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贷款条件性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贷款条件性(conditionality)

目录

什么是贷款条件性[1]

  贷款条件性(conditionality)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向成员国提供贷款时附加了相应的条件,其目的是使贷款与可维持的国际收支前景及还款前景相结合,保证贷款的使用不损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的流动性,并有助于调整受贷国的经济状况。

贷款条件性的基本特征[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将恢复贬值国的外部经济均衡,特别是维护这些国家货币在外国投资者和贷款人眼中的信誉放在首位加以考虑的。同时,在提出调整方案时,总是从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出发,鼓励各国通过经济开放和金融自由化,积极面对并参与到世界经济竞争中,从而实现经济的健康增长。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条件性的两个基本特征。

对贷款条件性的评价[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条件性的争论实际上是在经济政策内部均衡目标和外部均衡目标相互关系方面的意见分歧。发达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将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外部问题置于首位,通过贷款条件约束来纠正国际收支逆差,并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开放;发展中国家则希望国际收支的调节不会损害其国内经济的发展,并认为内部均衡问题对它们而言是更为紧迫的。目前,这一争论仍在继续。在1998年亚洲货币金融危机的解决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受贷国(尤以印度尼西亚和韩国为突出)之间在贷款条件性上的冲突已是十分紧张,由此,再度唤起各方对贷款条件性的不同评价。

  批评方认为,贷款条件性实际上是要求逆差国进行单方面调整,国际收支调节不对称性进一步强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对贷款附加条件时,片面强调加强受贷国内部管理的必要性,忽视了对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其他原因的考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受贷国采取的政策忽略了这些国家的实际情况,如在金融市场欠发达的条件下,要求以控制信贷货币供应量作为调节国际收支的主要政策手段是存在很大局限性的。坚持控制受贷国国内需求的做法与其国际收支的结构性失衡不相符合,而且,由此造成的高失业率以及实际收入消费的下降,也是受贷国难以承受的。总之,以国内货币紧缩和内部调整作为纠正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政策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目标存在极大的冲突。

  赞成方则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援助,以协助其克服国际收支困难,调整和增长是相辅相成的,调整不是增长的障碍而是增长的条件,调整的目的仍是保持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由于形成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出现超额需求,因此,在短期内必须采取削减国内吸收的紧缩政策,这对改善资源分配、促进国内储蓄投资、提高一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偿债能力是有益处的。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政策选择是包括需求政策、供给政策和促进国际竞争力在内的一揽子政策,而非对某一种政策的依赖。再考虑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的有限性,为保证贷款偿还和提高贷款使用效率,必须对贷款附加一定的条件,使贷款使用受到适当的约束,而不致出现资金浪费、拖延还款及不利于世界经济总体发展的其他情况,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商业贷款缺乏条件性约束是有很大关系的。

  综合以上双方的意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条件性今后能否为受贷国普遍接受并得到贯彻与执行,从而发挥其赞成者所阐述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贷款条件性能否更为有效地解决内外均衡实现之间的矛盾,而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1.0 1.1 姜波克,杨长江编著.国际金融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2. 赫国胜等编著.新编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03月第1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KAER,Gaoshan2013.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贷款条件性"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