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吴晓波——财经作家,《激荡三十年》作者目录 |
吴晓波,1968年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经作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
毕业后开始了他长达13年的商业记者生涯。2001年吴晓波出版的《大败局》证明了严肃的商业写作也能够跻身畅销书行列。而他辛苦经营两年的蓝狮子财经丛书则成为中国本土财经书籍出版的最著名的品牌之一。他的时间被划分为几块,主要的精力用在出版事业上,同时还坚持以每年写作一本书的速度向外界传达自己的观念。
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2015年7月27日,成为绿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独董候选人。
经历简要:
1968年出生的吴晓波被人誉为中国最出色的财经作家。
1990年,22岁的吴晓波从复旦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
1994年起,吴晓波开始为《杭州日报》撰写专栏。他称这是训练文字的最好途径,因为专栏可以让写作者学会用容易使人接受的语言写作。
2002年,吴晓波成为贝塔斯曼亚洲签约作家。
2004年,吴晓波成为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访问学者。现任职东方早报社。
2015年7月27日,金丰投资拟将公司名称变更为“绿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并拟进行换届选举。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成为独董候选人。
主要经历:
13年的商业记者生涯
吴晓波父亲是广东梅县客家人,大学读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到部队后被分到炮兵研究所。母亲是浙江绍兴县人,也是在上海读的书,学的是船舶技术,缘分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结婚后,母亲也入了伍,同在一个所里。
1960年代的中国十分动荡,搬迁到了江西南昌。1968年的9月9日,出生在宁波的一家郊区医院,满月的时候,父亲要回部队报户口,这才想起,这个小子居然还没有大名,大家琢磨了半天,也弄不出一个响亮点的名字,父亲急了,说:“先随便起一个吧,生在宁波,就叫小波,等长大了,再改。”在大宁波,有无数的孩子叫小波,单在妈妈大姐家——我后来管她叫大大阿姆——的弄堂里,就有两个,一个是男孩,一个是女孩。就这么一随便,一直随便到了现在。
1990年,22岁的吴晓波从复旦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他和同班的秦朔都被保送上研究生。但是两个人却都选择了不去读研,而是分赴杭州和上海。原因是,两个人的女朋友分别生活在这两个地方。后来,两人各自成家、各自为战,吴晓波成了今日的吴晓波,秦朔则先后成为政经杂志《南风窗》的主编和财经日报《第一财经》的主编。
吴晓波讲起自己进入新华社浙江分社的经历近乎传奇。1989年后的那一年,毕业的大学生几乎都没有找工作,而选择读研。吴晓波有一次回杭州时,去拜访在新华社杭州分社工作的一位老校友。师伯和吴晓波聊得高兴,中间出去一会儿,回来时候手上拿着新华社的花名册,说,你看,我们这里有人今年退休,你可以来接替他的职位。吴晓波说起来至今仍很得意,“我没有在新华社实习过,新华社一般都要他们的实习生的,我进来的时,还考了经济学。”
吴晓波被分在了工业组,开始了他长达13年的商业记者生涯。
吴晓波称在新华社自己受益良多:新华社强调文字皆有出处——“如果不是这个习惯,我早就被人告倒了。”新华社不计成本让记者在中国各地进行采访、调查,它的强大背景让它的记者可以见到想见的人。
从1994年起,吴晓波开始为《杭州日报》撰写专栏。他称这是训练文字的最好途径,因为专栏可以让写作者学会用容易使人接受的语言写作。
三十岁的时候,吴晓波开始写书
吴晓波说,自己的人生很有阶梯感,三十岁之前从来不考虑钱的问题,专心做自己的记者,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开始进行个人的原始积累,完成个人的写作计划,四十岁则准备退休。
三十岁的吴晓波一发不可收拾,以每年一本书的速度写作,除了被誉为中国第一本写作失败案例的MBA教材《大败局》之外,他近两年的著作还有《非常营销》、《被夸大的使命》,小品文集《你为什么不骚扰我》和编著的《首富》。
吴晓波的专栏文字幽默诙谐而且入木三分,揭示了转型期中国经济的一些怪现状,比如他在《南风窗》上所写的关于上市公司和投票公司的文字;而他的公司研究则严肃认真,同时充满灵动之气,观点新颖独到,比如他为《经济观察报》撰写的文章《被夸大的公司使命》、《二十年公司——表面的胜利》、《企业家为什么不是知识分子》。
2002年,吴晓波成为贝塔斯曼亚洲签约作家
与此同时,吴晓波开始经营自己的图书项目。他打造的蓝狮子财经把本土公司财经写作作为目标。中国公司史和人文财经成为吴晓波看好并且着力发掘的对象。他们出版的一系列图书也确实成为中国本土财经阅读的顶级读物。吴晓波说,我们不要“google”作家,一个公司史的写作者应该是能够接触到该公司的内部档案,并且曾经长期跟踪报道过该公司的记者或研究人员。
2004年,吴晓波成为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访问学者。他也开始做好了自己的长期写作计划:从1978年到2008年,一部三十年的中国公司史。
吴晓波打破了写而优则仕、写而优则商的中国习惯。他脚踏三船,既负责报社事务,又从事出版事业,同时还坚持每周写作6000字以上的习惯,稳稳当当,自得其乐地与妻女栖居于杭州。
一个知识分子,应该拥有一份不赖此为生的职业。吴晓波说这句大学时候看到的话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因此,“可能我退休之后,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吧!”因为到那时,他真正拥有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无所顾忌,可以开始做思想义工,不为报酬写作。
你很难拒绝李普曼式的人生[1]
很多年以后,吴晓波依然清晰记得,18岁的那个秋夜,他在复旦大学图书馆读到《李普曼传》的心情。
1908年,正在哈佛读二年级的沃尔特·李普曼就住在查尔斯河畔的某一座学生公寓里。一个春天的早晨,他忽然听到有人敲房门。他打开门,发现一位银须白发的老者正微笑地站在门外,老人自我介绍:“我是哲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我想我还是顺路来看看,告诉你我是多么欣赏你昨天写的那篇文章。
(见吴晓波:《我的偶像李普曼》,原载《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浙江大学出版社。本节引号内的内容均来自此文。)
李普曼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专栏作家和最伟大的新闻记者,也是全世界媒体从业者的偶像,26岁时曾被美国总统罗斯福称:“我早就知道你了,你是全美三十岁以下最著名的男士。”
那个夜晚,读到上述情节的吴晓波心潮澎湃。李普曼宿舍响起的敲门声,就像“一颗梦想的种子不经意掉进我尚未翻耕过的心土中。”
在吴晓波看来,“你很难拒绝李普曼式的人生”。
秋夜之后的若干年,吴晓波确实有一段时间,过上了李普曼式的人生:他在图书馆博览群书,他在各种专栏笔耕不辍,他向世界传达着自己信奉的理念,他每年出版一本著作,他成为中国最出名的财经作家……
但不知从何时起,他开始迷上了赚钱,从一个一流的作家,渐变成一个三流的商人,和李普曼式的人生渐行渐远。
梦想的种子掉进心土19年后,吴晓波遗憾地写道:“我没有成为李普曼,而且看上去将终生不会。”
直播现象是从图文时代到视频时代的必然路径,直播打破了互联网格局,是资讯流量、社交流量和电商流量的第一次大汇合。
全网最低价意味着商业从流量思维到存量思维的迭代,背后要思考获客成本、客单价、复购率三大要素。当前,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大规模投放获得用户的效率越来越低,而私域流量倒换的方式则更有可能获得精准用户。
据吴晓波预测,直播电商GMV2019年达0.3万亿,2020年实现1万亿,2021年将达到2.5万亿的规模,每日直播数量将从5万增长到30万,预计到2021年,新增就业将从2000万人增加到2500万人。
对于直播经济与实体商业的交集点,吴晓波谈到以下四点:其一,直播成为流量场景;其二,直播成为获客模式,零售能力的迭代=公域空间+直播工具+企业微信+私域流量运营;其三,直播再造“人货场”,今后将形成人人皆可直播、货货皆可直播、场场皆可直播的局面;其四,直播型商业将开启新的想象,它改变着人们的购物方式、生活社交方式和微创业方式。
他分享到:“关于潮流的知识,我们一半是不了解的,另一半是错误的。尽管总是如此,我们却还是要在抵抗中获得新生。”
商业与理想[3]
一位《财经》记者小米采访我,问道:“你最大的理想是什么?”
我答:“我希望三十年、五十年后,人们试图了解我们这代人的中国,在选择图书时,有一本侥幸是我的。”
“那么,你对自己的企业有什么期望?”
“我希望它健康发展,做出好的知识产品,公司能上市,员工喜欢自己的工作,并因此过上体面的生活。”
“你会纠结吗?”
“会的会的,一直会的。”
- 《大败局》(2001),《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
- 《穿越玉米地》(2002)
- 《非常营销》(2003)
- 《被夸大的使命》(2004)
-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2007)
- 《大败局2》(2007)
-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下)》(2008)
-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8上)》(2009)
- 《读懂中国制造2025》(2015)
- 《转型之战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机会》(2015)
- 《转型之战 Made in China再出发》(2015)
- 《腾讯传》(2017)
- 2007年,《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
- 2008年,《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8年《新周刊》新锐榜之年度好书”。
- 2009年,《跌荡一百年》被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为“2009年度十大好书”。
- 2009年,个人荣获中国娇子青年领袖。
- 2009年,个人荣获南方阅读盛典“金南方·2009最受读者关注年度十大作家”。
- 2009年,个人荣获《芭莎男士》中国品味成功年度人物大奖。
- 2009年,个人以75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2009第四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
- 2010年,个人荣获2010年度上海榜样。
- 2011年,个人荣获“2011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本土商业财经写作杰出贡献奖。
- 2012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新生代创业领袖成长营创业导师。
- 2012年,《浩荡两千年》荣获中信出版社年度畅销书奖。
- 2012年,《浩荡两千年》被评为“2012读书盛典年度影响力图书”。
- 2013年,《激荡三十年》被评为“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
- 2013年,个人荣获“现代传播《生活》月刊·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
- 2013年,个人荣获“新浪2013年度最有价值专栏作家”。
- 2013年,个人荣获“2013新京报阅读创客”。
- 2013年,个人荣获““2013中国文化先锋奖”。
- 2013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荣获“亚洲周刊2013年度十大好书(非小说类)”。
- 2013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荣获“2013年度新浪中国好书榜·年度十大好书”。
- 2013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荣获“和阅读·2013年度最佳出版新书奖”。
- 2013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荣获“新华网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
- 2013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荣获“新京报2013年度畅销书榜(经管榜)”。
- 2015年,吴晓波成功摘得百度明星品牌数字资产榜个人榜中的“最具价值财经媒体人”奖项。
吴晓波打破了写而优则仕、写而优则商的中国习惯。他脚踏几船,既从事出版事业,同时还坚持每周写作6000字以上的习惯,稳稳当当,自得其乐地与妻女栖居于杭州。
他在2001年出版的作品《大败局》证明了严肃的商业写作也能够跻身畅销书行列。而他辛苦经营两年的蓝狮子财经丛书则成为中国本土财经书籍出版的最著名的品牌之一。他的时间被划分为三块,主要的精力用在出版事业上,同时兼顾《东方早报》的一些事情,还坚持以每年写作一本书的速度向外界传达自己的观念。
吴晓波的专栏文字幽默诙谐而且入木三分,揭示了转型期中国经济的一些怪现状,比如他在《南风窗》上所写的关于上市公司和投票公司的文字;而他的公司研究则严肃认真,同时充满灵动之气,观点新颖独到,比如他为《经济观察报》撰写的文章《被夸大的公司使命》、《二十年公司——表面的胜利》、《企业家为什么不是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