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营集约度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编辑]
土地经营集约度是指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集约度的高低与投入量的多少成正比。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集约度的高低与投入量的多少成正比。土地经营集约度可以分解成两个相关联的概念,即初级集约度和次级集约度。
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集约度的高低与投入量的多少成正比。土地经营集约度可以分解成两个相关联的概念,即初级集约度和次级集约度。初级集约度指在土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土地的资本或劳动的数量,土地产品包括作物、矿物、办公楼、住宅空间和高速路等。次级集约度指特定地点加工土地产品过程中使用资本或劳动的数量,例如畜牧产品加工、矿石的冶炼、制造业、商业的经营乃至住宅的使用等。
[编辑]
[编辑]
- 土地的自然条件。如土壤肥力、水源、地貌、气候、植被、动物分布等。自然特征较为优良的土地生产潜力大,集约度高。
- 土地位置。土地的位置尤其是相对于中心市场位置的远近,直接影响到土地经营集约度。如城市土地,人口集中,从事工商业建设,建筑物要向高空发展,是高度的集约性利用。又如城郊农地,交通方便,用于生产含水分高、易腐变质的蔬菜、花卉、蛋、奶产品,要求投入资金、劳力都多,集约度高,效益也高。
- 社会生产力水平。农业技术进步,需要增加投资,提高集约度。工业技术进步,以增加农业对自然界的控制、适应和改造能力,并在肥料、病虫害防治、饲料等方面提供新产品,不但大量节约劳力,还将大量增产。又如从保护地栽培到设施园艺,置农业生产环境于人工控制之下,不但充分利用土地的培养力,还与工业一样,充分利用土地的支持力和空间,达到高度的集约和较高的产量。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由于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重复利用,其经济效益更高。
- 土地的交通条件。技术发展促使交通运输发展,信息传递加快,则空间距离缩短,运输费用下降,时间上速度更快,供需信息更灵,则农地利用位置差别愈小。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的自给比重大,商品交换范围狭小,交通影响不大;在商品率提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对农业的集约度关系甚大。城市近郊农业生产成本低,农产品价格高,收益大,资金积累容易,有利于增加投入和提高集约度。而远离城市的农业,运费高,产品保鲜困难,支出大,收益小,积累能力低,难以高度集约。
- 人地比例。人口压力也是影响土地经营集约度的因素。人地比例不同,即使在一个国家内部,其资金或劳动力的集约度也会有不同层次的差别。
- 价格因素。产品价格的升降也影响土地经营集约度,产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土地集约度升高。
- 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体制。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可以自由利用土地,但经营十分粗放,土地生产率极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力有了进步,集约度和产量均有所提高。可是,大量土地被官府、贵族、地主占有,劳动者与土地分离,难以合理利用土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普遍采用机器,资本投入量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增长较快。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土地公有化以后,创造了集约经营的条件,但采用何种经营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决定。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