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66个条目

乡村旅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农业旅游)

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

目录

什么是乡村旅游

  从旅游学上说,由于现在乡村旅游的概念还没有完全统一,先列出几种比较典型的界定如下:欧盟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4)将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并且认为“乡村性(Rural-toursium)”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

  Gibber和Tung定义:农户为旅游者提供住宿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

  杜江和向萍定义: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马波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客体的类型。

  王兵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

  从以上定义来看,乡村旅游的内涵应该有以下几点:(1)从地理角度看,乡村是一个空间概念,与城市相对,是指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所住的地方。(2)从乡村资源看,不仅包括乡野风光等自然资源,还包括乡村建筑、聚落、民俗、文化、饮食、服饰、农业景观和农事活动等。(3)乡村旅游的特色是乡土性和地域特征,要让参观旅游者体验到与城市不一样的生活。[1]

乡村旅游的特点[2]

  (1)乡村性。乡村旅游的活动内容有别于城市旅游,它是以浓重的乡村性来吸引广大游客的。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逐渐怀念起农村的恬静与惬意。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抑或是味道迥然的土家菜肴、风格各异的居民建筑以及充满情趣的传统劳作,都具有城镇所缺乏的优势和特色,为游客提供了返璞归真、重归自然的机会。

  (2)参与性。区别于城市旅游等偏向纯观光的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具有很强的参与性。游客到达目的地后,除了欣赏农村优美的田园自然风光外,更可以亲自参与到一系列的活动中。在农家乐中,游客可以参与茶农们采茶、炒茶和泡茶的全过程,也能上山下地进行农耕、采摘蔬菜瓜果等;在渔家乐中,游客也可进行垂钓、划船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游客们能更好地融入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对农家的生活状态、乡土民情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不是作为旁观者纯粹欣赏风景而已。因此,参与性、体验性是乡村旅游的很大特点。

  (3)差异性。乡村旅游的差异性着重体现在地域和季节两个方面。在地域方面,由于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习俗传统等的不同,使不同地方的乡村旅游的活动内容体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在季节方面,由于农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季节,因此,随着季节的转变,各乡村旅游的内容也体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4)目标市场是城镇居民。乡村旅游的特点就在于其浓重的乡村气息,因此这种旅游形式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并不具有吸引力。但是,对于生活在高度商业化的大都市的居民而言,钢筋水泥的建筑、繁重的工作压力以及浑浊的空气都让他们对于乡村旅游充满了幻想和憧憬。

  (5)费用低。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农民,旅游资源也是大多依赖于现有的农业资源,不用进行大量的投资就可投入使用而获得经济收益,因此属于投资少又见效快的旅游方式。也正因为成本较低,游客在进行消费时所支出费用也相对较低,无论是住宿、餐饮还是交通,都比城市旅游的开支低得多。

乡村旅游的类型[1]

  目前乡村旅游的分类方式较多,这里选择集中具有代表性的方式,如表。

  表 我国乡村旅游村落分类表

划分标准类型举例或特征
地理位置城郊型位于大中城市附近,为满足城市巨大的旅游需求,在原有农业和现代农村聚落景观基础上,融人现代科技、现代美而发展。
边远型一般交通不便,这种类型大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借此发展旅游业
景区边缘型在著名风景区的边缘,主要可以结合风景区,依靠现有的一些旅游资源和景区的客源来发展。
旅游核心资源传统观光型以不为都市人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等,让游客人内采摘、观赏,享受田园乐趣。
都市科技型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在城内郊区等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既能为城市提供时鲜产品,又能结合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
休闲度假型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如森林、果园等,吸引游客前去度假,展开农业体验、自然生态领略、住宿度假等各种休闲度假活动。
按村落形态划分水乡型村落内水系纵横,建筑大多临水而建。如江南水乡村落上海嘉定区毛桥村、金山区画村等。
山地型村落依山而建,有明显地势落差。如浙南山区的丽水松阳县安民乡村,及部分少数民族村落如浙江桐庐莪山“畲乡山寨农家居”乡村旅游。
荒漠型如甘肃地区的高原、荒漠中的村落,陇东黄土高原区的窑洞民居,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村落等。
滨海型村落位于海边,充分利用渔村特色,如上海崇明岛前卫村、瀛东村、三门三特渔村、舟山沈家门渔港。

乡村旅游的功能[2]

  (1)审美享受。长期生活在城市之中,看到的都是钢筋水泥,听到的都是汽车喇叭,呼吸的都是浑浊的空气,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禁会追求一种别样的审美愉悦,而乡村旅游正符合了这种需求。这种美是纯自然的,是历史遗留的。无论是宜人的自然风光,还是充满了趣味的田园生活,抑或是清新的空气都让在都市中生活久了的人体验到别样的审美情趣。

  (2)缓解压力。之所以选择乡村作为旅游地点,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优美的风景或别样的生活方式,而是因为人们想要摆脱城市中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卸下沉重的工作压力。乡村中完全不同于城市的生活环境,能让人们暂时逃避现实生活,遗忘所有生活上和工作中的不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放松之后,游客能以一种全新的状态进入到现实生活中,重新接受挑战和机遇。

  (3)教育体验。国外的乡村旅游,很多家长都愿意带孩子一同去,其中的原因除了娱乐之外主要是能对孩子进行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通过体验农村生活、品尝乡村野味、参与农业劳动,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能够领略到农村中别样的生活方式,体味到农村人的辛苦和勤劳,学习到有关自然的知识,即寓教于乐,是一种很好的教育体验方式。

  (4)文化传承。相比于城市,农村中往往保留了更多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乡村旅游,建设民俗文化村,举办民俗文化节,都市人能够更好地了解乡村社会文化和民俗风情,起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5)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旅游业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多的高度综合的特殊产业,通过初次分配再分配的循环周转,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变,从而提高了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对解决“三农”问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发展乡村旅游能使那些拥有丰富旅游资源而经济贫困、交通落后的地区,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在贫困地区,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一直存在。因此,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安置过剩劳动力,扩大就业面,极大地维护和促进了当地社会的稳定,提高了社会的整体效益。

  (6)更新社会观念。农村地区之所以落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观念的落后,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吸引大量城市游客的进入,农民在为游客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开阔视野,接收到城市中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更新陈旧的思想观念。

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2]

  乡村旅游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多样的功能,因此可以预见,乡村旅游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主要依据如下。

  (1)消费观念的转变。21世纪的来临使人们原有的价值观、消费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意识到旅游是一种提高精神层次和优化生活品质的新方式,它是一种对精神和生活品位的追求,而绝非是单纯意义上的工作之后的休息与调整。同时,人们对于旅游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旅游经历的丰富,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赶场式”的疲倦旅游方式,旅游的需求开始由“表层游”转向“体验游”,在这种背景下,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健康、前卫和个性的消费模式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生活压力的增加。现代社会,人们的经济收入是普遍增加了,但生活质量却也因为目益增加的工作压力而明显降低了。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因此,人们越来越渴望摆脱城市的生活走进乡村来舒缓压力,愉悦身心。同时,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许多现代化大都市都形成了明显的热岛效应和钢筋水泥现象,这更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随之产生了诸如高楼病、抑郁症、亚健康等现代都市文明病。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旅游成为人们缓解生活压力、调节紧张状态、体验自然环境的最佳选择。

  (3)收入水平提高。按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国家旅游需求进入膨胀期,但这个膨胀主要是观光需求。当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选择。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度假旅游便会得到普遍发展。当今社会,许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人均GDP均超过了3000美元,因此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旅游业迅猛发展中的一个热点,越来越成为游客的首要选择。

  (4)产业政策和制度法规的推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中所制定的鼓励性政策能对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财政补贴关税减免、提供优惠贷款、信誉担保以及鼓励投资等措施。在法律层面上,制定国民休假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都有利于国民具备足够的时间与金钱以进行休闲消费。此外,通过限制性条款可以规范国家休闲产业的健康发展,约束国民的不良休闲消费习惯,促使休闲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从1993年以来,为了鼓励国民旅游,国家加大了宣传促销的力度,每年都推出各类专题旅游活动,许多专题都与乡村旅游密切相关。在宏观政策的支持下,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乡村旅游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未来乡村旅游产品的具体形式与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作如下预见。

  (1)依靠生态化建设乡村度假村。乡村旅游开展所依托的资源,不是后人自己创造的,更多的是先前遗留下来,不需要靠恢复、模仿而再现的场景。因此,在对乡村旅游进行开发时,采用自然生态化的开发模式,借助优美的生态环境,构建乡村度假村是一个趋势。在度假过程中,游客可以在欣赏自然景观、亲身参与到农村的真实生活中来摆脱城市中的压力,得到全身心的放松,这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城市环境趋于恶劣的背景下将显得弥足珍贵。

  (2)依靠文化建设民俗文化村。文化因素是乡村旅游得以兴起的基础之一。信息社会的来临,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充足的社会信息的同时,也使城市中的居民渐渐遗忘了中国传统的文化,遗忘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瑰宝,更渐渐遗忘了自己国家的民俗风情。因此,乡村旅游在给游客提供视觉上的放松以外,更可通过体验旅游的方式让游客重温农民们的生活方式,体验别具情趣的民情风俗。因此,开展民俗文化村,举办民俗文化节,传播我国浓厚的文化底蕴也将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有利方式之一。

  (3)开发模式多样化。目前,很多乡村旅游的内容和形式还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必将采取多样化的开发模式,带动和引导国内市场需求向高层次发展。比如采用休闲农庄庭院开发模式,通常独户经营或由几家农户联合,进行些诸如采摘水果、蔬菜、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等庭院活动,这种类型的景点是当前乡村旅游的主体;再如,观光农场绿色农产品开发模式,这种形式在国外比较流行,在未来的发展中,农场和牧场业必将逐渐兴起,促进观光农业的盛行。

  (4)增加教育意义。从长远角度来讲,乡村旅游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加强旅游过程中的教育意义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游览过程,为游客提供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教育,使游客进一步了解当代农业科技知识,真实再现现代农村生活场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让长期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增加对农村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1.0 1.1 韩飞,林峰.游在农家:沪地“农家游”模式解读.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4
  2. 2.0 2.1 2.2 王婉飞.浙江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HEHE林,Dan,方小莉,连晓雾,y桑,Mis铭,苏青荇,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乡村旅游"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