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学法指导[1]
学法指导是学习方法指导的简称,它是指教育者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途径,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渗透、指导、训练,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能动地运用于自已的学习实践,进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行为。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二是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使学生能够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从教学过程看,教学过程是师生情知互动的动态运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实施教法,学生体验学法。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交融过程,研究教学过程就必须在研究教法的同时下大力研究学法。从教学任务看.学法指导是各学科重要的教学任务,各学科教学大纲规定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霞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此外,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疗法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也是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茕要内容。从培养目标看,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形成是教学的取要目标之一,而学习方法的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的霞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它可以指导学生调节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作用。,从学生素质的形成看,知识和教育的影响必须经过内化才能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学生运用学法的过程正是其知识内化的过程,因此说学法指导是加速学生内化的有效凭借。从社会发展看,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的知识成倍增长,学生只有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
1.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原则就是指要从学科内容与特点着眼,针对学生的年龄差异、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速度、思维特点、学习环境和条件进行相应的指导。
2.操作性原则。所谓操作性原则是指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方法训练和相应的学科运用实践(即操作),使之完成学习方法的输入、储存、转化、输出的全过程,从而将学习方法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构成要素。
3.综合性原则。所谓综合性原则是指在实施学法指导的过程中要坚持学习方法指导与学生学习心理、学习规律研究的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提高的结合,学法指导与教学方法同步改革的结合,学法的理论指导和学法实际训练的结合,以使学法指导取得最佳效果。
4.系统性原则。所谓系统性原则是指学法指导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规律、学习原则、学习过程、学习心理、学习修养、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等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全体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5.多样性原则。所谓多样性原则是指学法指导应采取多样的方法,既可以开设专门的学法指导课,也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渗透学法指导;既可以直接讲授学法知识,也可以由学生感悟总结。
6.主体性原则。所谓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实施学法指导的过程中时刻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自我明确学习目标、自我激发学习动机、自我保持学习兴趣、自我反馈调节学习行为与策略,从而加速学生对学法的内化过程。
7.诊断性原则。所谓诊断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实施学法指导前应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诊断,以使学法指导更具针对性。一般来说,实施诊断性原则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方法三个方面找到信号并发现问题,进而对学生进行学情诊断。
学法指导的基本方法[1]
1.讲授式指导法。教师根据相关知识的特点及其内在规律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相应的学习原理和学习方法,并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照规定的基本程序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理解、内化这种学习方法。这种指导方法多适用于起始年级和新类型知识。
2.示范式指导法。教师以某一教学内容为媒介,以相应的学习方法为教法,并在点明学法的同时,按照学习方法所规定的基本程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体验学法的同时学习知识。其基本特点是教师既教学生学习知识,又教学生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学法。
3.渗透式指导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学习步骤和学习技巧渗透到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不断按教师的教学思路,在潜移默化的训练过程中去领悟新的学习方法。这种指导方法的特点是反对注入式,强调相机诱导和让学生领悟,因而既能有效地兼融学科知识体系和学法指导知识体系,又能很好地把学习方法的理论和学习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起到良好的指导效果。
4.归纳式指导法。教师利用适当时机,比如利用典型单元复习或结合期末复习的契机,将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获得的零散学法或已经领悟、但尚未明晰的学法进行归纳整理,提示出其规律,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学法,并逐步形成“学法链”、“学法集”、“学法树”、“学法库”等整体的学法结构。这种指导要求教师要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系统、深刻的理解,又要对学法有全面的研究。
5.对比式指导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分别运用两种不同的学法,使学生在对比学法过程和学法效果的同时,对不同的学法及其适用范围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种指导方法要求学生在对比中做到优中析其劣、劣中辨其优,并理解其不同的适用性。
6.矫正式指导法。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在学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或学法失当的情况,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辨析比较,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此种方法可以采用谈话式、讨论式、咨询式、答辩式等对学生进行矫正指导。
7.迁移式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把以前学习某一内容的学习方法或教师的教法,通过“操作、反思、迁移”转换为学习同类知识或相近知识的学法。它包括学法的拓展运用和教法向学法的转换两个部分。这种方法强调作为要迁移的主要方法(教法)要具备可转化性和可操作性,并注重在转换过程中引导学生迁移深化。
8.尝试式指导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所学内容的特点,暗示出某一类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运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去自行探究、归纳、发现,教师在关键处予以点拨,使学生在顿悟中理解应用学法。运用这种方法,教师要抓住最佳时机点在学法指导的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
9.问题式指导法。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就学习内容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探求答案的过程中,通过寻求一定的知识、分析知识间的联系和关系、建立已知和未知之间的逻辑体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获得新的学习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强调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一定的深度、难度,否则学法指导无法落实。
10.结构式指导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把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排列的逻辑顺序、平行或相关联系知识的彼此关系、不同类知识间的彼此联系、新旧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等,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立体结构、完整体系和相应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