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边际效用价值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边际效用论)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目录

边际效用价值论概述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基础。依照这个理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并以稀少性为条件;价值尺度边际效用;不能直接满足人的欲望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由最终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决定;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物品效用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边际效用价值论被用来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在19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提出的,后由奥地利的庞巴维克维塞尔加以发展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之一。其特点是以主观心理解释价值形成过程,认为商品的价值是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效用随着人们消费的某种商品的不断增加而递减;边际效用就是某物品一系列递减的效用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具有的效用,即最小效用,它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它还提出了市场价格论,认为市场价格是在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庞巴维克。边际效用价值论是边际效用学派理论的核心和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者认为,商品价值由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效用是指物品能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边际效用则指每增加购买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边际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价值并非实体,也不是商品的内在客观属性。价值无非是表示人的欲望同物品满足这种欲望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即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与评价”。他们认为效用是价值的源泉,是形成价值的一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价值的形成还要以物品的稀缺性为前提。稀缺性与效用相结合才是价值形式的充分必要条件。这里稀缺性是指物品供给的有限性。效用论者是这样阐述他们的观点的:物品只有在对满足人的欲望来说是稀少的时候,才可能成为人们福利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从而引起人的评价,表现为价值,而衡量价值量的尺度就是“边际效用”。效用论者认为人对物品的欲望会随其不断被满足而递减。如果供给无限则欲望可能减至零甚至产生负效用,即达到饱和甚至厌恶的状态。于是,物品的边际效用,从而它的价值会随供给增加会随之减少甚至消失。边际效用论者还提出了以主观价值论为基础的市场价格论,并称之为“客观价值论”,并将主观价值论与供求均衡论结合起来。认为市场价格是在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边际效用价值论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价值论,它割裂了商品的价值与劳动过程之间的联系,将价值这一客观历史范畴说成一种自然永恒的心理范畴,妄图以主观评价做为衡量价值的尺度,他们声称劳动无法衡量,却不知主观评价更无法衡量。显然,效用论者歪曲了市场价格理论和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深渊。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发展

  西方经济学中边际效用价值论(主观价值论)的价值尺度。满足人的最后的也即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

  效用价值论在17~18世纪上半期资产阶级经济学著作中已有明确表述。英国经济学家 N.巴本曾用物品的效用来说明物品的价值。意大利经济学家 F. 加利亚尼明确指出,价值是物品同人的需求的比率,价值取决于交换当事人对商品效用的估价,或者说,由效用和物品的稀少性决定。18世纪下半期和19世纪初,劳动价值理论得到发展,效用价值论处于踏步不前的状况。

  19世纪30年代以后,边际效用价值论逐渐发展。英国经济学家W.F.劳埃德在1833年提出,商品价值只表示人对商品的心理享受,取决于人的欲望和人对物品的估价,人的欲望和估价会随物品数量的变动而变动,并在被满足和不被满足的欲望之间的边际上表现出来,从而实际上区分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同时期,爱尔兰经济学家M.朗菲尔德也认为,物品市场价格总是由能够引起实际购买的最低程度需求强度来调节的。

  1854年德国经济学家H.H.戈森提出人类满足需求的三条定理:①欲望或效用递减定理,即随着物品占有量的增加,人的欲望或物品的效用递减。② 边际效用相等定理,即在物品有限条件下,为使人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务必将这些物品在各种欲望间作适当分配,使人的各种欲望被满足的程度相等。③在原有欲望已被满足的条件下,要取得更多享乐量,只有发现新享乐或扩充旧享乐。这三条定理后来被称为戈森定理。

  19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奥地利经济学家C.门格尔和法国经济学家 M.-E.-L. 瓦尔拉斯各自独立提出比较完整的边际效用价值论,成为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创始人。

  19世纪80~90年代,边际效用价值论发展为两个支流,一支是以奥地利的门格尔及其学生F.von维塞尔和E.von柏姆-巴维克为代表的心理学派,另一支为瓦尔拉斯及其继承者V.帕雷托为代表的数理学派。在帕雷托等人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效用后,边际效用价值论又分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合理成分[1]

  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价值并不是商品内在的客观属性,它不过是表示人的欲望同物品满足这种欲望的能力的关系,即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效用是价值的源泉,效用大则价值大,反之,价值则小。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主观价值论,充满了唯心主义色彩,因而是错误的。

  不过,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某些具体理论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首先,边际效用价值论探讨了效用(即使用价值)的本质。对于使用价值,马克思说:“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但“有用性”(即效用)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并未作深入分析。而杰文斯则指出:物的效用就在于对人产生“快乐”和避免“痛苦”。虽然这样解释不见得全面、深刻和规范,但毕竟对“效用”的本质作了探讨,因而是有价值的。

  须知,人类从事经济活动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所以经济学必须高度注重对“人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效用”的研究。

  其次,边际效用价值论者提出以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评价来测定商品的价值大小的观点完全是荒谬的、唯心主义的。但却不能否认,人的主观心理评价是测定使用价值即效用大小的基本标尺。在这一点上,绝不是唯心主义的,而是唯物主义的。因为,人的需要可以具体划分为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或日精神需要),而人的生理需要又总要以人的心理需要外在地表现出来,所以说,“使用价值大小主观评价论”是成立的。当然,由于每个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都是有差异的,所以每个人对同一使用价值大小的评价就不会完全一致。显然,在这一领域,马克思也未给予深入探讨,边际效用价值论在这一方面作了分析,因而是有贡献的。

  再次,边际效用价值论者提出的“基数效用论”的确难以成立(因主观感受无法定量测定),但提出的“序数效用论”却有实用性。实际上,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提出的必要生活消费品和奢侈品的概念,认为工人阶级在经济繁荣时期也会涉及奢侈品的消费,以及恩格斯在(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序言)中所谈到的消费资料可以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观点不也隐含着“序数效用论”的思想吗?从这点来看,边际效用价值论所提出的“序数效用论”是有价值的。

  最后,边际效用价值论所提出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马克思对此种现象也未深入展开分析)。由于这一理论反映了客观事实,因而我们不能断定它是“庸俗的伪科学”。事实上,正是因为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现象(这一现象可以通俗地表述为“喜新厌旧”),才推动人们努力研制新产品以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的需要,并由此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边际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均衡价值论的关系

  对三种价值论的比较与分析

一、区别与对立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均衡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根本对立在于价值本质和价值决定问题上的对立。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的实质是处于凝结状态的人类抽象劳动,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或者说是由供求所决定的商品的均衡价格所决定的。马歇尔主要是通过分析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下的均衡价格来分析商品价值的。马克思则是从生产领域入手,对价值的形成、决定,表现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马克思并没有否认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这一点不仅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商品》中有过论述,而且在第三卷第六章《价格变动的影响》中在关于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部分也有过论述。可为何马克思没有反对的供求关系作用会成为马歇尔批驳劳动价值论的根据呢?对均衡价值论者的观点做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均衡价值论者以价格的概念替换了价值,而他们所谓的价值是没有价值实体的。他们认为“价值”是由供求决定的,而供求作用直接决定的又是市场价格。他们通过对供求作用的分析得出了市场供求均衡时的价格,发现该“价格”是最完美的,是价值最充分的表现,从而提出市场价格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显然这里均衡论者只在对价格进行分析而不是对价值的分析,因此其结论必然是错误的。其次,均衡分析是一种停留在事物表面的分析。价格受供求影响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道理。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如果一切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直接合而为一,那么科学的存在就会成为多余。价值与价格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均衡论者显然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只是对市场价格做的一种现象形态的分析。

边际效用价值论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区别

  边际效用价值论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区别在于其价值观的根本对立。

  效用论者认为价值不是商品的内在属性,而是人对商品的感觉与评价,效用是价值的源泉。由于效用论者将效用衡量的标准主观化从而使边际效用价值实际上成为主观的产物,将价值的形成与决定同劳动生产完全割裂,使商品价值成为纯粹意义上的一个心理范畴。马克思劳动价值则是客观的价值论,它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客观性出发,系统阐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以及劳动的凝结。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价值的衡量标准不同。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而效用论者认为价值是人对商品满足欲望程度的感觉和评价。由于主观评价常因主题不同而迥异,必然使价值的衡量缺乏统一的标准。

  第二:对价值来源认识上的不同。

  马克思认为价值的源泉是唯一的,即人类的劳动,而且是活劳动。而效用论者认为价值由于商品效用与人的欲望之间的满足关系而引起的感觉和评价,即价值来源于主观评价。

  第三;对价值实质认识的差异。

  马克思认为价值在实质上是抽象劳动的凝结,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而效用论者认为价值就是商品带来的满足程度,与生产者的劳动、社会关系毫无联系,只是效用的主观体现。

均衡价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区别

  均衡价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较为重要的两大学派。他们的区别在于均衡论主要从市场供求关系入手分析了供求对价格的影响和价格如何在供求作用下达成均衡价格,从而提出均衡价格决定商品价值。均衡论者主要是对市场供求与价格之间关系的分析。边际效用论者则从商品的稀缺性和商品效用入手,分析效用对消费者的作用,从而得出效用决定价值的结论。这一观点单纯考虑了效用与价值的关系。此外,均衡论与效用论的区别还明显表现为客观和主观的区别。如果说均衡论只是一种未深入实质的现象分析,那么效用论者的价值观则纯粹是一种心理分析。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强调了价值的社会经济关系含义;均衡价格论侧重于将价值分析看作商品价格的分析;效用价值论则主张将价值列为主观的感觉评价或称心理感受。

二、联系

  劳动价值论,均衡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在根本观点上的对立之外还存在着联系。

  首先,劳动价值论与均衡价值论在供求作用与价格的关系上有共同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就价值量的决定从商品单个量的角度来分析的。而第二种意义则指由社会需求决定的该行业生产社会所需该商品总量所需的劳动时间。这一含义的劳动时间是总量的分析,它对价值的实现起决定作用。而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分析,实质上讲就是社会总供给要与总需求相一致,只有这样,商品价值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点与均衡论者的观点并不矛盾。

  其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在关于商品使用价值(效用)作用的问题上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承认使用价值对价值有重要作用,但二者区别在于“如何作用”。马克思认为价值与使用价值是统一与商品体内的两因素,二者互相依赖,不可分割。使用价值是价值存在的前提,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则失去了价值存在的基础。可见马克思和边际效用论者几乎同样重视使用价值。

  此外,均衡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之间也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分析方法上的互相引入。马歇尔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特点之一便是引入了“边际增量”和“效用分析”。他认为考察经济现象时边际增量比总量更重要。因此,他运用边际增量分析来说明需求和供给,并将这一方法运用于他的整个理论。同样,边际效用论者也将均衡分析法引入了他们的经济学。并以此作为其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石,提出市场价格是在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

边际效用价值论与分配价值论的关系

  商品的效用或使用价值是客观的,不随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商品的效用也是难以计量的。如果把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叫做商品的效用,是机械的,而认为这种效用可以计量,则更是形而上学的。

  对某一商品,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应该是差不多的,只是购买力不同。例如白米饭可以充饥,并且味道肯定比米糠好,尽管依各人的饭量不同,会影响消费者的主观感受,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大家的主观感受应该是差不多的,对于经济学,其差异可不考虑。之所以一些人吃白米饭,另一些人吃米糠,是因为他们的购买力不同。因此,影响商品价格的,不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而是他们的购买力——社会产品分配能力,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已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消费者的购买力有限,其不同的爱好,也会影响价格,但是暂时的,因为供给的变化——生产关系决定了价格的运动。即消费者的不同爱好,最终影响的,是商品供给量

  商品的效用与商品价格是不能相联系的,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发展史,实质上是逐渐脱离效用,成为单纯研究商品价格——社会产品分配能力的过程。现代西方经济学,设定“一个单价货币所代表的边际效用,为一个单位效用,就是把商品的效用与商品价格机械地相联系的,而没有科学论证。认为边际效用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还不如认为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边际承受能力——边际需求价格;或者边际效用是生产者对商品价格的边际承受能力——边际供给价格。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本质上就是这样。边际效用——商品价值量或价格,是指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边际承受能力——边际需求价格;边际生产力——商品价值量或价格,是指生产者对商品价格的边际承受能力——边际供给价格。

  边际效用价值论本身,并没有回答边际效用(价值量)如何决定商品价格。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只是一个运动形式,边际效用(价值量)本身,需要市场商品供给来决定。而市场商品供给,该理论又认为应由边际效用来决定,产生循环论证。实际上,市场商品供给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从而商品供给决定了边际效用——商品价值量或价格(边际供给或需求价格),是生产关系运动的结果。

边际效用理论的应用[2]

  在油库的各项资源中,财力资源是物力资源消耗的货币形式,是投入的基本体现,也是油库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

  如何优化财力资源配置,使财力投入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各方面形成科学、合理的流向,是提高油库保障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财力资源优化的实质是要通过合理配置财力,使一定的财力资源能够使后方油库产生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值,边际效用理论作为资源配置的一个基本理论,可以用边际效用理论及其数学模型和指导方油库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1.后方油库财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基础:边际效用理论

  用边际效用理论作为后方油库财力资源优化的理论分析基础,首先需对油库财力资源使用的效用、边际效用和总效用下一定义。

  后方油库财力资源使用的效用:后方油库在资源的使用和消耗过程中,效用可以理解为经费在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某一方面消耗以后对实施油料保障和科学研究的贡献程度及对油库本身建设发展的贡献程度。例如,油库用业务经费添置若干计算机,或购买一批运输车辆。

  这些投入有利于油库实施油料保障和油库自身建设发展,其贡献程度即可以定义为效用。

  根据效用的定义和经济学中边际理论的概念,财力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用可作如下定义:财力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用是油库在保障油料过程中经费在某一方面的投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效用增量。例如,某油库在现有的条件下,再投入一个单位的业务经费添置计算机,这一投入对油库实施油料保障和单位的建设发展的贡献形成一定增量,这个增量就称为业务经费使用的边际效用。

  财力资源使用的总效用则为油库在在实施油料保障和管理过程中财力资源在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各方面的消耗形成的效用的总和。

  2.边际效用的两个基本规律

  在建立财力资源使用的效用、边际效用和总效用概念后,结合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有关理论,可以得到经费使用边际效用的两个重要的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油库在油料管理和保障过程中,经费在某一个方面的投入量增加以后,虽然在这一方面的效用和总效用均会有所增加,但在这一方面的边际效用将随着经费的继续投入而逐渐降低。

  举例说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油库在购买第一辆运油车时,产生的边际效用很高,因为油库在油料保障过程中不能没有运油车。油库在购买第十辆运油车产生的边际效用低于购买第九辆运油车的边际效用,而高于购买第十一辆运油车的边际效用。以此类推,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应当是较易理解的一个规律,因为在上述例子中,第一辆运油车在不能没有的情况下解决有和无的问题,而后购买的运油车则是在已有的情况下解决多与少的问题,所以后来购买的运油车效用的贡献量肯定不如第一辆运油车效用的贡献。当某油库所拥有的运油车辆已经完全满足该仓库油料保障的需要,此时,再投入经费购买运油车辆,此车辆对效用的增长的贡献就趋于零,因为此运油车辆是多余的,即边际效用为零。

  用数学语言描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则有:

\frac{dU_i}{dx}≥0,\frac{d}{dx}(\frac{dU_i}{dx})=\frac{d^2U_i}{dx^2}<0

  即随着经费投入x的增加,在第i方面产生的效用Ui;也随之增加,但其边际效用\frac{dU_i}{dx}则逐渐降低。

  边际效用均衡(即相等)时总效用最大规律:当经费总投入确定时,要使经费投入产生的总效用取得最大值,则在后方油库所需投入的各方面投入的最后一个“单位经费”所产生的边际效用应当相等。即:设x_i为经费用于油库所需投入的第i方面的经费,则当

\frac{dU_1}{dx_1}=\frac{dU_2}{dx_2}=...=\frac{dU_i}{dx_i}

  时,总效用U取得最大值。

  为证明这一结论,首先让我们分析最简单的情况。即假设经费仅需在两个方面进行配置。设经费总投入为C,C是一常数,经费在第1方面的投入量为x1,产生的效用为U1(X1):经费在第2方面的投入量为x2,产生的效用为U2(X2);经费在第1.2方面投入后产生的总效用为U(x1x2),则有:

  U(x1,x2)=Ul(x1)+U2(x2)

  在约束条件\varphi(x1,x2)=x1+x2-C=0下求U(x1,x2)的条件极值,拉格朗日函数为:

F(x1,x2,λ)=U(x1,x2)+\lambda\varphi(x1,x2)=U1(x1)+U2(x2)+λ(x1+x2-C)

  当取到条件极值(总效用最大)时,应该有

Image:边际效用.jpg

即有:\frac{dU_i}{dx_1}=\frac{dU_2}{dx_2}

  当经费在多方面(n)配置时,对应总效用函数

  U(x1x2xn)=U(x1)+U(x2)+…U(xn)在约束条件\varphi(x1,x2)=x1+x2-C=0下的条件极值,数学证明同上。

  3.效用与边际效用理论的指导意义

  边际效用的规律对后方油库财力资源的优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指导意义,它告诉我们,后方油库在科学配置财力资源、合理考虑业务经费的流向时,应该具有如下的理念:

  (1).有效用,才能有效益。在考虑对油库的某一方面进行经费投入时,首先应当考虑在这一方面的投入能否形成效用,即是否有利于油库功能的发挥,是否有利于油库自身的建设发展。在没有效用或效用不大的方面的投入越大,则浪费就大。

  (2).重视边际效用。经费在用于后方油库实施油料管理和保障过程中需要投入的某一个方面时,不仅要看投入是否形成效用,还应当重视其边际效用,因为边际效用是投入单位经费后形成的效用增量,是体现效益的重要尺度。边际效用大,表明投入一个单位经费后的效用增量大,即投入效益高。

  (3).财力资源配置时应当处理好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军后方油库财力资源配置的重点应当是在油库功能发挥和关重要、急需解决的问题,因为在这些方面投入边际效用大,效益较高。而对重点项目的投入也有度的问题。在财力资源比较充足时,经费的分配应使需要经费投入的各个方面的边际效用相等,以取得最优化配置:当业务经费不足时,经费的分配应当采取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边际效用均衡理论不仅对油库内部优化财力资源配置有指导意义,宏观上,边际效用理论对军委、总部等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后勤资源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因为整个后勤部门的投资也存在着效用、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问题。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和总效用最大规律同样在整个军校教育投入中发挥作用。对军委、总部来说,正确地认识教育投入的效用、边际效用,自觉地应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总效用最大规律,最大限度地追求投入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 张昆仑.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合理成分.河南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2001年2期
  2. 张锋,但琦,黄立川.边际效用理论在后方油库财力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后勤工程学院.中国储运2010年2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24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边际效用价值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18.107.55.* 在 2007年12月10日 14:26 发表

从心里上解释不等于唯心。

回复评论
58.209.192.* 在 2009年3月14日 11:46 发表

对知识点的解释没有表现出作学问该有的客观性与中立性,某某理论在红朝的语境中如鱼的水、呼风唤雨。但光说是没有用的,在经济学中似乎没有理论是绝对真理,有的基本也是根据现象归纳理论再在实际中运用发展。一百多年前的理论还死抠着不放,1818年出生那个老头不知感想如何?

回复评论
116.227.10.* 在 2009年4月4日 10:11 发表

乍就变成唯心了呢? 这偏文章的结论也未免太唯心了点吧。

回复评论
219.140.33.* 在 2009年10月13日 23:44 发表

如果说价值是某件物品的内在属性,市场价格就是对这个物品可见的货币化量度,客观观察可知,市场价格是(对物品的需求减去物品的供应之差)的函数,而当价格低于价值时,供应方会选择不生产。对需求方而言,愿意出什么价格完全是心理主观评判的。 对供应方才有价格和价值的比较,对需求方只会比较价格和欲望的满足程度。 这些理论都只说了事情的一面,不全面啊 研究经济学难道都是文科的吗,会用逻辑和数理分析吗?

回复评论
117.136.0.* 在 2011年2月26日 15:50 发表

同意上述观点,心理学不等同于唯心论,心理感受的评价不等同于主观,效用理论具有客观基础。

回复评论
183.66.46.* 在 2011年3月4日 11:10 发表

请问编撰者,你如何回答下述问题:资本家出钱生产经营,风险要自己担,盈利却不许得,而应归劳动者所有.这合理吗?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确比劳动价值论更符合实际,解释力更强。

回复评论
59.174.188.* 在 2011年3月30日 19:58 发表

219.140.33.* 在 2009年10月13日 23:44 发表

如果说价值是某件物品的内在属性,市场价格就是对这个物品可见的货币化量度,客观观察可知,市场价格是(对物品的需求减去物品的供应之差)的函数,而当价格低于价值时,供应方会选择不生产。对需求方而言,愿意出什么价格完全是心理主观评判的。 对供应方才有价格和价值的比较,对需求方只会比较价格和欲望的满足程度。 这些理论都只说了事情的一面,不全面啊 研究经济学难道都是文科的吗,会用逻辑和数理分析吗?

首先作为文科生我很不喜欢你的学科歧视,文科不代表不会使用逻辑和数理分析。逻辑和数理分析手段都只是一种工具。你这么说就和说“文科生只有感性思维,理科生只有理性思维”一样搞笑。 另外你所说的其实就是马歇尔的均衡价值论,这个理论也是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边际效用理论发展来的。这个理论已经作为经济学教材的指导思想,你想必也是从课本上学到的,其实也没什么好骄傲的。

回复评论
毛勇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3月31日 12:58 发表

无论如何这些所谓的理论都已经过时了,现在的社会经济体系是复杂的,按照IP59.174的说法,物品只是对于供应方才有价格和价值的比较,但是对于金融衍生品等一些金融工具这类商品而言,你怎么去衡量?照这些理论和说法,这些商品一出山就必然是价格高于价值?如果亏了他们就不再提供? 如果这样的话,雷曼也不会倒闭了.有些东西光有理论是不行的,理论都是出于实践,按照发展观来看,理论从出来那一刻起就已经过时了。

回复评论
鲈鱼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3月31日 15:15 发表

毛勇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3月31日 12:58 发表

无论如何这些所谓的理论都已经过时了,现在的社会经济体系是复杂的,按照IP59.174的说法,物品只是对于供应方才有价格和价值的比较,但是对于金融衍生品等一些金融工具这类商品而言,你怎么去衡量?照这些理论和说法,这些商品一出山就必然是价格高于价值?如果亏了他们就不再提供? 如果这样的话,雷曼也不会倒闭了.有些东西光有理论是不行的,理论都是出于实践,按照发展观来看,理论从出来那一刻起就已经过时了。

补充了新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回复评论
60.30.33.* 在 2012年2月16日 10:44 发表

理论不分幸资或姓社好吧,要说就好好的说,别整的一开始说是完全错误的,错误的东西有什么价值啊,

回复评论
121.29.5.* 在 2012年8月7日 18:55 发表

编撰者或许有自己的苦衷吧!否则,怎么会用否定之否定呢/

回复评论
61.185.234.* 在 2012年12月9日 16:44 发表

无知没什么可炫耀的。

回复评论
220.181.38.* 在 2013年3月18日 20:25 发表

不客观 用一种理论评价同一问题的另一理论的对错真可笑。

回复评论
114.112.77.* 在 2014年4月2日 11:33 发表

边际效用(价值量)本身,需要市场商品供给来决定。? 不太明白,如劣质商品的价格也是由供给方所决定? 当收入增加,消费者对劣质品的需求降低这不是需求方所决定的吗?

回复评论
115.238.254.* 在 2014年4月29日 19:26 发表

一个手机的效用和一块蛋糕的效用怎么能相互比较?边际效用价值论就是扯淡。 能用来比较的事物,必然包含同样的属性,否则根本无法比较,更加无法量化。价值和价格,这是能比较的,能量化的,而所谓的效用,无法比较也无法量化。 如果论效用,那么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空气更加有效用,你几分钟不呼吸就得死,但是空气有价值,有价格吗?

回复评论
14.152.69.* 在 2015年9月15日 23:26 发表

115.238.254.* 在 2014年4月29日 19:26 发表

一个手机的效用和一块蛋糕的效用怎么能相互比较?边际效用价值论就是扯淡。 能用来比较的事物,必然包含同样的属性,否则根本无法比较,更加无法量化。价值和价格,这是能比较的,能量化的,而所谓的效用,无法比较也无法量化。 如果论效用,那么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空气更加有效用,你几分钟不呼吸就得死,但是空气有价值,有价格吗?

我才上高一就知道你无知 在日常中空气的边际效用是为0的总效用最大值 医院里的氧气是无价的吗? 氧气瓶是无价的吗

回复评论
王晓霞 (Talk | 贡献) 在 2017年6月8日 13:19 发表

大部分的物品边际效用都是0,这是什么意思呢?人对某物品(指用来消费的)的需要量是有限度的。所以边际效用并不能用来衡量价值。 空气的边际效用不是0,也就是说人需要随时吸入空气不存在到达一个量就会满足的问题——虽然每个人每天吸入的空气量是一定的。空气边际效用不是0价值却为0,这是怎么回事?只是因为空气的量相对于人呼吸的量几乎是无穷大。而且空气没有所有者。假设有个强力政府说空气归政府所有,每天要交呼吸费,那空气就有价值了。

回复评论
58.50.116.* 在 2017年9月22日 11:58 发表

如今心理学,行为学发展得如火如荼,真理必将胜利。

回复评论
14.0.236.* 在 2018年5月14日 11:48 发表

218.107.55.* 在 2007年12月10日 14:26 发表

从心里上解释不等于唯心。

同意,唯心的哲學解釋不是這樣,況且心理的評價是一個客觀的事實

回复评论
114.243.219.* 在 2018年5月22日 13:44 发表

218.107.55.* 在 2007年12月10日 14:26 发表

从心里上解释不等于唯心。

财富,货币,价值都是人创造的概念,所以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才能最好的解释这些问题。这和唯心根本不是一回事。

回复评论
36.57.140.* 在 2020年7月3日 20:52 发表

商品‘价值’取决于个体需求和稀有。那民众因失业通胀难以消费,使资本家销毁货品。这时‘价值’是高(需求大),是低(过多)呢

回复评论
42.59.243.* 在 2021年4月30日 13:38 发表

边际效用是商品数量的一次减函数。 边际效用高,商品数量少——所以价格高 边际效用低,商品数量多——所以价格低。

回复评论
M id 4c31321cd09ca103aedcd650f17226f4 (Talk | 贡献) 在 2022年11月1日 19:52 · 云南 发表

有所启示。

回复评论
M id 95deca48d94a3e401c56d985e50be9b6 (Talk | 贡献) 在 2023年2月23日 13:58 · 上海 发表

经济学还从哲学角度批判,咋不直接背资本论啊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