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思维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生态思维是以唯物辩证思维方法与生态哲学思维方法,来自觉审视和积极思考人与自身生存发展其中的自然界,特别是生态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以人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协同进化与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的现代思维方式。
首先,生态思维确认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整体性与进化的协同性。生态思维正是把人类生存发展其中的生态环境看成一个有序运作的整体,把人类看作是自然界的有机联系的构成部分。传统思维对自然内在联系复杂性的低估和对人类认识和改造能力的高估,自觉不自觉地使得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过程,变成了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地球自然系统的疯狂掠夺和肆意破坏过程。与传统思维不同,生态思维把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界,视作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自然界作为巨系统其各子系以及各要索之间的联系是内在有机并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在生态思维看来,人们不再寻求对自然的盲目征服,而是力主与自然协同进化。科学技术不再是所谓征服自然的工具,而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手段。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加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全人类的命运和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应在更深的层次上和更广的范围内采取有效的协调行动,共同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
其次,生态思维确认人与万物存在关系的多元性和价值联系的多样性。在传统思维看来,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并把人类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使人和自然绝对对立起来。这是一种肤浅的傲慢和短视的偏见。这种简单的主客二元论割裂了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现实的多元性存在关系和多维的多样性价值联系。而生态思维能够“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内在价值,和生物多样性及其组成部分的生态、遗传、社会、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娱乐和美学价值,还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进化和保持生物圈的生命维持系统的重要性,确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全人类的共同关切事项”。“在人对自然的科学认识和合理改造过程中,要以一种宏阔的视野和胸怀关怀自然万物,切忌为了一己的眼前局部的利益,而牺牲自然界生命系统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多元性和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系统内在丰富性和整体联系性的外在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要承认并尊重自然的多元性存在和多样性价值,自觉看护、主动保护和积极维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多元性的存在关系和多样性的价值联系。
再次,生态思维确认自然界自组织的开放性与物质能量转换的循环性。自然界既是自我组织协调的有机开放系统,又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有序循环系统。自然界具有开放性意味着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以及一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千丝万缕而又复杂多样的联系性;自然界具有循环性意味着事物具有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的能力。传统思维忽视甚至无视这种有机联系性和有序循环性。如水在自然界通过三态变化而循环,水资源作为再生资源并没有所谓的匮乏问题。只是由于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严重不均衡和深度不协调,特别是人类的浪费性开发方式与污染性的排放方式影响水资源的自然循环和自我净化,使其循环和净化速率远远跟不上人们的超采开发和超标污染速率,从而导致所谓的水资源紧张问题。人类具备了自觉能动的生态思维,就应该而且必须依据生态资源的承载力与再生力、环境系统的循环力与自净力和物质生产的吸纳力与支撑力,遵循生态环境演化法则和社会经济运行规律,在合理而科学地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自觉而主动地解放自然界。
最后,生态思维确认地球物质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的认识过程的无限性。在传统思维中,自然界所蕴涵的物质资源似乎是无限的,由此人们为眼前局部利益而一味地强取豪夺,滥用和浪费有限的资源,搞掠夺式的雁过拔毛、竭泽而渔甚至杀鸡取卵。实践表明,相对于满足人们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和生态的各方面的需要来说,自然生态环境的价值是有限的。也因为这种有限性,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其再生时间过程,再生空间范围,再生数量规模和再生质量效果。而对非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至少应考虑其怎样利用才能使总的效益最优和最佳化,付出的环境资源成本和代价最低和最小化,以及寻找替代资源的速度不低于开发利用的速度。就人的认识而言,自然规律的奥秘又是无限的,由此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辩证否定的无限发展过程,人对自然演化规律的认识过程和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过程,只能是一个逐步接近真理并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
生态思维的产生和形成主要有三条路径:
(一)从具体学科来说,生态思维无疑和生态学直接相关
生态学的产生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较为充分的发展则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生态”概念在现代的广泛运用,恐怕是当初提出时亦始料不及的。其所以如此,在于在生态学提出之初,就形成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概念有一个优于一般“系统”概念的地方,就是它特别强调对象与其周围系统的双向交流。系统论也指明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即系统功能的发挥,但外部环境对系统的作用则未予以充分的重视。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说,“生态系统”概念更全面和深刻地揭示了“系统”概念的内涵。也正因为如此,才包含着从系统形态的辩证思维发展到生态思维的可能性。
(二)从现代综合学科来说,生态思维与现代耗散结构论的提出及其密切关系
如果说“生态系统”概念指出了对象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交流的话,那么这种交流的机制和具体的途径则是还尚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而正是耗散结构论阐明了这种机制和途径。再加上耗散结构论在研究这种交流时,并不局限于物质的交流,而是同时注意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其中,又特别强调信息的交流。这也就是说,耗散结构论主要是建立在对信息世界研究的基础之上,由于其着眼于信息世界,在研究对象时,时空观念也就大大拓宽了。“生态系统”概念通过“耗散结构”概念的深化,其辩证思维的本质表现得更为明显了。正因为如此,我们甚至可以说,生态思维,其实也就是耗散结构形态的辩证思维。
(三)从研究人类思维发展的哲学来说,生态思维的形成也是辩证思维发展的结果
辩证思维从矛盾形态发展到系统形态,已经表明了辩证思维发展的总趋势,这就是从总体的发展过程及总体的联系去把握对象,从而达到关于对象的具体的科学的认识。辩证思维的这个任务,本来在其矛盾形态时就已经提出来了,矛盾形态的辩证思维重点解决了认识对象内部本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系统形态的辩证思维在丰富关于对象内部认识的同时,又将思维引向于外部,力求从内部与外部的统一去认识对象;进而,生态思维要求从总体过程和更为广泛的联系中去理解对象,从而使矛盾形态提出的要求更有效地得现实。可见,从矛盾形态发展到系统形态再到生态形态,本身也是符合辩证思维发展规律的。
生态思维就是具备了以上特征的思维模式,在此,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解。所以,生态思维就是人们以具体化的思维来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具体而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整体统一性的观念。即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且要把人类看作整个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体统一性的观念下,自然界蕴有万物,并且有各自的运演规律,但它们之间绝非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涉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个地球生态是一个有机系统,其中的有机物、无机物、气候、生产者、消费者之间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每种成分、过程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成分和过程的变化,所以不能够对自然界进行人为的分割,不能只注重目前对人类有用的事物,还要加强对人类未解领域的保护。同时,人也是自然整体中的一分子,与自然界中其他组成部分相平等的。人虽然是社会的人,但人首先是自然的人,统一于大自然的整体之内,人与自然中的其他构成部分是平等的。因此,人没有理由与资格凌驾于自然之上。只有树立了这种整体统一性观念,才能更好地通过认识自身来认识自然,通过认识自然来认识自身。
第二,多样丰富性观念。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不仅仅是抽象思维的结果,它还要求人们在把握事物的本质时,还事物以丰富性和多样性,只有这样,对事物的认识才是完整的、准确的、客观的,才能够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人对自然的探索、改造和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以一种宽阔的视野、开阔的胸怀、未来的眼光关怀自然界中万事万物,切忌为了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牺牲自然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多种矿产的临近枯竭、生物物种灭绝速度的不断加快,理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和反思。从客观上而言,多样性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内在丰富联系性的外在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就要承认自然的多样性,允许自然的多样性存在,并注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存在;从主观上而言,就要改变人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不必刻意追求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单一性”,因为这不仅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规律性,还会故意否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三,开放循环性观念。自然界既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又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循环系统。开放性意味着此事物与众多彼事物的联系性,具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循环也不仅仅是在一种独立系统内的循环,相对独立的循环系统与存在环境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相对独立的循环性和开放性是自然生态系统客观的存在方式,这就要求人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对其进行对立统一的把握。自然界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有能量的进出和交换及其自身的能量循环规律。人在从自然界中摄取能量时,一定要考虑其承受力,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相对独立循环系统的顺利进行;同时,人们也应该认识到,自然生态系统并不是无限开放的,不是无限大的纳污池。因此,人们一定要树立建设自然的观念,保持自己从自然索取的权利与建设回报自然的责任的统一,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平衡。
第四,有限与无限相统一的观念。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自然界所蕴涵的物质财富往往被认为是无限的,人们只是向自然无限索取,而没有意识到去建设自然。其实,相对于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要来说,自然生态环境的价值是有限的,一些自然资源临近枯竭状态就说明了这一点。同时,就人的认识而言,自然又是无限的。因为,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辩证否定的发展过程,永无止境。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虽已取得了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辉煌”胜利,但人对自然的认识,只得到了沧海一粟。既然人在整个自然面前还存有许许多多的无知,就要以一种无限的心态,树立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解,保持人与自然的共同和谐发展。所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价值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这就要求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观念中溶入建设自然的观念,自然生态环境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状态,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们的所需,否则,自然的价值就会枯竭,甚至以自然灾害的方式报复人们。因此,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一定要树立生态思维观,以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态度保护、建设和利用自然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