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动员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媒介动员(Media mobilization)
目录 |
媒介动员是指媒体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改变个人和群体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发动更多潜在行动者和社会资源参与到行动中,从而使运动进一步发展,完成规模转变,是媒体在社会运动中发挥动员作用的过程。[1]
媒介动员实际上属于社会动员方式的一种,由于各个媒介本身具有鲜明的特征,进而使得媒介动员方式也更为多样和灵活。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了媒介传播的速度,使得动员范围覆盖更广。随着标语、口号等动员文本的丰富,适应于不同阶层的人群,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使人接受度更高。其次,媒介相比于其他动员手段来说感染性更强,借助各种新媒体技术渲染与传播,使得公众脑海里对该事件形成深刻的印象,对民众形成强大的号召力与渗透力。从而使大家改变现有观念,积极行动起来,加入某项议程。媒介动员机制指以媒介作为传播主体,运用鲜活的动员文本,有效的动员方式使得大众对某一事件产生共鸣与认同,并最终采取行动。[2]
媒介动员的发展[3]
20世纪后半段,电子媒介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媒介影响下各国社会运动的风起云涌,为媒介动员理论的发展成熟提供了丰厚,的社会土壤。通过大量个案研究,学者们或对发生在线下的群体性事件进行观察反思,或对发生在互联网中的新媒介事件进行梳理分析,探讨媒介如何成为社会动员中的重要资源,影响事件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媒介生产机制与社会运动的关系,等等。
美国学者托德吉特林(Todd Gitlin, 1980)在探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学生运动和大众媒介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媒体在对社会运动进行报道时,并没有做到客观中立,而是在运动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运动,以自己惯常的方式来构建运动的图景。因此,他认为大众媒介是社会运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甚至进一步指出所有运动面临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便是对大众媒介的依赖。团此外,学者西德尼塔罗(1994) 在对法国大革命、美国革命到19世纪的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等社会运动进行考察时也指出,社会团体和人际交往都是社会动员所能获取的重要资源。
大众媒介以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代表,学者对这一时期媒介动员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这些传统媒体如何将线下的群体聚集起来,形成广泛有效的社会动员,其文本形式主要是报刊上的文字、广播电台的声音讯息等。例如文森特(Vincent J)等人对1929年至1934年的南方纺织工人罢工运动进行分析,来探讨广播媒体在这场罢工运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指出,广播电台与纺织工们的地缘接近性,以及广播所播放出来的信息塑造了工人们的集体经验和政治机会感,于是导致了罢工运动在整个城市蔓延;进入21世纪,以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媒介在国外掀起社交狂潮,收获了广泛的用户群体,且相较于传统媒体,发生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的事件更容易引起大规模的集体行动。与传统媒体相比, 学者对于社交媒介动员的研究主题要宽泛得多,且文本形式也更加丰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字、音频等,流传于社交平台,上的短讯息、小视频、网络互动等成为了新的动员文本。
国外学者对于媒体,尤其是社交平台等新媒体在社会动员中所发挥的作用持一种肯定的态度,正如学者加勒特所言,互联网降低了参与成本,有助于集体认同的建构,加速了运动的扩散,因而能够促进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