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1个条目

公债经济增长效应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公债经济增长效应[1]

  公债的经济增长效应是指公债制度与政策从刺激需求或从增加有效供给方面推动一国国民产出(GDP)增长的效应。

公债经济增长效应是内容[1]

  公债的适度增加总是随财政政策的被突出运用而作用于经济增长的,甚至一国净债务的多少也能表明经济的兴衰。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的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也主要是依靠公债融资支撑财政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的。20世纪70年代滞胀时期,联邦财政赤字与公债的减少,并未给美国带来失业率通胀率的下降。里根总统执政后,实施了以公债融资支撑的减税政策,预算赤字占GDP的份额由1982年的3.3%上升到克林顿总统执政时的5.8%,公债余额占GDP的比重由35.7%上升到69.2%,美国经济从1983年起转入了增长。当然,过度的赤字与公债,也将引发经济状况的恶化。为此,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执政后,一直奉行压缩财政赤字的政策,并在90年代后半期实现了连续数年的联邦财政盈余。而相应地,美国经济也出现了长时期的持续增长,并且这一时期也是美国经济最好的时期之一。这些都表明,不能对公债的作用一概而论,而应结合具体经济背景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中国在1998年以前对于国债问题的分析,大多仅仅关注它对于抑制通胀、保证中央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要和调整经济结构有多大作用,而对国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理论上专门予以的论述与分析却很少。这主要是由于在当时短缺的经济环境下,政府的经济工作重点主要是抑制经济发展速度,而不是刺激经济。从1997年开始,经济衰退导致的经济增长压力不断加大,需要通过发行国债来刺激有效需求时,人们才真正感觉到对国债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内在机理研究的重要性。于是,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中国政府从1998年开始连续六年实行了以发行国债为主的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并取得了明显的政策效果。据测算,1998--2003年,中国累计安排的80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带动项目投资总规模为32800亿元,平均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2%。长期国债的发行对宏观经济最直接、最明显的贡献是有效增加了国内需求,保证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所以,在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国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已成为国债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国债的经济增长效应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1.0 1.1 张海星编著.公共债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林巧玲.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公债经济增长效应"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