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利息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隐藏] |
什么是资本主义利息[1]
资本主义利息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债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
资本主义利息的来源[2]
借贷资本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息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借贷资本家把手中的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职能资本家运用这—部分货币资本扩大经营,获得平均利润。这个平均利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企业利润的形式归自己所有,另一部分以利息的形式付给借贷资本家,作为使用贷款的报酬。这种贷款报酬就是利息。可见,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息不过是一部分平均利润的转化形式。由于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所以,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它是由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平均利润分割为企业利润和利息之后,企业利润就被视为资本使用权的产物,利息则被视为资本所有权的产物。这种分离,又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真实剥削关系。因为平均利润在量上分为两个部分,会造成一种假象,似乎利息和企业利润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收入,来自两种本质不同的源泉。利息来自资本的所有权,是货币资本本身带来的;企业利润来自职能资本家的使用,是职能资本家管理企业、监督生产的。劳动”结果。利息和工人剩余劳动的内在关系和企业利润的真正来源,都被掩盖起来了。借贷资本家能得到多少利息呢?在通常的情况下,利息必须小于平均利润,否则职能资本家就不会去借用货币资本。但是,利息又不能等于零,因为如果等于零,借贷资本家宁肯将货币贮藏起来,也不会外借。借贷资本家能得到多少利息,取决于当时利息率的高低。利息率是用百分数表示的利息量同贷出的货币资本量的比例。它的公式是:
利息率= | 利息量 | |
贷出的货币资本量 |
利息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成正比例。
②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利息率的高低由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决定,两者是反比例的关系。由于借贷资本既不生产剩余价值,也不实现剩余价值,完全由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来决定,因此,不可能有一个内在的尺度作为利息率高低的基础。利息率的最后确定,是由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以及习惯和传统来决定的。
资本主义利息的作用[3]
(一)推翻了高刊贷利息的统;台地位,促进了资本主丈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利息的产生,标志着利息的发展史进入了一个竺的竺段,随着资本丰义利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它终于推翻了高利贷利息的统治,结束了高利贷利息的霸主地位.资本主义利息主导地位的确立,这无疑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这是其一。其二,资本主义利息的存在,反过来促进了止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资本主义银行通过利息这个物质利益的诱导,把社会上大量闲散的资本以及零星的小额货币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货币资本,这既能解决一般产业资本周转中的不足,又可以支持那些单个资本无法开办的项目,这样就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加速了资本集中资本主义利息的存在,使许多小额的货币和闲置资本集中到了货币资本家的手中,而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得利息和保证货币资本的安全,他们愿意把货币资本贷放给那些最有信用能力和最可靠的人,这些人又往往都是大的工商业资本家.至于小资本家要得到货币资个家的支持就比较困难,即使能得到贷款,其数额也是有限的。这样工商业大资本家就因为能支付利息而得到了货币资本家的信用支持。工商业大资本家利用得到的贷款可以更新设备、改进技术、扩大生产或经营规模,从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积累更多的资本,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当小资本家在生产经营遇到困难或处于经济危机之中寸,大的工商业资本家由于偿付利息的能力强,可以用自己的资本或借来的货币资本吞并中小资本家,这就加速了资本的集中,资本的集中,使大资本家的信用能力,即偿付本息的能力更加强大,又能得到更多的贷款支持,又进一步推动了资本的集中。
(三)加速了垄断的步伐,造就了食息阶层在产业资本集中和垄断逐渐形成的同时,银行的集中垄断也在形成。资本主义的大银行由于资本量大,赚的利息乡,积累也多,这样又进一步仪其资本势力雄厚,从而使大银行的信用显著,取得了大企业资本家的信赖。一方面愿意把闹置的资本存入银行,另一:厅面需要大量的资本追加投资,也要从大银行得到。这样一来,一是使大银行的存款迅速增长,资本更加雄厚,二是大钡行义从大量的贷款中收取了更多的利息,使大银行的实力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样在银行业激烈的竞争中,大银行由于资本雄厚,服务周到,组织和技术比较先进,信用高,费用省,业务大,利息多,实力强,因此在竞争十一般都占据有优势,能够不断吞并和排挤其它中小银行,或通过参与制把它们变成为自己的附届机构。当银行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为数不多的几家银行能够联合起来控制金融界时,银行的垄断便形成了。银行垄断的形成,银行出自于对自己资本的安全和盈利的考虑,即能及时获得利息起见,就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决定工商业的命运。于是银行就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后来。银行资本又与工业资本溶合生长,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资本——金融资本。银行资本由集中而垄断,由垄断到金融资本,利息始终是这一发展过程的内在动因,也始终是利息积累的结果。
社会主义利息和资本主义利息的区别[4]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利息和资本主义的利息在性质上有本质区别。资本主义的利息是经营工业,商业等职能资本家因取得贷款而支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它的来源是雇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信用业务由国家统一经营,利息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它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表现,不具有剥削性质。社会主义利息是巩固经济核算制度,加速资金周转的有力经济杠杆。它可以动员社会资金,节约、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支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时是也对企业加强领导和监督,积极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手段。我国国家银行的利率是根据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有计划地规定的。利率的政策性很强,在确定利率总水平的原则以后,还要确定“差别利率”。所谓差别利率是指根据贷款和存款的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利率。它体现信贷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确定差别利率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企业对资金占用的合理与否来确定差别利率,
(2)按国家投资政策来确定差别利率;
(3)按占用时间长短确定差别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