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港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广州港是中国第四大港口,吞吐量居世界第五位。广州港位于中国广州市市区内珠江沿岸,距珠江入海口虎门约40海里,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沿海和内河交通运输枢纽。
广州港在公元前2世纪就作为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口岸开始繁荣,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唐宋时期“广州通海夷道”为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明清两代,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被称为“历久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发祥地”。鸦片战争后,外商在南河道两岸、广州地方业主在东河道长堤一带,先后修建一些码头和货栈,成为中国第一大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接管了外资和私人经营的码头、仓库,并着手兴建黄沙码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改造了长堤一带小码头。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新建新风、东风装卸作业区和沥滘、员村码头;改建、扩建河南、芳村装卸作业区及港澳、沿海客运站。1987年12月与黄埔港合并,成为原广州港和黄埔港的统称,归属新组成的广州港务局。 已成为中国大陆继上海港、深圳港之后的第三个突破千万箱的集装箱大港,并进入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行列。
步入21世纪,在腹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支撑下,广州港快速发展,从2004年开始连续3年,港口货物吞量保持每年以5000万吨的速度增长;200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居中国沿海港口第三位,世界港口第五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66万标准箱,居全国第五。现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 黄埔新港和新沙港位于广州东部、珠江的出海口,均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莲花山港、南沙港、广州开发区穗港码头和增城新塘港已开通往返香港的客、货轮,花都区开通往返香港的货轮。 内河可沿东、西、北江航道沟通广东省各地和广西,与100多条河道相连接。
广州港位于东经113°36′,北纬23°06′。地处珠江入海口和我国外向型经济最活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地带,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东江、西江、北江在此汇流入海。通过珠江三角洲水网,广州港与珠三角各大城市以及与香港、澳门相通,由西江联系我国西南地区,经伶仃洋出海航道与我国沿海及世界诸港相联。港区分布在广州、东莞、中山、珠海等城市的珠江沿岸或水域,从珠江口进港,依次为虎门港区、新沙港区、黄埔港区和广州内港港区。
广州港国际海运通达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并与国内100多个港口通航,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
从古代以来,广州就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二千多年来广州外贸城市地位一直保持至今,而且不段的向前发展。据史料记载, 早在战国时代,广州已开始与邻国有贸易往来。 据日本书刊记载:“楚国品物由交趾岭南(两广)蜀各地所输入。”秦汉时广州是南海郡治所在是全国十多个商业都市之一, 是热带珍贵特产的集散地,成为我国海外贸易枢纽。汉朝我国已和海外一些国家有贸易往来,当时,对外贸易有陆海两路、陆路主要:是西北部的丝绸之路,海路贸易的都会主要是广州,进口货物也多集散于此。
唐朝时, 广州对外贸易有更大发展,广州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我国重要海外航线是从广州出航,称“通海夷道”。经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至印度洋与阿拉伯,中国在汉代时已是航海大国,唐代时海航线走得更远,贸易范围扩展到南太平洋与印度洋地区各国。而海外各国商船云集广州也很多,广州对外贸易占全国大部份。公元770年前后,每年来广州的外国船只共有四千多艘.为了进行对外贸易的管理,还在广州专设“市舶司”,总管对外贸易与收税是为海关的起源,也是我国第一个海关。为了管理外国商人,还指定在今光塔路一带设“蕃坊”,建房供外商长期居住,并特设“判官”一职,管理侨务与接待工作。当时居住广州外国人很多,据阿拉伯人记载说:唐末黄巢农民起义攻破广州时,杀胡商十二万至二十万人,可见当时在广州外国人数之众。唐代广州对外贸易有盛大的发展,除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对外贸易的繁荣外,因唐代对外贸易政策对西北陆上边境出口货物贸易进行限制,如禁止铁、金、珍珠、衣料、丝绸等出口,为的防止西北边境各国利用金属制造兵器入侵:而海上入境各国都是远国,不会发生军事入侵,因此禁令较松,贸易往来完全自由,助长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
从五代与宋代,广州继续为我国最大通商口岸,对外贸易继续获得发展。宋朝对海外贸易非常重视,各通商口岸设立市舶司管理与收税,抽取十分之一入口商税作为国家重要税收,北宋时对外贸易税收约占国家总收入2-3%,南宋时则达20%,末代三百多年广州设市舶司最早,又继承唐代的基础,对外贸易最盛。当时国最主要进口货物乳香(一种药材),由广州进口的乳香约占全中口的98%,故乳香又称为“广东香”, 而由广州进口的外国药则称为"海药"或"广药"。当时出口货物是金、铅、锡、什色帛、瓷器、铜钱等,宋代外商侨居广州似较唐代尤盛。外商除光塔路附近“蕃坊”居住外,常有与中国人什居城中,政府在现北京南路、 高第街附近地区建市舶亭和海山楼为管理海舶和宴请商的地方。
南末后期,我国对外贸易中心虽然逐渐转移至泉州,但广州仍阵一定的优势。明朝时,我国对外贸易主要港口是泉州、宁波与广州三处,设市舶司。到了明朝中叶,由于沿海地区常遭日本倭寇骚扰,至公元1522年,封闭泉州与宁波二港口,仅留广州,并设“怀远驿”于现西关十八甫路,建屋120间以居外侨。
清初,由于郑成功据守台湾抵抗清朝,曾一度实行海禁。公元1684年台湾平定后,乃于广州、漳州、定海、云台山(镇江)四处对外贸易港口,至1757年又封闭漳州、定海、云台山三港,广州为唯一对外贸易港口广州对外贸易更为繁盛, 成为我国对外贸中心。 当时政府还指定一些商行专门和外国进行贸易,称为公行,也称为“十三行”(观十三行街与上下九甫一带), 并设“夷馆”。招待外商,外贸与商业系中心转移到西关一带。当时对外贸易额相当巨大, 且都是出超,出口货物以茶叶、绸缎为主。据“海国图志”记载:1837年统计,出口货物贸易额为3509.5万元,入口贸易额为2014.9万元,出超达1494.5万元。自1924年后,出口逐渐减少,1930年后便成为入超城市。
广州港港区划分为内港、黄埔、新沙和南沙等4大港区和珠江口锚地组成。拥有一批设施先进的大型集装箱、煤炭、粮食、石油和化工等专业化深水码头,以及华南地区最大的滚装船码头。截至2006年底,广州港拥有各类码头泊位631个,锚地88个,浮筒2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59个,最大靠泊能力15万吨。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水路、铁路、公路和航空交通发达,已形成了辐射东南亚,连通世界各地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尤其是珠三角河道纵横交错,航运资源条件优越,拥有“江海直达,连通港澳”得天独厚的航运条件:通过实施出海航道一、二期工程和航道拓宽工程,广州港出海航道底标高为-13.0米、有效宽度255米,满足5万吨级船舶双向乘潮通航。
广州所处的珠三角地区内河航运发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通航1000吨级及以上标准航道为骨干,以四级航道为基础,江海直达,连通港澳的航道运输网;与西南等省区衔接的省际通航能力大大提高;粤东、粤北山区通航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
广州港濒临南海,毗邻香港、澳门,位于珠江水系的东、西、北三江交汇点。铁路、公路、航空、水路运输发达。既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又是珠江三角洲水网运输中心和水陆运输枢纽。
港口交通便利,铁路有京广、广九、广湛线与全国主干铁路相连,形成铁路运输网;公路与汕头、湛江、深圳等省内重要市县均有干线连通,公路网络沟通闽、赣、湘、桂等省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已开辟国内、国际航线 30 条左右,来往于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及香港、曼谷、马尼拉、新加坡、悉尼、墨尔本、吉隆坡等地的航班,可完成客货航空运输。 广州港北距汕头 276 海里,南距香港 70 海里,西距湛江 273 海里 。经虎门出海可达沿海各港及世界 100 多个国家 ( 地区 ) 的 600 多个港口。至海口、厦门、上海、青岛、大连等港有定期客货班轮,内河可至珠江水系的东江、西江、北江各港。
广州港与沿海及长江的港口海运相通,国际海运通达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个港口、与国内100多个港口通航,是我国与东南亚、中印半岛、中东、非洲、澳洲和欧洲各国运距最近的大型贸易口岸,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
远洋国际航线主要有:红海线、欧洲线、东南亚线、美西线、美加线、地中海线、西非线、非洲线、美洲线、日本线、韩国线等。
沿海货运航线主要有:广州港至沿海主要港口间的集装箱内支线和内贸集装箱航线;广州黄埔至日照港、天津港、秦皇岛等港的煤炭运输航线;广州至大连、天津、上海、广西等
港的杂货运输航线;广州至大连、福建、浙江南通等港的原油和成品油运输航线。
内河航线:可通往香港、澳门以及广东省内各大小港口,通过珠江水系可到达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港口。
客运航线主要是:广州至海南客滚船航线、广州至香港高速客轮航线,以及短途旅游、观光旅客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