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绑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科技绑架如“电视时代”沙发土豆人的出现,以及网络时代青少年的网瘾,无不是技术构建的虚拟世界对真实生活的蚕食和“绑架”。人们将科技对人性的这种影响称为科技绑架。
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在发明、使用、改造、升级、占有、购买、渴望科技及科技产品,科技也反过来影响人类社会。信息社会,科技在人们生活中无孔不入。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高科技数码产品,更是让现代人深刻体会到“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世界”的力量,甚至“无科技,不生活”。由此便出现了吃饭前要手机发微薄晒美食的“微博控”,地铁上要用手机上QQ聊天上网的“拇指族”。
科技产品在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科技绑架人性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电视时代”沙发土豆人的出现,以及网络时代青少年的网瘾,无不是技术构建的虚拟世界对真实生活的蚕食和“绑架”。人们将科技对人性的这种影响称为科技绑架。
虚拟货币
青少年好似一张白纸,更容易遭受科技的“绑架”。对于很多少年来说,为了玩游戏而想尽各种办法充值的事件频频发生,游戏币成了虚拟世界中“操纵特权人生”的武器。而一些科技公司,也很好地洞察和利用了消费者的人性,将虚拟符号、账号等级变成了金钱货币,构建出了一个个虚拟帝国。
作为2002年5月推出的虚拟货币,2013年1Q币的价格约等于1元人民币。用人民币可以购买Q币,也滋生了虚拟交易通过Q币等虚拟货币变现人民币的现象。腾讯公司《御龙在天》的游戏这么宣传:“Q币领到手抽筋”,也有造势误导玩家的嫌疑。对于这些科技公司来说,他们玩的是虚拟数据,而用户玩的是人生。
2013年,一则新闻报道称,为买苹果手机和iPad,17岁的安徽高中生小王在网上中介的安排下跑到湖南郴州,以2.2万元卖掉了自己的左肾,后被鉴定为三级伤残。事件引发了各方热议,人们吃惊的发现,青少年对数码、科技产品的渴望,竟然到了残害生命、不择手段的地步。
1、造成人格和道德的缺失。
为了能够获取科技产品和虚拟货币,一些青少年不择手段的做法是他们失去明辨是非能力的表现,甚至从此失足犯罪。
2、影响社交能力。
未成年孩子的自制能力差,对科技产品容易产生依赖性。过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等,费用花销尚且不讲,更主要的是容易使孩子性格孤僻,造成社交心理障碍。
3、同学、朋友间的攀比现象严重,对孩子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当越来越多的人对科技顶礼膜拜的同时,一些人也在对科技做“保持距离”式的反思。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科技好似毒品,让人欢乐和不安,也让人上瘾。
马歇尔·麦克卢汉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先驱”和“先知”,他在以“技术决定论”高度肯定技术力量的同时,对技术、电子媒介对人的社会心理影响却是相当不信任的,比如他曾经劝诫儿子让他的孙女少看电视:电视是可恨的毒品。可见,科技新时代,我们不是缺少推动技术进步的力量,而是缺少对“如何看待技术进步”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