产劳动力储备,这类地区内企业群适合向供应链整合的集群模式发展。

  2.辅助集群模式的选择

  “产学研”联合机制是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建立和企业能够持续进行创新与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完善产学研联合机制的精髓在于建立产学研之间的互动模式,促使大学、科研机构与以科学和高技术为基础的高新区内的高技术产业一同成长、相互促进。因此,对于各种模式主导下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来说发展“产学研”合作的辅助模式都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对某一地区或某一产业集群的发展来说,其集群模式并不是绝对单一的,通常是多种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区别在于多种模式对集群发展好坏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在选择某一地区或某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时,除了要强调适合其发展的主导模式外,还要考虑其他模式对该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

对外直接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必须是开放性的系统,对其他地区而言是开放性的,对其他国家而言也应是开放性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它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影响必将是重大的。

  (一)对外直接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单元

  对外直接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单元即高新技术企业有直接影响,同时其自身也构成集群单元。集群中的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拓展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也改变了原来企业的结构、质量等特征,由此,对整个集群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接受直接投资的集群来说,如果是新建企业,则直接增加了集群单元,具体影响取决于新建企业的性质;如果是并购,则直接改变了集群单元的特征,可能间接导致集群单元数目的变化。

  (二)对外直接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

  对外直接投资首先改变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单元,然后必然形成新的集群模式,即企业之间、企业与环境之间的联系都将发生变化。一方面是集群中的企业向其它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的投资行为将极大地增强企业的实力,由于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加强了与集群外部的联系,它对原集群的依赖有可能下降,但如果企业与集群外部的联系和企业与原集群的联系是互补的话,外部联系的加强就会进一步加深企业对集群的依赖,因此,其影响取决于企业外部联系和集群联系之间的替代、互补性质及其大小。另一方面是别国企业产业集群的对外直接投资。新建企业方式增加集群单元,打破集群中合作与竞争的动态均衡,具体的影响要看新建企业的性质。比如说,新建企业是依赖性企业,那么它会与其它依赖型企业相竞争,而寻求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关系;新建企业是互惠性企业,将使其互补企业获得极大益处,集群会更趋稳定;新建企业是核心企业,将带动更多企业的发展,提供最大的外部效应,极大地提升集群的容量,这种情况一般在集群形成的初始阶段出现。并购企业方式并不直接增加企业数目,但它改变了原企业的性质,从而改变了原有企业与集群联系的方式和强度,如果该企业性质的改变对集群影响较大,则集群将会作出进一步的调整,企业数目一般来说也会变化。企业并购是当前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其影响不容忽视,跨国并购与新建企业相比,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原有企业已经和其他企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了。

  (三)对外直接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环境

  对外直接投资既受集群环境的制约,也影响着集群的环境。从集群企业对别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看,企业在集群中逐渐成长,当它受集群环境制约不能继续扩张时,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同时,对外直接投资又反过来对环境造成影响,具体情况要看企业的性质和企业在集群中的地位而定。从别国企业产业集群的对外直接投资看,有利的集群环境将会吸引大量的直接投资,环境因素对吸引外资的质量也有制约作用,新进的投资对集群环境也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四)对外直接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一般来说,它将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形成、发展、繁荣、转型或衰退。对外直接投资在每一个阶段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集群的形成大都以依赖型为主,必须存在若干个核心企业,而核心企业很可能就来源于对外直接投资,核心企业的存在也能吸引依赖性的对外直接投资,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处于发展阶段的集群主要还是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对外国进行的直接投资较少,集群中企业之间的互惠联系逐渐强化,吸收互惠型直接投资有利于集群质量的改善和集群稳定地发展。事实上,当前外国直接投资越来越重视当地企业对自身的影响,反映出互惠型关系将成为主流。

  集群发展到一定规模将达到繁荣阶段,集群不仅吸引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并且对外的直接投资也明显增加,以知识不断创新、迅速流动及产业化为基础的集群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对外直接投资成为进一步提升企业质量、调整集群模式、影响集群环境的重要工具。随着技术不断进步,集群赖以存在的核心技术群可能发生重大的变革,如果该集群能适应变革,就会出现转型现象,即转变为以新的核心技术群为基础的与先前性质不同的集群。如果该集群不能相应调整,可能导致集群消失或转移至别处。对外直接投资有可能充当主要工具。由于跨国公司一般而言具有资源、信息、规模等优势,在集群中可能最先引进新技术,或引进新技术的影响最大,集群转型就主要由跨国公司推动。如果该集群不适合新的条件,跨国公司可以在其它国家和地区寻求更有利的区位,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行转移,最后导致原集群的衰落或转移。

参考文献

  1. 王晶,王永峰.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创新.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11期
  2. 2.0 2.1 王慧,左庆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波及效果的理论探讨.集团经济研究
  3. 3.0 3.1 葛红.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模式选择.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34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Cabbage,Yixi,泡芙小姐,KAER,方小莉.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