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李嘉图-哈耶克效应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李嘉图-哈耶克效应(The Ricardo-Hayek Effect)

目录

什么是李嘉图-哈耶克效应

  李嘉图-哈耶克效应是指奥地利籍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A·冯·哈耶克(Friedrich A·von Hayek)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理论。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认为高工资致使资本家投资于机器,哈耶克推广了李嘉图的理论并用它来解释经济周期。李嘉图-哈那克效应把工资率和经济生产力联系起来,因为高工资促使企业家投资于机器设备,所以导致更高的生产力

李嘉图-哈耶克效应的提出与发展

  如果工资率上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就业会减少,因为雇主这时发现少雇用劳动更有利可图。因为工资是劳动价格,所以商品需求数量随价格上升而减少的基本经济学原理就可直接应用于就业分析,该种观点并没有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献税原理》(Principle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1817)所否认。事实上,他是对供求规律做出准确归纳的主要贡献人之一,他认为工资率的升高不仅会引发供求规律所产生的效应,还使雇主以机器替代人而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因此,高工资率在短期内虽然使失业增加,但是在长期却有助于经济扩张[1]

  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哈耶克集中分析了经济周期。作为维也纳20年代的学生,他参加了路德维希·冯·米塞斯著名的研讨班,并同米寨斯一起成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领军人物。奥地利学派重点强调生产结构。消费品是由等级较差的商品生产,后者由等级更高的商品生产。比如,某个工厂生产汽车,组装该汽车所需的零部件则由其他工厂生产。一直向上追溯,最后将到达从地球提取的资源的层次,这些资源随后将被用于汽车生产过程中等级依次下降的各个阶段。哈耶克用图形表示了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这大大激发了当时经济学家们的兴趣。这一图形被称做“哈耶克三角形”。[2]

  哈耶克认为生产力与就业量能否提高取决于高等级商品:是否扩张,经济从低级阶段越向高级阶段转移,生产力就越高。和李嘉图一样,他认为高工资导致更多机器的引人,用他自己的术语来说,就是生产结构转向了高等级商品。

  哈耶克尤其感兴趣的问题是消费开支增加的影响。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认为消费增加会带动经济扩张,但是哈耶克却认为,消费的增加会导致实际工资和就业量降低。为了更多地雇用工人以扩大消费品的生产,资本家必须要进行资源转移。这些资源必定有其来源,也就是说,资本家必须从高等级商品的生产中转移出资源。从长期来看,这种资源转移必然会使经济萎缩。因此,长期来讲,消费开支的增加会引起失业增加。

  大多数的经济学家并不接受哈耶克的观点,即使是哈耶克的学生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 Kaldor,1908-1986)也讥讽该效应。卡尔多凯恩斯主义的主要信徒,他注意到了该效应的荒谬性质,即消费越多,经济越萎缩。[3]

  而且,如果哈耶克是对的。那么经济萎缩将减少消费,这反过来又会导致厂商把资源转向高等级产品,从而引起另一个扩张过程,但是伴随而来的消费开支增加又一导致另一个萎缩。卡尔多称该循环为“六角形效应”。

  不只是卡尔多和其他凯恩斯主义者批判李嘉图-哈邢克效应,哈耶克的老师米塞斯也在他的《人类行为:经济学论述》上中清楚地表示不同意哈耶克的分析。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济越转向高等级商品则生产力越高在这点上,米塞斯同意哈耶克的观点。但是米塞斯却不同意机器越多生产力越高的观点,他认为每种产品的生产都存在着机器和劳动力的最佳搭配。正如哈耶克所说,当工资上升时资本家会多使用机器,但多使用机器未必意味着生产力的提高,因为一旦资源过度转移,那么生产力将下降。与哈耶克的观点相反,米塞斯认为高工资和生产力之间并没有关系。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批评,哈耶克仍然坚持为李嘉图效应进行辩护,他在《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研究》中用一篇在20世纪60年代写的文章来支持其观点。

李嘉图-哈耶克效应的应用[4]

  李嘉图-哈耶克效应并非只是神秘的理论观点,它在两个领域里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经济周期理论和商业决策研究。

  哈耶克和凯恩斯针对如何对付经济不景气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方法。凯恩斯认为,如果包括消费和投资在内的总支出过低,失业将出现。用他自己的术语来说就是。为维持充分就业,总支出必须足够大。如果总支出过低而政府没有采取对付措施,萧条将不可避免地会持续下去,商人会继续对未来感到悲观而经济的自发恢复将不会出现。

  凯恩斯主义的方法是让政府增加总支出以进行干预。如果消费和投资增加,那么根据定义总需求就会增加,就业也会增加。另外,凯恩斯主义认为,如果开支增加,那么相对于工资而言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实际工资下降,实际工资的下降使雇主们增雇工人

  哈耶克提出的对付经济不景气的方法与凯恩斯截然不同。他不希望增加消费,因为这在长期来看会降低生产率。相反,政府应采取不干涉政策。资本家在萧条时出售消费品难以盈利,所以资源不得不转向更高等级的商品以期待这样的投资能够盈利。因此,萧条会诱使资本家把资源从消费品转向更高等级的商品。

  正如哈耶克认识到的,其对付萧条的策略都着眼于长期。也许在短期,政府有必要采取不同的政策,但他并未在其著作中明确地指明这种必要性的程度,他也没有说明在本质上这种短期措施在多大程度上是凯恩斯主义的。

  当同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一起考虑时,哈耶克效应有着更深远的意义,即信用扩张比利率更能让资本家扩展生产结构。当资本家发现错误时就转向更短的结构,这种转变的程度只有自由市场才能准确.决定,而通过增加消费支出来努力加速该种转变的做法必然会失败。消费的增加事实上会减少结构的长度。这正是李嘉图-哈耶克效应的思想。然而政府没有能力决定转变所必需的程度,而且支出增加在短期内会阻碍必要的结构调整,比如,当经济需要紧缩时,政府开支会阻碍这种进程。

  虽然李嘉图-哈耶克效应最重要的实际运用在经济周期领域,但是哈耶克的分析也和商业决策研究有关。哈耶克强调,资本家面临投资于低或高等级商品的选择时,影响选择的最基本因素是利率。当利率较高时,消费者强烈偏好于当前的商品而非将来的商品,资本家投资较长的生产结构就会不划算。相反地,当利率较低时,高等级商品相对于当前商品的贴现率就较低,投资于高等级商品就有利可图。

  这个分析完善和拓展了瑞典经济学家纳特·威克塞尔的工作。更具独创性地,哈耶克唤起了人们对一个影响资源用于生产高等级商品的更深层次因素的注意。如果工资和其他成本较低,资本家就能迅速地生产并售出大量的消费品,这个资本家能够进而生产另外一种消费品。相反地,高工资成本的企业家会被迫增加机器设备和等待相当长的时间来谋求获利,而不能像生产消费品的企业家一样迅速地周转存货

参考文献

  1. Studies in Politics, Philosophy, and Economic.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4.
  2. Hayek Friedrich A.von.Profit, Interest, and Investment.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1939.
  3. Kaldor, Nicholas. "Professor Hayek and the Concertina Effect." Economica 9(Novermber. 1942):359-382.
  4. Schumpeter, Joseph A.Business Cycles. New York: McGraw-Hill,1939.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Li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李嘉图-哈耶克效应"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