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66个条目

银行成本控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银行成本控制[1]

  银行成本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在资金经营活动过程中,对各项费用的发生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专门的方法,进行严格的计量监督、指导和修正,以保证实现原定的成本目标。这种控制的重点在于严格按照确定的标准进行把关,并根据已发生的偏差来调整和指导当前的实际行动,即通常人们所说的日常成本控制

  广义的成本控制包括日常成本控制和事前成本控制。事前成本控制又可分为两种控制方式:一种是在业务开展前,对影响成本的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出一套适应本行具体情况的成本控制制度。这类控制的重点在于通过银行设置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成本开支,预防偏差和浪费的发生。另一种是在业务开展前,通过对成本与功能关系的分析研究,运用价值工程,选择最佳方案,制定目标成本。此类控制的重点在于自业务计划开始,即提出了对该项业务功能和目标成本的要求。这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功能过剩、成本过高的问题,把业务技术管理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约。

  银行成本控制还可以根据控制手段的不同,区分为绝对成本控制相对成本控制。前者主要从节省开支、杜绝浪费着手,通过节流的途径进行控制;后者则是节流、开源双管齐下,既要千方百计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又要通过量本利分析把握成本与业务量及利润之间的关系,寻求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的最佳业务收入量或资金运用量。

银行成本控制的对象[1]

  成本控制的对象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1.以经营成本形成过程作为控制对象,对经营成本的形成过程进行全面的成本控制。即从业务的预测计划、制定经营制度、规划经营设备、采购账表凭证和物料用品,到具体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均为成本控制的范畴。总而言之,凡是发生耗费、影响成本的地方,都要按照系统管理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控制。

  2.以部门和柜组作为成本控制的对象。狭义成本控制的具体内容,着眼于银行各个部门和柜组日常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因此,必须按部门和柜组进行控制,做到明确责任,便于考核。

  3.以分类资金(资产和负债)作为成本控制的对象。根据银行经营的特点,可以对负债和资产实行分类控制,将每一类负债或资产的料、工、费定额与实际对比,及时进行控制。

银行成本控制的内容[2]

  在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情况下,银行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控制资源消耗。各种资源的消耗直接关系到银行经营成本的高低。在银行经营过程中,人是最主要的一种资源,也是各种经营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银行经营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人。所以,对活劳动消耗要以定员定额和工资计划限额作为控制标准银行应按经营任务的要求,合理安排劳动力的使用,实行定员定额管理,控制各项业务的工作量,要因岗设人,而不要因人设岗。在人员安排上,既要考虑发挥每个人的专长,提高个人工作效率,也要从全系统出发,发挥整体功能,提高总体效率。例如,有A、B两件工作,让甲、乙两个人去做,甲干A工作恰好用其专长,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好,可得100分;如让甲干B工作也能胜任,但效果稍差些,可得80分。乙的能力逊于甲,乙干A工作可能得90分,干B工作可能得60分。现在让甲、乙分干A、曰工作时,可有两种安排方式。

  (1)甲干A工作,乙干B工作,总效果是100+60=160(分)。

  (2)甲干B工作,乙干A工作,总效果是80+90=170(分)。

  第(2)种安排方式的效果优于第(1)种。尽管甲干B工作并非是其最拿手的,但就总体而言,综合效率却最高,而这正是系统管理中整体效益最优化原则的具体体现和要求。在人员和业务工作较多的情况下,要把他们分配到适当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能,使全行的综合效率最高,整体经济效益最好。对于这类问题需要运用一种数学方法——分派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才能解决。

  其次是对材料消耗的控制。对账表凭证和物料用品等以计划成本作为控制标准,在入库、出库、退回等环节,都要严格坚持计量检查制度。

  第三是对经营设备的控制。银行在手工操作的情况下,设备较少,主要是房屋运输工具电子计算机进入银行后,特别是已经建立了中型和大型电子计算机网络以后,银行的经营设备就急剧增多,各项业务对设备的依赖程度随之提高。故设备的好坏和利用率的高低对成本影响很大,因而对经营设备要合理配备,实行计划预修制度,提高轮班系数,切实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效能。

  2.控制费用开支。建立严格的费用开支审批制度。各项费用的开支,都要按成本计划和费用标准进行控制。费用开支不仅数量上不能超过限额,内容上也要符合规定,而且要从开支的时间、用途等方面进行控制,以求取得最好的效果。

  3.控制经营过程。对银行经营过程的控制应抓住重点。在经营准备过程中,重点是控制人力、物力的节约,以及分析其结果对成本产生的影响;在经营过程中,重点是控制劳动定额费用定额和物料用品的消耗定额,防止浪费;对银行经营的计划组织工作重点是提高工作质量效率经济效果,降低质量成本;在业务数量(资金规模)上,要从实际出发,寻求最佳规模。

银行成本控制的作用[1]

  成本控制是银行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对于保证成本计划的完成、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提高成本核算质量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银行经营成本的形成过程,就是成本计划的执行过程。只有把成本计划的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具体环节,以成本控制为手段,监督各个环节成本指标的贯彻执行,才能保证成本计划的完成。

  成本管理就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进行严格的事先控制,切实合理地限制各种费用和耗费的发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成本控制作为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使银行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掌握成本的形成。实行全过程成本管理、综合性成本管理、预防性成本管理和全员成本管理,能动地降低经营成本。

  成本控制是对人力、物力、消耗和费用开支实行严格的监督,既要进行综合性、全局性的监督,也要进行具体的、局部的监督。这种监督必须以准确的成本数据为依据。同时,也只有在各项费用发生过程中实行严格的监督,才能使各项成本数据更趋合理,更为准确。

银行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3]

  (1)反映成本计划的要求。成本控制必须反映成本计划的要求,保证并提高成本计划的执行水平是成本控制的根本目标。因此,从成本控制标准、到控制手段和成本改善措施的制定,都应自始至终地体现成本计划的要求。

  (2)适应银行体制的原则。成本控制必须适应银行的分权管理体制。针对银行体制中普遍存在的过长的管理链,成本控制在控制标准和手段上对应该进行专项控制设计,以体现银行的体制、金融产品、作业过程等基本要求。

  (3)直接控制原则。直接控制是指提高作业操作人员、管理控制人员的银行专业水平和灵活处理工作的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减少在作业过程中出现控制差异的可能性,相应减少成本控制中本身纠正偏差的概率,降低控制成本;同时作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增强其对成本的自控能力,纵然出现偏差时也可能自觉采取行动迅速纠正,经营活动的成本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4)控制成本关键点原则。影响银行成本的因素来自各个不同方向和方面,银行任何经营活动都会在成本中留下痕迹。一般说来,成本控制体系不可能对所有影响因素实现丝毫不漏的控制。因此,为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必须区分影响成本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进行控制。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成为关键控制点。如各种管理标准、费用标准、成本计划、收益标准、客户成本产品成本作业成本等都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5)动态控制原则。在成本控制中,不仅要对成本管理的现状进行全面控制,而且要对成本变化发展的趋势进行控制、引导,促使成本管理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实现成本的持续性改善。

  (6)例外原则。适应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即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根据市场变化对超出一般情况的特殊问题的成本对象进行灵活控制。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易传和编著.银行财务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04月第2版.
  2. 周泓洋 纪瑞朴.现代西方商业银行管理与实务.工商出版社,1997年06月第1版.
  3. 黄世忠主编.商业银行全面成本管理知识问答.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07月第1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林巧玲,Li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银行成本控制"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