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教育创新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是指在教育上第一次推行一种新的观念和体制或方法,促使教育发生进步性的结果的过程。它意味着新制度、新体系或新的教育模式的推行,意味着新观念或新理论的采用。教育创新是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创新,惟有教育创新才能带来创新教育[1]

教育创新的内容[2]

  教育创新,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任务,其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总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观念的创新。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教育观念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中,对教育的各种现象和各个方面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反过来它又成为教育行为的指南,是教育创新的先导、前提,并具有对客体的建构性,改造现实主体的目的性和价值性。

  第二,教育体制创新。教育体制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教育的各个方面起着强制性的制约作用。在这里,教育体制创新,必须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的学校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化的学校制度,即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教育规律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

  第三,教育模式创新。所谓“模式”,就是人们可以具有操作的教育发展方式。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育发展的目标、战略、道路、政策进行不断创新,并作出系统的决择和总体构思,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发展体制和协调一致的教育发展方式。

  第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核心。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实现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载体,通过建立创新的课程体系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具有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创新素质

  第五,人才培养的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我们必须承认和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差异性,打破千篇一律的格局,鼓励多样化。因此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兴趣、爱好、专长、气质等不同特点,培养个性特点不同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

  第六,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是教育创新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开辟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对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能力、人格,能积极吸取最新教育科学成果,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前沿,并根据具体教育情境,灵活把握和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能力的人。

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的联系与区别[3]

  两者都包蕴着创新的理念精髓和特性本质,就其理论本质和实践趋向而言,彼此是相通的、相联的。只有实施教育创新,才能够逐步建立创新教育;只有建立创新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创新的优势效应。但两者之间又是有区别的。应该说,这是两个各有特定内涵的教育学概念。

  创新教育,是教育的种类、型别,界定主体是教育。不是传统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不是学历教育,不是应试教育,其本质、性能在于创新,是创新教育,主体、主词是教育。创新教育理念内,涵有五个要点:一是从教育发展历史的视角界定其时代背景、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高层次的教育;二是从知识内容和文化层次的视角界定创新教育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教育是具有当代崭新、丰富的文化科技含量的教育;从结构品位的视角界定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关键性,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核心;从价值取向和发展德育的视角界定创新教育的政治思想性质,创新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从人才培养的视角界定创新教育的目标、任务,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小学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创新,界定主体是创新。不是科技创新,不是经济创新,而是教育创新,主体、主词是创新。教育创新是教育的能动属性和创造功能,是突破常规传统的改革优化,是别开生面、独辟蹊径的原创效应。必须看到,创育创新,成为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标志着教育改革的新发展、新阶段;教育创新,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并且构成了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将推动教育事业走向历史的辉煌,最终实现构建创新教育的宏伟目标。可见,构建创新教育,是根本目的,战略目标;实施教育创新,是现实道路、战略措施。只有实施教育创新,才能逐步构建创新教育;只有构建创新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创新的优势效应。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必须看到,建立创新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历史过程。要实现这一伟大而宏伟的目标,必须坚持不懈地实施教育创新。当代中国实施教育创新的关键,就是要把教育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创造热情和积极因素,以改革为动力不断为教育肌体注入新活力,形成教育新制度,新机制、新境界、新局面,逐步构建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黎明.论教育创新的意义及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3,10
  2. 车治荣.论教育创新的基本内涵和任务(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
  3. 吴甸起.教育创新的几个理论问题(J).教育情报参考.2010,5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Lin,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教育创新"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