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货源策略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跨国货源策略是指跨国经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跨国采购货物的策略。
跨国货源策略的决策准则[1]
采购决策是跨国经营企业面临的最复杂、最重要的决策之一。企业在作跨国货源决策时必须考虑生产要素成本、运输成本、有关国家的经营基础条件、政治风险、市场准入程度和外汇风险等。
一、生产要素成本
生产要素成本指土地、劳动和资金等要素的成本。其中,劳动成本包括生产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等不同层次员工的人工成本。世界各国生产工人的直接人工成本出入很大,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一个工人的时薪或许连0.2美元都不到,而在有些发达国家,一个具有同等技能水平的工人的时薪可能在20美元以上。
劳动成本不仅包括生产工人的直接人工成本,还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其他员工的人工成本。世界各国管理人员的人工成本差异一般要比生产人员的人工成本差异大。以美、日两国汽车制造业员工的工资为例,美国工人的工资大约是日本工人工资的两倍,而美国管理人员的工资大约是日本同级管理人员工资的10倍(即使他们的工作效率不及日本管理人员的一半)。
土地、原材料和资本也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这些要素的成本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相对丰富程度和获取它们的便利性。由于在某一国家中各种要素的相对丰富程度不同及企业获取各种要素的便利性不同,所以企业在某些要素方面的成本优势可能会被在另一些要素方面的成本劣势所抵消。各家企业的平均要着诫本实际上是基本一致,或者说,他们在要素成本方面的竞争地位实际上是基本平等的。举例来说,美国的土地十分丰富,但日本的资金十分充足,这些要素优势彼此间会部分抵消。因此,对一个跨国经营企业来说,决定竞争优势的关键不是要素成本优势,而是本企业的管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员工的团队绩效。
随着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深人应用,劳动成本在要素成本中的比例不断下降,但资金成本在要素成本中的比例却不断提高。在研究、制定企业的采购策略时,必须注意到这一趋势,尤其是生产人员的直接人工费用占产品总成本的比例有不断下降的趋势。最先进的全球公司已不再将直接人工费用的低廉作为在全球范围内选择生产地点的主要标准,因为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中蓝领工人的工资占产品总成本的平均比例已不到20%。
二、运输成本
在实施采购前,了解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并获得有关运输成本的最新资料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距离越远意味着更多的时间和更高的运输成本。一个座落在深水码头附近的工厂将能够比一个位于内陆的工厂更快捷地以更低廉的成本向海岸附近的顾客提供商品,一个靠近顾客的供货商在运输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例如,从韩国将石油运至美国,仅油轮的运输成本就占韩国出厂价格的2/3,而美国当地的石油供应商在运输成本方面的优势则十分明显。另外,新技术的发展和新法规的颁布也会影响运输成本。例如,由于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卫星传送数据的成本正在不断下降,距离已不再成为一个影响数据传输成本的重要因素。
三、有关国家的经营基础结构
在决定去某国投资设厂从事商品生产前,企业应了解有关国家的经营基础结构是否完备。需要什么样的经营基础结构随公司而异,但该国政府至少应提供一定的外汇汇兑自由,以便企业从国外购买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元器件,以及一个可开展业务的安定环境。
一个国家可能有廉价的劳动力,但这是不够的。在确定生产地点前,至少还要考虑该国的劳动力质量、动力供应、运输条件、通讯条件、配套加工能力、专业服务能力、社会秩序等基础经营条件。
四、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或一国政府政策变化的风险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率和盈利能力,从而影响外商对该国的投资。一般来说,一国的政治风险越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强;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在该国投资的政治风险越低。
五、市场准入(Market Access)程度
确定生产地点的关键是市场准入程度。如果一个国家为了使本国的国际收支保持平衡而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那么确定在该国生产本身就是一种打破这种限制的有效方式。例如,由于美国政府对外国商品进入该国的限制很多,所以这大大刺激了日本等国企业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外国企业一到美国设厂生产,就不用再担心美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六、外汇风险
在某国进行生产的成本部分要受该国货币强弱的影响。在汇率变动不定的今天,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分散生产地点是有利的。原来很具吸引力的生产地点随时可能会因汇率的变动而失去吸引力。
在货源地的选择方面具有弹性的企业,比较容易适应剧烈的汇率变动。一个谨慎的企业在制定计划时,应该预计到汇率的变动并制定好在不同的汇率条件下进行运作的方案。
跨国货源策略的选择方案[1]
一、国际货源策略(Internationa1 Sourcing Strategy)
国际货源策略的特点是在本国生产产品,然后采用普及营销的方式向世界各国出口。企业采用国际货源策略的前提是本国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和向全球顾客提供良好服务的组织体系。国际货源策略以本国为最佳货源起点,不需要对外转移技术,不需要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使用本国劳动力,较多地采用本国原材料,所以对中国企业来说,采用国际货源策略,有可能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良好的规模经济效益,还能使企业集中精力于市场营销,如识别目标市场、制定国别营销计划等。
采用这种策略,由于离目标市场相对较远,所以往往难以满足所有目标市场的特定需要,而且不能及时对市场反馈作出反应。
二、多国货源策略(Mu1tinationa1 Sourcing Strategy)
多国货源策略的特点是,充分重视各国市场的特定需要,在各国生产产品,然后就地销售。采用多国货源策略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在目标市场所在国设厂生产能有效地打破该国的进口壁垒。第二,由于生产地点靠近市场,所以能够对顾客的需要及时作出反应,较好地满足顾客的特定需要。
采用多国货源策略的不利之处在于多处生产,多处投资设备,难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同时,生产活动在地理上的分散会增加管理方面的复杂性。
三、全球货源策略(G1oba1 Sourcing Strategy)
国际货源策略将产品的生产地限于本国,多国货源策略却将产品的生产地遍布各国。全球货源策略是一种介于国际货源策略和多国货源策略之间的策略。它强调。企业要根据环境的变化来确定货源地,而不应在产品生产地点的选择上事先作出任何决定。
采用全球货源策略确定产品生产地点的标准主要有三个:
一是有利于获得最高产品质量;
二是有利于就近进入市场;
三是有利于实现最低生产成本。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就是一个采用全球货源策略的典型。IBM主要是依靠其某些国家级或区域级的生产基地来生产产品,满足各国需要的。IBM确定生产基地布局的目标是平衡专业化生产所带来的利益和风险。IBM的策略反映了它对全力参与东道国经济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能较好地满足东道国对发展当地生产和当地研究开发的要求,因而它不仅给IBM带来了可在全球范围内选用优秀人才的便利,赢得了在技术开发上的优势,还避免了某些可能会发生的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