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宏观经济管理体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概述

  宏观原是物理学中的概念,它与微观相对应,用来划分物质世界的两大体系。宏观本意是透视对象宏大的事物。后来,宏观与微观二词被经济学引入,用以类比经济问题。最先将宏观一词引入经济学的是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他首先在1933年提出了“宏观经济学”的概念。20世纪40年代以后,宏观经济学的概念被西方经济学广泛采用,并逐步建立起宏观经济学这门学科。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创始人。凯恩斯国民经济的诸重要方面,投资收入货币就业、国家财政等来论述各种重要经济总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管理一词是伴随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而产生的。近年来,各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过程中,宏观经济管理一词被广泛采用。宏观经济管理是对有关经济总体和经济全局的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的过程。宏观经济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各种经济活动的总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管理管理对象上有很大的区别。宏观经济管理专指国民经济活动中有关经济活动总量的方面,而国民经济管理则包括了国民经济活动的一切方面,既有宏观,还有中观和微观。

  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宏观经济管理体制与宏观经济管理虽然紧密联系和相互对应,但它们在内容上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决定后者,决定其管理的目标、原则、方法和主体等方面,而后者则表现前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简单地说,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是决定宏观经济管理诸方面的一种制度。从经济体制学来说,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是决定宏观经济的运行目标、控制方式,以及确定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和管理原则的制度。

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内容[1]

  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内容,从其概念的内涵出发,它由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控制方式、管理主体和管理原则所组成。

  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是指宏观经济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所应达到的目的,即通过管理而使宏观经济运行所应达到的目的和标准。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不是国民经济有关宏观经济方面的一些具体数据和具体指标,而是通过宏观经济管理使宏观经济运行在理论上所应达到的境界。从最一般的含义上讲,就是要达到宏观经济协调发展,使各种宏观经济总量达到平衡。

  宏观经济运行的控制方式是指宏观经济管理中以什么方式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控制。比如,宏观经济运行的控制方式按其一般特点不同’,可以分为直接控制方式和间接控制方式。宏观经济运行控制方式,亦可以被称作宏观经济运行控制模式。

  宏观经济管理主体,是指由谁来实施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宏观经济需要管理。但由谁来实施管理呢?可以由企业实施,也可以由代表企业、组织企业的某种社会团体来实施,还可以由代表全社会的国家来实施。实施主体的不同,从而宏观经济管理权力划分也不同,这是区分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要素。宏观经济决策权的划分,以及与之紧密相联系的宏观经济运行的控制方式,是构成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核心。这个核心集中代表了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并且是区分宏观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

  宏观经济管理的原则是指为达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例如,宏观经济管理中,宏观与微观要相协调的原则,宏观经济管理要进行综合平衡的原则等。

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研究的范围[1]

  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是决定宏观经济管理和决定宏观经济运行原理的。所以,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研究的范围包括了宏观经济的一切重要方面,涉及到宏观经济管理的一切范围。宏观经济管理就一般意义讲,它包括了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总量以及各种总量的相互关系。但就具体经济制度而言,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由于在生产力水平、所有制性质、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区别,所以,在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不仅宏观经济运行的过程、特点会有所不同,而且同一种经济总量在不同性质的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有所不同。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各种总量层次和总量要素,虽然在理论意义上讲是可以一致的,但是在不同性质的经济体制中,由于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不一样,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层次和研究要素的侧重点也应该不一样。这样就决定了宏观经济管理的研究在不同性质的经济体制中具有不同的范围。在理论研究和经济管理实践上,我们都不必要将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和范围完全等同或完全对应起来。

  资本主义经济,其宏观经济管理是建立在市场自发调节为基础的运行规则之上,所以,它的宏观经济管理就是以市场为中心,从企业的生产和再生产中来进行。如此,其宏观经济管理主要就包括以企业为基础的收入需求消费投资货币财政价格贸易储蓄利息、人口、就业等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社会主义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管理是建立在自觉计划的运行规则之上,它的宏观经济管理是以国民经济总体结构为中心,从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中来进行的。

  这样,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的范围主要就包括有:积累总量、消费基金总量、各种生产的重大比例、税收率的控制、物资供求控制、财政金融控制、人口与劳动力控制、进出口与外汇管理等方面及它们之问的相互关系。

  (1)积累总量。积累总量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总量。影响社会主义积累总量的因素既有地方和企业的因素,也有国家经济计划的因素,还有影响积累实现的各种经济环境因素,即人们常说的投资环境。在这三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国家经济计划的因素。社会主义的积累总量控制是一个多因素、多方法起作用的控制过程,这与资本主义条件下投资主要靠追求剩余价值刺激,靠预期的利润率来决定是有很大区别的。

  (2)消费基金总量。消费基金总量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人们生活消费的资金总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消费基金总量主要由全社会平均的工资水平和平均的工资增长速度来决定。在现阶段,由于社会绝大多数成员都是靠工资生活,大多数的消费基金都来自于工资,因而,工资水平和工资增长幅度便成为社会消费基金的决定性因素。以中国现阶段而论,所谓控制消费基金总量实际上主要是控制工资水平及其增长速度

  (3)各种生产的重大比例。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运行机制下,主要是由国家计划来控制的。虽然经济的计划性并不排斥市场的调节作用,但市场调节作用本身是置于计划之下,是受计划影响和约束的。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的重大比例控制有两个经济利益杠杆,一是为追求平均利润率而形成的资本的自由转移,二是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的垄断财团从自己的长远利益出发而用自己强大的经济势力去力求生产比例平衡。在以计划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多种价格多种管理体系存在时,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那两种调控生产比例的杠杆都不能很好发挥作用,而实际起主要作用的则是国家计划和国家对生产投入的决策。

  (4)税收率的控制。税收率的控制是宏观经济管理进行国民收入分配总量调节.以及进行生产和流通总量调节的重要经济杠杆。征收税金是一切国家的权力,也是现代社会国民经济管理最为普遍的手段。因此,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十分注重税收的作用。实行合理税收,使之利于宏观经济管理,其关键有两点:第一,税种税率要恰当。第二,税收的开征、入库、减免等一切决策权只能由宏观经济管理的最高权力机关统一掌握和统一做出规定,不能由地方或部门来自行决策。否则,权力分散必然会造成税收失当,引起分配和生产中的比例失衡。例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擅自越权减免税收,就造成了投资失控及环保不达标企业的大量产生。

  (5)物资供求控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物资作为生产的一个要素是与生产资金物资市场相联系,与生产的比例一样,是靠经济利益杠杆来自发调节的。因而,物资的宏观管理不是一个突出问题。但在以计划为主进行宏观控制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资本主义经济利益杠杆却不能对物资供求起有效的调节作用。其理由是:第一,物资生产不能随物资供求关系的变化而随便转移生产资金。因为:在资源、价格、资金等以计划为主进行控制的情况下,难以形成资金自由转移的经济环境。第二,在资源短缺,经济又要全面发展的国度中,物资供求靠自发调节来满足生产需要是不可能实现良好的整体经济效益的。因此,像中国这种物资相对短缺的国家,必须进行有计划的物资供求宏观管理,才能使有限的物资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保障物资满足社会生产重要部门的需要。

  (6)财政金融控制。财政金融控制是有关宏观经济管理的最重要方面之一。财政金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一切领域、一切方面,财政金融的稳定和平衡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因此,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牢牢将财政金融的宏观管理权直接掌握在国家手中,由国家来统一计划、统一发布政策和统一监督调节。

  (7)人口与劳动力控制。人口和劳动力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口和劳动力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决定人口和劳动力再生产的因素不仅有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而且更有社会心态的,有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素质方面的因素。不仅如此,人口和劳动力再生产受公民个人认识的左右很大,受人口和劳动力再生产的历史惯性冲击很大。因此,对人口和劳动力的宏观控制,除了国家应从宏观上统一制定政策法规,进行立法外,根本的还要对人民进行引导和教育。

  (8)进出口与外汇的宏观管理。这主要包括进出口商品管理、关税管理、外汇使用管理等等。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应家权.经济体制学概论[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0.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Mis铭,寒曦,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