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调控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行政调控是指国家采用行政手段,对经济活动实行直接控制的一种调控方式。它是依靠行政组织,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行政区划,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下达必须执行的指令性计划,发布行政命令等。
行政调控的特点是强制性。
科学的行政手段是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有力工具,是动员广大劳动群众完成统一任务的有力工具,是正确指导、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之间的经济活动的有力工具。
但是行政调控不应该成为我国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单纯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把行政办法简单地用到经济管理中,会割裂经济运动的合理联系,影响经济效益,形成僵化的经济体制。因此,减少行政调控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对行政干预的功效要辩证地看
在中国这样一个在历史上长期高度集权的国家。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又是一个计划经济社会,政府拥有配置资源的无限权力。所以,政府部门和官员就特别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营造寻租环境。因此,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加快政治改革和规范政府权力的必要性。
实际上,运用政府的力量稳定经济,是世界各国在历次危机中都采用的。中国的特点是政府介入的强度更大而已。从短期看行政调控,成绩很大。2009年中国实施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投资,10万亿的贷款一下就把增长速度拉起来。但是,从长期来看,经济危机期间政府采取的刺激经济政策早晚都是要退出的,由于中国采取的是政府直接指示银行放贷款、上项目的办法,比某些西方国家退出的难度更大。所以,不能对运用行政手段应对金融危机的成绩做过分乐观的估计,这是相当危险的。
政府应该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其最主要的内容是稳定的货币发行和价格水平。
政府权力的边界问题往往可归结为经济自由和市场秩序的关系问题。在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过程中,可以同时看到两方面问题:一方面缺乏经济自由,国家控制太多,民营经济只有极少的自由;另一方面,中国的市场秩序并不是很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配套推进。
经济是配置稀缺资源的体系,光靠它自己不足以运行,需要其他方面制度的配合和支撑;否则,市场自由交换秩序得不到保证,就会出现混乱,权力的介入还会造成“丛林法则”支配 市场,使整个经济变成了一个寻租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交易主体自由而平等,且不存在外部性,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通过交易达成的价格,就能够有效地把资源配置 到应该到的地方去。但是,交换是需要秩序的,是需要透明的规则和公正执法来保障的。
中国行政调控改革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从一个由行政权威控制的计划经济转变成一个自由交换的经济;另一方面,就是从行政命令支配的经济,政府机关和党政官员的自由裁量权特别大的命令经济,转变为一个规则透明、公正执法的法治经济。政府有责任提供由透明规则和公正执法构成的市场秩序。
- 吴敬琏. 辩证地看以行政手段调控经济. 中国产业经济动态.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