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气东送工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川气东送工程[1]
川气东送工程是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负责建设并运行的集天然气勘探开发、集输净化、管道输送以及天然气利用、市场销售于一体的特大型系统工程,总投资626.76亿元,是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工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国家“十一五”重大工程。工程自2007年8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3月29日全面竣工,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超百亿立方米的酸性大气田、世界第二大高酸性天然气脱硫净化厂和我国又一条横贯东西的长距离、大管径、高压力输气管道,并于同年8月31日正式投人商业运营。川气东送工程的顺利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跻身掌握高含硫气田规模开发核心技术的世界极少数国家的行列,对我国同类高含硫复杂气藏开发具有重大示范作用,对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川气东送工程的内容[2]
川气东送建设工程是我国首次对超深高酸性天然气进行大规模勘探开发、集中净化处理、长距离管道输送、综合市场开发及利用的系统工程,具有特大型、超复杂、高风险、高难度的特点。
川气东送工程主要包括资源勘探、普光气田开发、天然气净化厂建设、长输管道施工及配套天然气利用等上中下游项目,总投资626.76亿元。其中资源勘探重点是普光气田及周边的通南巴、巴中、南江等7个探区,面积2.1×104km2;普光气田开发主要是105×108m3/a天然气产能建设,是我国首次规模开发超深高酸性气田的重大工程;普光气田净化厂建设设计规模160×108m3/a,先期建设6套联合12系列天然气处理装置及配套工程,年处理能力120×108m3/a;川气东送管道设计总长度2170 km,其中管径Α1016 mm、设计压力10 MPa的干线长度1 635 km,自西向东横跨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8省市,设计年输气能力120×108km3,是中国石化第一条长距离、大管径、高压力天然气输送管道;天然气利用主要包括达州化肥厂30×104t/a合成氨、48×104t/a尿素项目和川维30×10 t/a醋酸乙烯、20×104t/a合成氨项目。
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主要成果[2]
经过3年多艰苦努力,参与建设的技术、管理、施工人员攻克了超深高酸性气田勘探开发、大型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设计建设、复杂地貌大管径管道施工等众多技术、管理与施工难题,安全优质高效地建成投运了川气东送一系列工程项目,不仅为我国长江沿线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了清洁能源,也探索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先进的配套系列技术和超大型多项目工程建设管理经验,提高了我国整体核心竞争力。2010年8月川气东送工程全面建成并投入商业化运营,建设工程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1)第一个超百亿方酸性大气田在我国的川东北地区拔地而起。动用储量1 811.06×108m3,累计完钻38口开发井,测试求产平均单井产量80×104m3/d,平均无阻流量480×104m3/d;资源基础更加巩固,接替阵地逐步清晰,截至2009年底川东北地区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4981×108m3、控制储量4 032×108m3、预测储量5 598×108m3,三级储量合计14 611×108m3;亚洲规模最大的高酸性天然气净化厂全面投用,年净化能力120×108m3、年产净化天然气90×108m3、硫磺240×104t,总硫回收率达到99.8% 以上。
(2)中国石化第一条长距离、大管径、高压力输气管道跨然耀世。其跨越巴山蜀水、鄂西武陵、江南水网等复杂地形地貌,共穿越长江7次、山体隧道72条、大中小型河流501次、公路铁路1238次,最大坡角85°,施工条件之恶劣为世界管道建设史所罕见;工程建成的投用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天然气基干管网,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推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提高沿线各地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积极的现实作用。一条完整的天然气产业链初具规模,沿线中国石化的炼化和销售企业众多,有利于利用天然气替代和优化原料、燃料,发展CNG加气业务,可大大降低炼油化工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天然气利用价值。
(3)中国石化在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勘探、超深高酸性气田规模开发和净化储运技术领域迈人世界先进行列。形成了一系列超深高酸气田生产建设配套技术和特大型综合油气工程建设组织管理经验,创立了一整套国际先进的超深高酸气田勘探开发建设及安全标准体系,创造出一系列工程建设先进指标,实现了大口径厚壁X70螺旋焊管、直缝焊管及卷板、钢板的100% 国产化。
(4)培育锤炼了精神与人才队伍。通过工程建设培育形成了以“创业、创新、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川气东送精神,锤炼了一支装备精良、技术精湛、作风过硬、能打硬仗的工程建设队伍,培养了一批特大型工程建设组织管理人才、高酸性气田开发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危行业特种技能操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