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5个条目

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构成小城镇经济系统的各个要素的持续增长及其关系相互协调统一,因此,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既有经济的增长,又含有社会的进步与资源环境持续利用的内容。

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是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小城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处理好经济系统内部以及与其他系统问的关系;可持续性强调的是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基础之上。

  (2)乡村经济是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小城镇经济具有农村经济城市经济的双重特征,小城镇的概念从空间结构来讲应该属城市的范畴。但由于小城镇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桥梁,小城镇的经济活动既具有城市经济的一些特点又具有乡村经济的特点。现阶段小城镇经济的主题为乡村经济,我们必须结合小城镇经济的这一特点对小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研究。

  (3)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小城镇贫困问题以及资源环境的改善与优化问题。就小城镇来讲,发展经济是首要的任务,但在小城镇中发展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优化是相矛盾的:一方面,小城镇经济的发展通常是建立在当地资源基础上的,由于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建立在资源环境基础之上的小城镇产业都是那些粗放型的初级加工产业,大多小城镇由于贫困而对资源的大量需求造成了人们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严重破坏了资源环境;另一方面,小城镇的经济状况限制了资源环境的改善,资源环境的恶化最终将成为限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协调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是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同时,小城镇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大是导致小城镇贫困的主要问题,人口膨胀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已成为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首要问题。要实现小城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好人口增长带来的一些问题。

  (4)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科技进步与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小城镇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很多问题(如经济的增长方式问题、经济与资源环境的问题等),依靠科技进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途径,科技最终会成为小城镇经济发展支持体系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大多小城镇处在资源经济发展阶段,从长远目标看,各种资源相对短缺,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于资源的永续利用。只有努力保持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平衡,维护小城镇的资源系统和经济支持体系,才能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落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大多小城镇注重的是低层次重复建设等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而忽视了技术创新、更新创造等内涵型扩大再生产,导致了小城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益低、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小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正确处理好短期、中期和长期效益的关系,做到三者兼顾。即要获得最大的短期效益,解决当前小城镇中的经济问题;又不能急功近利,以掠夺资源、破坏环境、牺牲中长期利益为代价换取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从目前小城镇状况看,这一方面正是小城镇经济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

  (2)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不合理,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小城镇的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主要表现在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资源加工利用上。小城镇资源开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易于开发、经济效益增长速度快的资源进行过度开发,不考虑这些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长期以来,由于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科技和管理水平都比较落后,加上对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认识不够,小城镇经济的发展以量的扩张为主,不顾长远利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以大量的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小城镇乡镇企业采取的分散式、乡土化的粗放经营中“三废”物质大多直接排放,严重地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

  (3)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突出。小城镇发展还没有解决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问题,仍然存在着农村与城镇的分割。农村与小城镇问的人口流动也存在着一些制约,传统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J,成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约束因素。小城镇中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传统农民意识较强,其封建思想、小农意识难以和先进的经济发展思想相融合;我国大多小城镇的城镇化水平较低,不能产生城市经济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小城镇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日益严重。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是小城镇二元经济的主要特点,传统经济的重复投资、资源浪费以及两种经济方式在资源利用上的冲突等因素都制约了小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人口素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人口素质问题在小城镇中非常突出。小城镇人口基数大,人口知识结构偏低,不能适应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过多的人口再就业与生存问题都给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口素质偏低使得一些高技术含量产业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小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使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不良循环之中。

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合理调整小城镇产业结构。当前制约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调整小城镇的产业结构,主要是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第二、三产业在小城镇产值中的比重,提高小城镇工业化、现代化水平。调整小城镇产业结构是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建立在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环境基础上的,调整小城镇产业结构,实现对资源的充分、有效、合理利用,才能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小城镇经济要迅速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主导产业。小城镇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开发要根据已经形成的产业结构,遵循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带动力强以及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原则;要兼顾小城镇的时空特性来选择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城镇主导产业,以实现小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对小城镇教育投入,提高小城镇人口素质。小城镇人口素质、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和方向。小城镇的人口素质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与城市相比,小城镇人口文化素质低下是个不争的事实,人口文化素质低导致小城镇居民可持续发展意识不高。小城镇的人口增加主要来自农村,对这些人口进行文化教育,提高其素质和技能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系统的稳定以及小城镇的科技进步,进而影响到整个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从劳动者管理者生产工具等多角度来看,小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劳动者、管理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水平并直接用于实践,而且要求他们在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对复杂的经济结构和市场变化以及越来越高的管理水平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所以小城镇人口素质的提高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对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3)正确处理好小城镇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要关系。首先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生态效益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前提,用经济效益的增长来保障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实现,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和良性循环;同时要考虑小城镇经济发展的短、中、长期效益,结合小城镇的发展状况与特点,选择正确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分化与贫富分化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小城镇中知识分化与贫富分化问题也日益突出,这将影响到社会的安定,成为静J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4)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发展趋势,小城镇必须加快科技进步的速度,提高科技对小城镇经济的贡献率。小城镇在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当积极进行技术引进、嫁接和创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及其结构合理化。由于思想观念和技术水平的局限性,小城镇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掠夺性,其初衷是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小城镇的贫困问题。但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其经济发展也必须改变这种发展模型而转到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的模式上来。

  小城镇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在生产经营组织管理等方面与现代化管理有着很大的差距。在小城镇的发展中,很多地方只注重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忽略了科学管理的作用。事实上,有了科学的管理,才可能使资金、技术等充分发挥作用,达到人财物的合理结合与利用。由于与城市相比,小城镇在地理位置、资金、技术等方面存在着劣势,所以小城镇更需要科学的管理,依靠科学的管理克服这些劣势。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小城镇政府作为基层的行政结构,应改进行政管理体制。为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必须建立一种适合小才城镇发展特点的高效有序、规范完善的管理体制,带动小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

  (5)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完善法规体系。受小城镇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居民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约,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没有一个健全的市场机制,也没有一套有效的法规约束体系。小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种与之想适应、配套、规范而和谐的发展环境J,这种环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健全的市场机制。小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特别是那些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规划、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经营管理方式和机制、经济的发展速度效益等都必须依靠健全的市场机制来实现。二是完善的法规体系。受小城镇经济不发达、人口素质低等因素的影响,小城镇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如部门与部门、产业与产业、人与自然等之间的矛盾,需要有健全的法制、法规给予制约、调节才能解决,才能使小城镇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得到协调,实现小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李崇明.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学文化评论.2007,4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Lin,寒曦,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