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5个条目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Libertarian Theory)

目录

什么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起源于欧洲,代表为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问题

  早期自由主义理论对打破极权主义专制制度和等级观念,确立自由、平等和权利的思想起了巨大的作用。

  1.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历史的局限性,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从一开始就带有片面性和空想成分。绝对自由化使得西方新闻界陷入一片混乱。

  2.基本问题没有解决,支配着西方新闻界的不是理想的理性之上,而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带来了负面新闻泛滥、多元意见难以表达、公民权利被践踏的后果。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不满,同时内容的低俗化也引起了社会文化和社会道德的堕落。

  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面临着深刻危机,这个危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性的矛盾,在新闻事业中则表现为报刊的拥有者与读者利益、社会利益不可调和的矛盾。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观点

  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张,报刊是独立自主的,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政府的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

  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4.对事实的信念。

  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该理论崇尚并提倡客观性报道。

  本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相关案例[1]

  纵观网络媒介中存在的“冷暴力”现象,与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倡导的原则在许多地方有契合之处。从最基本的方面来看,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基本理论———新闻自由至上正是网络信息中糟粕与精华并存的理论根源。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待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与网络媒介“冷暴力”现象的关系。

  (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哲学基础———自然法则是网络暴力新闻泛滥的理论借口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哲学基础之一———自然法则指每个人都有追求新闻自由的权利,人有权利平等自由表达,这个权利是人生来具有的,不被任何事物剥夺。站在网络受众的角度,就是任何人都有接受任何信息的权利,任何媒介都没有蒙蔽信息的权利,应该平等地向受众展示一切信息;站在网络媒体的角度,就是媒体有自由发布信息的权利,这种权利不能被任何事物所剥夺。两方的权利使网络上信息大肆泛滥,媒体有不加选择发布信息的权利,网民也有任由喜好浏览信息的权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网络媒体发布信息时真的就是不加选择,商业媒体受到商业盈利的唆使,更倾向于发布低俗、“重口味”信息;公共网站则发布适应组织需求的信息;至于传统媒体上网则是传统媒体在网络上的延伸,其发布信息的定位与纸媒或者电视媒体的定位相一致。当然,这些不同并没有抹去自然法则的网络适用,那就是网络中无论个人还是媒体都有自由接受信息和发布信息的权利。自由原则使得网络中的任何信息都有平等被展示的权利,对于网友受到的暴力信息的“虐待”,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为其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

  (二)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精髓 ———“观点的自由市场”和“真理的愈辩愈明”为人肉搜索和网络谩骂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借口

  “观点的自由市场”和“真理的愈辩愈明”在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认为是该理论的精髓,强调给各种声音、各种理论平等的发声机会和发声场所,让真理和谬误在辩论中较量,真理必然会在最后得到认同。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倡导各种不同的观点在争论中撞击出火花、提炼出精髓。在网友主导、网络媒介引导的人肉搜索和网络谩骂事件中,不同地区的网友自发地进行人肉搜索和网络谩骂的暴力活动,一开始由于网络的广阔性被掩埋,但在网络媒体提供的媒介平台上被放大、被媒介议程设置和引导后,这两种暴力行为就走上了正规渠道、进入了公众视野并进而被广泛传播、街头巷议。不得不说,因为有了“观点的自由市场”和“真理的愈辩愈明”的理论支持,网络上媒体和个人都在进行着看似合理的“冷暴力”活动。这些“冷暴力”给事件当事人和与事件无关的网友带来了一次心理上的暴力,与“观点的自由市场”给人们提供理论借口是分不开的。

  (三)自然法则的负面影响———强制传播

  人们享有隐私权空间权,对自己私人信息的保护和私人时间不受打扰的权利,自由报刊理论倡导各种媒介和个人的自由平等发声,给了媒介不加限制的自由。进入了网络时代,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政府在网络信息的监管上还没有十分到位,受到市场经济商业原则的唆使,网络媒体发挥一切手段吸引网友的本能欲望,因此,各种负面的等迎合大众低俗口味的信息就会被广泛推广。网友愈爱看,媒介愈是想尽办法取悦网友,因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圈链,导致网络全体价值观的缺失。但是,负面新闻并不是所有网友的一致爱好,这时候,这些“特殊”的网友就自然而然受到网络新闻自由所导致的“冷暴力”而浑然不觉、无从反抗,这就是新闻自由和商业化的新闻媒介相结合的产物。

  网友在浏览网页时,各种广告、负面新闻会时不时地进入眼帘,网络媒体有传播的自由,这使得网友就受到强制传播信息的“冷暴力”,二者虽然对抗,但自然法则的自由传播理论使强制传播的网络媒体有了合理的借口。

  网络信息的混乱使网民深受“冷暴力”之害,根据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进化到社会责任论的轨迹更新网络信息发布的理论根源,规避网络“冷暴力”,是每个网络媒体和网民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 李娜.网络时代下媒介“冷暴力”之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根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essilco,上任鹅陈.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