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nomics)

目录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伴随着人类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后而相应地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这是使该学科能立于经济学科之林的基础性工作。为此,就要研究该学科同其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以便于从相关学科,特别是生态经济学等引进一些较成熟的概念,但又要创立该学科不同于其相关学科的独立的概念和范畴。

  (二)研究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行状态。由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向可持续发展状态转变及维持可持续发展状态运行所需要的经济条件、经济关系经济机制的学科,所以这门学科必需要对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各类运行状态(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向可持续发展过渡状态、初步可持续发展状态、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系统探索,从中寻求可持续发展基本经济规律和理论。

  (三)分别研究形成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上述四种状态的各自的经济条件、经济关系经济机制,从中找出促使系统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向初步可持续发展状态过渡及由初级可持续发展状态向较高程度可持续发展状态过渡所需要具备的经济条件、经济关系和经济机制。

  (四)研究使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由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状态过渡过程中、以及维持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所具备的物质流、能量流、人流、信息流价值流运行条件、运行秩序及运行规则。。

  (五)对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由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状态转变及维持可持续发展状态运行产生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及其成本收益状况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指标体系

  (六)在对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系统(它包括生产系统流通系统分配系统消费系统)的运行规律进行系统探索的同时,对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经济条件、经济关系和经济机制也进行系统研究。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之我见

  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由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状态转变,及维持其可持续发展动态平衡运行所需要的经济条件、经济机制及其综合效益的学科。

  为了进一步弄清楚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上述表述的具体含义,再做如下解释:1.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的系统客体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而不仅仅是被简化理解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系统。2.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在其自身的矛盾运动中,可以表现为多种形态,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来衡量,可基本分类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向可持续发展过渡的起飞状态、具有初步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能力的状态、具有较高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能力的状态这样四种状态。所以严格来说,可持续发展只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一种矛盾运动状态,而且可持续发展状态本身也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状态。3.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要实现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向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转变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条件、经济关系和经济机制,这需要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来加以回答。4.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要维持系统已形成的可持续发展动态平衡的状态,需要相应的生产力条件、生产关系条件和上层建筑条件,这也要求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加以回答。5.当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处于上述四种不同状态时,都要产生一定的综合效益,这种综合效益有些是人们所预期的,有些是人们所没有预期的,但由于它能从相对应的角度反映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所以也应该由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加以回答。6.由于处于可持续发展动态平衡状态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是由同时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而后两类子系统要由不可持续状态过渡到可持续发展状态,同经济系统一样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经济关系和经济机制,所以,把这三个子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相应上层建筑条件同时列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视野,能既有利于充分发挥该学科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宏观指导作用,又使该学科具有很强的经济学特征。

  (二)对目前国内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观点之述评

  目前,中国已经出版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方面的专著,按出版时间为序,第一本是贾华强教授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导论》,该书未对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作具体表述,它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运行的一般前提、经济均衡、人口均衡、资源均衡、生态均衡以及走向优化可持续发展均衡七个方面,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论问题。第二本是潘家华研究员的《持续发展途径的经济学分析》,该书也未对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作具体表述,但在其“前言”中指出:“我觉得有必要应用经济学方法考察各种持续发展途径的特点、局限及其实践含义,在此基础上探讨持续发展的市场调控机理及其政策含义,以实现符合效率原则的环境持续。”“本书在体例结构上仍延续1992年完成的博士论文,主要以西方有关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展开研究。这表明该书的宗旨并不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而是应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持续发展途径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第三部是由刘思华教授主编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一书。刘思华教授在该书中对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并按这个定义展开了对理论体系的探索。该书指出:“我们可以把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定义为:是从多种学科的结合与综合上,‘着重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需求与生态环境资源的供给之间的矛盾过程所发生在可持续发展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经济问题和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关系发展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这就告诉我们,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不是研究‘生态一经济一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矛盾及其运动和发展规律;而是以此为范围在三维复合系统的总体上着重研究可持续发展经济系统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即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总体上揭示可持续发展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诸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

  应该说,上述提法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系统见解,其学术探索价值是非常大的。它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参照系,以进一步思考这个提法的准确性、全面性,以此为基础,探索对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其他思维空间及其提法,并建立相应的理论体系和概念体系。而在某一个新兴学科创立初期,在对其研究对象的理解和表述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论点,这对学科在讨论中迅速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例如,我在研究了刘思华教授的上述论点及其著作后,就形成了该书是力求建立一个狭义理解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观点,即正如作者所论是以生态经济社会复合大系统“为范围在三维复合系统总体上着重研究可持续发展经济系统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由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与环境基础”,即同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所以,如果从广义角度来理解,对可持续发展经济系统的经济机制及其运行规律进行探索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人类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需要从经济学角度来解决。因此,人们除了建立狭义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外,还应建立一个广义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正是从这种观点出发,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上述观点,以力求建立一个广义理解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总体任务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总体任务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性,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主要是在继承和发展了生态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它的发展又要广泛地汲取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各类分支学科及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养分。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第一个基本假设是在对经济学的具有完全理性经济人假设进行必要修正的基础上设定的。

  首先对完全理性进行修正的是赫伯特·西蒙。他针对经济理论中的完全理性假定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假设。他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指出,完全理性虽然是相当方便简洁的假定,但它并不一定同实际的选择过程一致。首先,完全理性要求决策者对任何一个选择结果有完全的了解和预见,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它们却总是片面和不完全的、无法自知的。决策者自身也存在知识和计算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因此,决策人往往需要在缺乏完全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其次,完全理性要求决策者在所有可能的决策中进行选择,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决策者由于不可能具备完全的知识,因而不可能对全部可能的决策无所不知。最后,决策者所面对的环境因素往往是随时变化的,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人们要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作出“完全理性”的决策基本是不可能的。

  西蒙认为,对于“完全理性”假定的严格条件,可以从多个方面予以放松。例如,可以假定可供选择的全部对象不是固定不变的集合,而代之以一个能够产生各种方案的过程;可以假定决策者不知道选择结果的概率分布,而把相应的估计程序引入对决策的分析之中;可以寻找应付不确定性的策略,从而可以分析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可以用满意化代替最大化,抛弃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假定。据此,他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假设。

  “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关系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经济学、社会学和生态学等不同学科实际上是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对同一客观世界的观察、分析和推理、判断,因此,经济学中所谓的“完全理性”与其他学科中的“理性”一样,实际上是仅从单一学科的视角考察问题、处理问题时的“理性”。如果把这种受学科限制的理性作为对同一客观世界认识的某一方面的理性,同时,不排斥从其他学科进行的理性思考,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例如,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指出在市场经济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具有来自其利己主义本性的“经济人”特性的同时,又在其《道德情操论》中,不但指出人利己的一面,更强调了人的同情心和利他精神对一个健全的社会的重要性。阿马蒂亚·森继承了亚当·斯密的思想,严肃地批判了经济学对伦理问题忽视的现象,指出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伦理背景中进行的,离开了伦理而单纯地强调人的经济理性只会减弱经济学的预测能力。如果把受某个单一学科(例如,经济学限制的理性,即经济理性绝对化。)视为“完全”理性,否认其有限性,势必妨碍对客观世界的完整的、全面的认识。因此,由于受到学科分工和不同学科视角不同的影响,也使经济理性不可能是“完全理性”,而只是有限理性。这是笔者对具有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修正的第一个理由。

  修正具有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假设的第二个理由是源于人在复合生态系统中角色的多重性。人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不仅是具有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也是众多生物种群中,唯一具有理性的生物种群,而且还是负有社会责任且享有社会权利的社会公民。作为具有理性的生物种群,人类追求的是自身的生存与持续发展。作为负有社会责任且享有社会权利的公民,其目的是实现社会和谐、安全与进步。因此,应把具有有限理性经济人从事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的修正为:在满足作为特定生物种群的人类自身存在和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和谐、安全、稳定和进步要求的约束条件下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第二个假设是关于自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尤其是智力资源稀缺性的假设。

  当人类走到能否可持续存在与发展的十字路口、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抉择时,才如梦方醒地察觉到清洁空气、干净的水和其他能源与自然资源并不是能够无限免费提供的,它们也都是稀缺的资源。正如斯蒂格利茨在解释稀缺性时所说的:“不存在免费午餐。若想多得一些这种东西,就必须放弃其他什么东西。稀缺性乃是生活的基本事实。”如果为了扩大生产而向自然索取所需的更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必须在总预算支出中减少用于生产钢铁、计算机食品等方面的支出,转而投向保护环境和恢复与培育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因为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乃是生活中的基本事实。

  与此同时,人类也意识到,虽然自然资源数量有限,但是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利用效率,以及通过开发利用替代资源来弥补耗竭资源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而为了使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就需要有关这方面的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技术,就需要有能够开发这类科学知识与技术并使之付诸实施的人力资源,尤其是智力资源

  这类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也不是“免费午餐”。若想拥有更多素质更高的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同样必须从总预算支出中减少用于生产钢铁、计算机食品等方面的支出,转而投向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智力资源。因为,人力资源,特别是智力资源的稀缺性乃是生活中的基本事实。

  由此可见,用准确的经济学语言明确阐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尤其是智力资源的稀缺性,并将这一概念落实到经济实践之中,是经济系统可持续演进的前提条件,从而也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第二个假设。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竞争模型

  经济学的基本竞争模型是在激励与信息以及价格产权利润等基础上建立的。为了使市场经济有效地运行,厂商和个人都必须获得信息并有对现有信息作出反应的激励。市场经济通过价格利润产权提供信息和激励。价格提供关于不同商品相对稀缺性的信息,对利润渴望驱使厂商对价格的信息作出响应,他们通过使用稀缺资源最少的办法生产市场上最稀缺的商品来增大自己的利润。同样,理性的消费者对个人经济利益的追求诱使他们对价格作出响应,他们只买价格合算的商品。为了使利益驱动发生作用,厂商和消费者双方都应有自己的产权。产权保障所有者按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使用和处理(包括出售)其财产的权利。

  在价格、产权和利润的激励下,基本竞争模型中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和理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投身到存在价格接受行为的竞争市场,演出了亿万次引人入胜博弈

  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对经济学基本假设修正的基础上,应考虑到由于当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时,他们也是稀缺的商品,作为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也应与其他商品一样,受到来自价格、利润和产权的激励。因此,在基本竞争模型中,厂商中除从事一般产品和服务的厂商以外,还应包括从事治理环境污染以及保护、恢复和培育生态环境,以及从事人力资本开发的厂商。他们也应像从事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厂商一样,接受价格、利润和产权的激励。基本竞争模型中的消费者,除了消费一般产品和服务以外,也要消费由从事治理环境污染的,保护、恢复和培育生态环境,以及从事人力资本开发的厂商提供的相关产品与服务。在决定是否购买这些产品时,也要像购买其他一般性的商品一样,接受价格、利润和产权的激励。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与基本竞争模型,要求人类在发展经济时要以保护环境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进步为前提,在进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社会建设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构建与完善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利用市场经济体制保护环境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尽最大可能限制与克服其消极作用。依照可持续发展经济管理理论构建的经济系统,是能够促进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持续演进的系统。就这个意义而言,可以称之为可持续发展经济系统,简称可持续经济系统。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一门边缘性的理论经济学科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产生由于是全世界经济社会进入可持续发展时代的需要,所以该学科必定是2l世纪指导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主流经济学科之一。这就决定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的理论经济学科,它既广泛地吸收了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学科,特别是生态经济学的理论营养,但与这些学科又有一定的区别。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能作为理论经济学科的根本之点在于,它不是从局部和微观上,而是从整体和宏观上来探索如何使资源配置的机制从传统发展模式转移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模式全面推进的系统规律的学科。也就是说,它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和被应用,将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着人类资源配置的方向、资源配置的预期目标和资源配置的内在机制。所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必然属于抽象化程度较高的理论经济学科,而不属于应用经济学科。

  (一)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能从理论指导上影响和改变着人类资源配置的方向。所谓“资源配置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o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对经济中的各种资源的资源配置方向的指导作用在于,它要使各种资源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中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系统,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这同传统经济学在论述资源配置时只重视各种资源在各种不同的经济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的着眼点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

  (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能从理论指导上影响和改变着人类资源配置的预期目标。人类的任何配置资源的活动都在其进行前有着预期的目标,并在其进行过程之中和之后产生相应的后果。过去,传统经济学往往把资源配置片面地理解为是对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所以资源配置的预期目标就主要着眼于经济效益和效率上,而未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放在其预期目标之中。这是传统经济学导致经济社会运行经常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的根本原因。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就要对传统经济学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并从理论上阐明有利于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的预期目标体系,既把同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为其预期目标。这样就能从理论上影响和改变人类资源配置的预期目标,使资源配置的后果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能从理论指导上影响和改变着人类资源配置的内在机制。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作为-f]理论经济学,在研究人类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资源配置、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大系统的基本规律时,必然要研究其制度创新问题。这必然涉及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如何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新的内在运行机制的问题。从而不仅丰富和发展了经济学的资源配置机制理论,并对指导实际工作能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即从理论上影响和改变着人类资源配置的内在机制。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与其他相关科目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不同。“发展经济学以发展中国家经济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经济落后状态发展到现代化状态的规律性,研究其发展的过程、发展的要素及应该采取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向可持续发展状态转变及维持其可持续发展动态平衡状态运行所需要的经济条件、经济关系、经济机制及其综合效益的学科。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都是从不同角度研究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特定研究对象,以经济外部性为研究的侧重点,以环境的污染和治理、生态平衡的破坏和恢复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经济学科。很显然,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从整体和宏观上探讨如何使资源配置的机制从传统的发展模式转移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模式全面推进的系统规律的学科,也就是说,它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将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人类资源配置方向、资源配置的预期目标和资源配置的内在机制。所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属于抽象化程度较高的理论经济学科,而不属于应用经济学科。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泡芙小姐,KAER,方小莉,Gaoshan2013,Mis铭,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