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诚信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网络诚信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网络空间活动中尊崇道德、遵守法律、履行契约、恪守承诺的状态。
网络诚信的基本特征[1]
网络诚信是社会秩序在网络空间的延伸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同样需要自由和秩序,网络诚信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践行。凝聚网上网下思想共识,推进网上网下协同发展,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是我国网络诚信建设的重大使命。
网络诚信是社会诚信在网络空间的体现
社会诚信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网络诚信不仅具有诚信建设的社会特征,也具有诚信主体更加广泛、诚信建设更加复杂的网络特性。
网络诚信建设是网络综合治理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互联网几乎覆盖和渗透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随之伴生的互联网领域失信问题也不断出现。加强网络诚信建设,打击违规失信行为,不仅是推进网络综合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
网络诚信建设现状[2]
治理主体多元化、大众化
人人参与。近年来,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型传播形式受到热捧,相关部门运用新媒体手段,拓宽公众参与路径,为网络诚信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尤其是利用网络直播手段曝光失信被执行人,效果显著。
政府管理。政府日益重视网络治理,手段不断丰富,力度不断增大。比如,开展“剑网”“净网”“亮剑”等专项行动,整治网络盗版侵权、谣言暴力、自媒体虚假报道、电信网络诈骗等乱象,并通过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的有效结合,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企业有责。互联网企业作为网络诚信的主体,在政府的监督下,积极履行自身责任,头部公司示范,加强同行监督,推动形成行业自律。2019年3月,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国美、美团、携程、唯品会、拼多多等16家企业发布《3·15电商诚信共识》,共同营造守信营商环境。
诚信建设体系化、制度化
完善法律法规。互联网制度建设不断推进,逐步形成互联网法律基本框架体系。相关主管部门出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推动立法向纵深发展,为依法办网、诚信用网提供了基本遵循。
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各职能部门有组织地开展专项行动,建立打击失信行为长效机制。公安部组织开展的“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针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黑客攻击破坏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集中整治。
搭建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和联合惩戒机制,搭建网络失信监管体系。电商诚信治理引入“黑名单”机制,规避信息孤岛问题,全国各平台共享数据。中央网信办出台的相关管理办法提出,将对进入失信黑名单者依法依规实施惩戒措施,包括限制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网上行为限制、行业禁入等。这将成为其打通现实社会和虚拟空间的重要结合点,不断推进线上线下联动,实现一体化监管。
监管手段信息化、智能化
区块链技术保卫数字版权。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防篡改和可追根溯源的特征,让抄袭、洗稿、恶意篡改等问题无处遁形。由于具有降低信任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功能,未来区块链技术还将在新闻事实核查、减少假新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大数据技术监管互联网金融。腾讯通过灵鲲大数据金融安全平台,检测并拦截网络投资项目,包括外汇、贵金属、期货等在内的产品在线交易;与市场监管部门共同搭建“无传销网络平台”,实时监测网络非法集资;腾讯安全、北京市公安局及银行合作研发腾讯神侦资金流查控系统,阻断电信网络诈骗链条中资金转移的关键环节,对警方和银行冻结支付诈骗资金等起到重要协助作用,充分发挥了技术优势,维护了互联网金融安全稳定。
宣传方式趣味化、活动常态化
随着网络诚信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宣传形式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内容不断丰富创新,趣味化、大众化特征显著。比如,举办全国网络诚信宣传日、“诚信建设万里行”等活动,评选“中国网络诚信十大新闻”,通过《电商法》普法系列微课、评选优秀短视频及主题海报、诚信主题公益广告片等。
网络诚信环境建设[3]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四方面入手,推动网络诚信环境建设。
一是完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加大互联网领域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力度,研究与互联网平台加强数据共享融合,健全互联网主体信用记录;
二是支持《平台经济炒信行为识别与信息应用指南》申请国家标准立项;
三是推动互联网平台与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对接,丰富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息维度,健全互联网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开展互联网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四是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深化严重失信问题治理,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依法诚信经营,主动履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