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启发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情感启发式是指从情感入手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教育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头脑灵活、智力很好的学生,如果缺少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性格,或者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对集体漠不关心,自卑或过分夸大自我的力量,那他就一定不会有创造性。为什么?这和个性心理品质有着直接关系。
人的个性心理品质结构,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起着观察、分析、联系、综合的功能,而非智力因素则起动力、定向、强化等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非智力因素直接关系到人们学习活动的效率、价值和成败。学习活动在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和配合下,可以排除学习活动的各种干扰,不断强化学习动机,向学习的的目标不断迈进。从情感入手进行启发式教学是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方法。不可否认,学习活动有时是枯燥的,长期单调的智力活动会降低大脑皮层的感受性和兴奋性。兴趣、动机、情感皆使学习过程富有感情色彩,成为一种享受,尤以情感为代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得不如乐之者”,就是情感作用的生动反映。
首先,情感具有动力功能。这一功能运用在教学中,能起着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学习知识,追求真理并非坦途,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就更需要在明确的学习动机的推动下,依靠情感的增力作用。
其次,情感具有强化功能。情感的这一功能运用到教学中,就能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激发积极的社会性动机的作用。我们的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还要端正学生品行,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动机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寓育于教的一个环节。
再次,情感具有迁移功能。这一功能运用到教学中,就能起到改善对所学知识产生倾向性的效能。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真正热爱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它产生兴趣,他才会更好地学它。
这里的关键是,教育者首先要与学生建立感情,其次教育者要真正喜欢自己教的知识,这样才能实现积极的情感迁移。而这两点关键归纳起来,就是要教育者做到“两爱”——热爱学生,热爱学科。最后,情感具有信号作用功能。
情感的这一作用运用到教学中,就能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教育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使讲课格外生动、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掌握知识。
2、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性教学时,运用恰当的面部表情,能更好地传神入微,让学生领会教育者的心意。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渗入学生的心头,给予巨大的精神力量。心理学中有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由于发挥了情感的信号效能,使学生感受到从教育者的语气中、眼神里流露出来的期望之情而产生的奇妙现象。
3、教育者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表情,可制止某些学生的不适当行为,不破坏整个课堂气氛,也不损伤那些学生的自尊心,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通过恰当表情,使语调抑扬顿挫,面部体态适当变化,也符合注意力规律,有利于学生注意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