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组织要素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组织要素(Organization Factor)

目录

什么是组织要素

  组织要素是组成组织系统的各个部分或成分,是组织的最基本单位。组织要素决定了组织的结构、功能、属性和特点。区分和研究组织要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对组织成员,组织内的类群及其相互关系的调节和预测

组织要素的理论回顾

  1.古典组织要素理论

  早期的组织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主要侧重于静态组织的研究,注重组织效率马克思·韦伯的思想决定了古典组织理论的主流。他认为,任何组织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为基础。没有权力的作用,组织就不可能达到目标。有了适合行政组织的权力基础,韦伯勾画出的理想官僚组织是一层层控制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体系。组织成员间的关系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完全以理性的、制度化的准则为指导。由此可见,韦伯从组织的构成基础的视角,认为组织本质的构成要素就是权力,一切组织管理均以权力为基础,权力是组织的隐性要素。而在管理过程中的权力来源于制度,制度是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显性要素。

  韦伯的组织要素划分是基于他所理解的组织的本质。而这种认识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将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只注重组织内部的适应性,强调大棒加萝卜的组织管理方式;只注重正式组织,忽视人的高层次需求

  2.现代组织要素理论

  20世纪30年代后,组织理论得以蓬勃发展,组织的研究由静态转向了动态。人际关系,个人,组织行为组织环境成为研究重点。现代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一种开放的,充满决策的系统,强调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组织内部结构的协调。同时,它也强调组织成员的价值和期望,重视人性,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个人与群体的协调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协调。其中,社会学派系统学派对组织要素的研究最具代表性。

  (1)社会系统学派的组织要素划分。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巴纳德认为,组织是有意识的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体系。社会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它们都是社会这个大协作系统的某个部分或方面(巴纳德,1938)。组织需和其整个外界环境达到平衡,既要有效的满足组织目标,又要“有能率的”满足个人动机。从这一组织存在的视角,巴纳德提出了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信息交流,做贡献的意愿和共同的目的。对于任何级别,任何规模的正式组织,三者缺一不可。

  巴纳德的研究揭示了组织的部分本质,即组织的存在是由于组织可以通过人与人的有效协作来达到单凭个人努力所无法达到的目标。但他对组织要素的划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他过分强调组织中人的因素,而忽视了其他物质要素的存在,只是以部分替代整体。其次,虽然他在组织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强调了社会协作大系统,但对组织要素的区分还只局限于组织协作体系内,将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忽视了对组织的外部要素的研究。

  (2)系统管理学派的组织要素划分。卡斯特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认为,组织是由各个子系统有机联系组成的系统。构成组织的系统具有开放性和整体性。组织要生存和发展,除了要保持系统内的均衡,还要与外界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保持动态平衡。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系统论的角度提出,组织要素就是组成组织系统的五个子系统:目标与价值子系统,技术子系统,社会心理子系统,组织结构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

  系统要素的提出揭示了组织系统的部分特征。但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对子系统划分的依据比较含糊。五个子系统间相互交叉重叠,又相互作用,不可分割。有学者认为,技术子系统和组织结构子系统其实是组织要素的表现形式。

组织要素的划分

  如前所述,组织是一个开放的,具有特定目标的协作系统。结合巴纳德,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对组织要素的研究,我们认为,组织具有开放性、系统性、目的性和协作性的特征。作为系统,组织同时又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根据这些特性,组织要素分为:组织外部环境组织内部环境,组织目的,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组织的开放性和系统性决定了组织的一个重要要素就是组织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系统的目的性决定了任何组织都有其存在的目的,构成组织的重要要素。系统的协作性和整体性说明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离不开内部相互协作,相互调节的要素。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内相互作用的要素系统为施控系统和受控系统。组织管理的施控系统和受控系统分别是组织内的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这五个基本要素相互结合也相互作用。

  1.组织的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的成员或群体向组织的外部观察时的视角。任何组织都处于一定的外部环境中,并与外部环境发生着物质、能量或信息等各种交换关系。组织的宏观外部环境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中观环境是组织所在行业的市场环境,生产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环境等;组织的微观环境是指组织的利益相关者所构成的环境,如地方政府,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等。

  2.组织的内部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成员或群体之间的关系模式所构成的环境,如结构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等。组织的内部环境须和外部环境发展相一致。外部环境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组织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内部环境,才能使组织的内外要素相协调。

  3.组织目的。组织目的是得到组织所有成员认同的共同愿望。巴纳德认为,当两个或更多的人为一个共同的目的而协作时,组织就形成了。目的是使组织统一起来的因素,没有了组织目的,组织就不可能建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组织的目的通常有两种:物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物的目的是指物体或物的存在。社会目的指组织同社会发生信息交流形成的特定的相互关系。理论界普遍认为,组织的终极目的应重在后者。组织在确定组织目的这一要素时,应充分认识到,既要反映组织中个人的目的,又要反映组织的共同目的。

  4.管理主体作为系统的组织,它的构成要素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的。实现组织目的的过程就是一个内外部要素相互作用及内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管理实践的形式来体现的,即通过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相互协作来完成的。管理主体可以是人或机构,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拥有相应的权威和责任来从事协调和控制活动。

  5.管理客体是指被管理,协调和控制的对象。管理主体领导管理客体实现组织的目的,而管理客体完成组织目标的状况又对管理主体产生反作用,从而使之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积极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能使组织更好地实现组织目的;而消极的作用会使组织走向灭亡。

组织要素管理的三个维度

  组织的协作体系能否存续主要取决于组织要素之间能否良性地,协调地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耦合系统,这也是组织设计的依据和组织管理的目标。组织管理既要“有效的”满足组织目的,又要“有能率的”满足个人动机,从而使组织的协作和持续成为可能(巴纳德,1938)。组织的本质是组织内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构成。而组织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管理组织行为,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经过一系列的管理过程来协调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工作。

  1.组织行为管理

  组织行为是指人们在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上发生的行为。行为的主体是人,他们的态度、直觉、学习能力、感情和目标对组织来说都很重要。由于组织中的人都属于特定的群体,故组织行为又体现在群体发生的行为。组织内的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员工根据他们在组织中的岗位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以一种经常的方式相互联系,并产生与组织要求不同的形式的活动。群体能够改变个体的动机或需要,并能够影响个体在组织环境下的行为。组织需要有效预测和管理人的行为和群体的行为。

  组织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对组织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反之,组织行为又会对内外部环境起着反作用。大部分的组织外部要素都是由各行业或各领域的组织行为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如某一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的创新就有可能改变某一特定组织类群的技术环境;而某一政治组织的决策行为就可能全面改变该组织的政治环境。组织行为需主动去适应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组织目的是组织行为的指南。没有目的导向的组织行为,组织的发展就会偏离组织目标。组织的另两个管理要素,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是组织行为学的重点研究对象,他们本身就是组织行为的行动者。管理主体管理管理客体的行为,而管理客体的行为又影响和制约着管理主体的行为。两者之间良性的相互作用才能最终利于这两个管理要素的存在和发展。

  2.组织结构管理

  组织结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由工作和群体之间相对固定和稳定的关系构成,目的是为了有效影响个体和群体,实现有效工作业绩的行为。组织结构确定了将个体组合成部门,部门再组合成整个组织的方式,也决定了组织中各层级之间的正式报告关系,包括层级的数目和主管人员的管理幅度,它同时也包含确保跨部门沟通,协作与力量整合的制度设计。

  结构本身就是组织内部环境要素的主要构成。组织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组织要素能否发挥重要的作用。好的组织结构能充分运用外部环境要素的优势,及时有效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达到组织目的。组织目的是组织中个人目的的有机结合,它的实现需要组织内个人努力的整合。但个体间的劳动分工又导致了努力的分化,组织结构就起到了调节组织中个人努力朝向组织目的的结构载体的作用。

  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本身就是组织结构中的主体构成。工作的分工,职责的划分,权威的设定等组织结构设计要素会直接影响管理主,客体之间是否能协调发展,从而影响个人效能的发挥,决定他们能否既达到行为的有效性又具有个人能率。

  3.组织过程管理

  组织过程的概念很大。广义上看,从组织的设计,建立到运行都属于组织过程;狭义上讲,组织过程就是指组织的运行管理过程。前文对行为和结构均已作论述,在此取狭义概念。

  西蒙认为,组织管理过程就是决策过程,即根据一些规范的组织程序,选择和确定可供决策的因素,再就这些因素同有关组织成员沟通信息,做出决策。基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推断,组织过程管理就是对沟通过程和决策过程的管理。

  由于人只具有有限理性,所以人们很难对每一个决策将要产生的结果具有完全了解和正确预测,决策时也难以考虑所有可能措施。这种有限理性会导致他决策时只要寻求符合要求或令人满意的措施。组织过程管理的目标就是要让个人和群体得到最佳的信息沟通,达到最大限度的理性,来作出令自己满意,也让组织满意的决策

  组织的内部环境应营造积极的沟通文化,去除或规避沟通障碍,使得向上,向下和水平方向的沟通渠道都畅通,以利于个人和群体作出有效决策。同时组织也不能忽略与组织外部要素的沟通,如政府,供应商和顾客等。某一方面的沟通不到位都有可能对组织造成致命的打击。当然,在组织沟通决策管理过程中,一定不能偏离组织目的,所有的沟通和决策的终极目标都是实现组织目的。

  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之间权力距离的长短会直接影响两者之间的沟通。管理主体应积极主动与客体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并得到反馈,这样会使管理决策更加合理和可行,也更便于员工做出正确决策。决策制定的过程往往会决定决策实施的效果。如果管理主客体之间有了充分沟通,员工会认为自己参与了决策制定,这样更利于决策的实施,达到管理目标。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1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组织要素"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19.6.13.* 在 2010年3月2日 17:14 发表

现代组织中必备四大要素:财、物、信息和人[风情主人 11602011提供]:

① 财,又称资金。一直是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要素,是推动各项活动的重要动力。由于利润一般 以货币作为衡量指标,而获取利润又是企业的主要目标,因此,一些人把财的地位捧得很高很高,甚至认 为,只要有了钱,企业一定能成功。综观世界,许多财力雄厚的大企业经营不善乃至破产的事实无疑给了 “金钱万能论”者当头一棒。

② 物,又称物资。主要指土地、厂房、商场、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等。在一般情况下,物和财根 据市场供需情况可以互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财要部分换成物才能进入组织活动。

③ 信息,又称资讯。虽然信息一直参与组织的各项活动,但在以前,信息的作用较少被人重视。随 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信息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有时一条有用的信息可以使企业迅 速盈利。

④ 人,又称人力资源。是四大要素中最主的要素。其他三种要素可以相互替代、转换,也可能降低 一些人的作用,但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的作用;反之,在许多情况下,人可以替代、转换其他要素。严格来 说,所有的财、物、信息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