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产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保险资产管理是指通过独立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所进行的集中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保险资金以及第三方资金受托投资管理方式。
我国保险资产管理的特点[1]
目前,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保费总量与资金运用规模增长迅速,险资管理机构成为重要投资者。中国保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保险业近十年在资本存量与增量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3年至2013年,我国保费收入从3880亿元增加到172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1%,保险业总资产从0.91万亿元增加到8.2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4.7%,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重逐年提升;同期,保险资金可运用额度从0.82万亿元增加到7.6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5.1%,其中保险投资规模从3829亿元增加到542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0.4%,保险投资比率,即保险投资额占总资产的比重,相应从42%提高到65.4%。保险业资产规模的迅速增长,使其成为银行业之后第二大金融行业,险资管理机构成为金融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第二,监管政策逐步放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逐步拓展。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经历了“无序一严控一有序放开”的过程。1987年至1995年我国保险投资处于缺乏规制的盲目投资阶段,包括投资于房地产市场等,保险投资业务积聚了大量投资风险。1995年至2004年,监管部门进行了严格的投资渠道管制,险资只能运用于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券和少量的证券基金。此后,在投资额度、比例严格限制和风险管控体系不断完善的前提下,保险资金投资渠道逐步有序放开。
第三,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保险另类投资占比显著提升。在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快速增长,投资渠道不断拓宽的同时,我国险资运用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第四,资产管理能力尚有不足,保险投资收益波动较大。由于我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起步较晚,投资渠道、方式和技术尚不成熟,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等原因,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呈现不稳定状态。
第五,监管政策密集出台,监管体系和内控机制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10年8月,中国保监会出台了《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2012年以来,保监会先后出台了22个保险资金运用和风险管控的规范文件。2014年上半年,保监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保险资金运用内控与合规计分监管规则》和《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准则第1号:关联交易》等文件。
我国保险资产管理的困境[2]
1.保险资产管理相对乏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兴起,保费的收人在不断增加,促进保险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在制定和营销保险产品时,预期收益率是保险公司关注的核心问题。而今。保险资产管理者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难题,就是如何保证保险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进而维护好保险公司的利益。另外,保险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存在不同之处是它必须具备保险保障的基本功能。而且保险产品虽然市场较大,但是也面临着其他金融产品的激烈竞争。因此,从保险营销方面来讲,我们不仅要考虑保险保证的基本功能,也要保证保险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与其他金融产品持平。这必然为保险资产投资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2.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滞后
自2003年我国诞生第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来,十年间又陆续成立1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虽然公司数量在不断增多,但是要承担国内100多家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股权过于集中。多数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都有其集团控制,一般的控股比例高达80%,甚至有个别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由其集团完全控股。这种情况下,造成了保险公司“自己管自己”的现象,这种简单的转型影响了营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的透明度。其次,公司领导人员角色重复。我国多数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领导层由其集团人员担任,即一人担任两个职务,这样的管理方式影响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自主性。极大的限制了保险管理公司的发展。其次,人才相对匮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领域。这必然要求公司员工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而我国存在人才严重缺乏的现象,势必影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工作和收益率。
3.保险资产投资结构性矛盾较大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面对巨大的压力,必然要求我国保险资产投资结构处于一个收益相对要高,风险相对较小的状态。这需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对保险资产投资收益进行深入的分析,要求保险监管部门更大程度的放开对保险资金投资的限制,实现保险资产管理市场化。但是,我国的保险资产投资结构仍然存在诸多的不合理现象。以2011年上半年中国保险资产投资管理结构为例:债券投资43%、银行存款30%、证券投资基金8%、股票和股权投资10%、不动产投资5%、其他投资4%。从数据来看,较高的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比可以一定程度上确保保险资产投资的安全,不过这种低投资收益率不能支撑起较高的预期收益率,限制了保险资产的收益率。这种不合理的结构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保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保险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策略[2]
1.加快健全保险资产监管体制机制
加快健全保险资产监管体制机制,是提升我国保险资产管理水平的保证。受保险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加之银行基金等理财产品的冲击。使得保险产品的处境更加艰难,解决好保险资产管理问题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一方面,保监会必须强化保险企业资产负债匹配监督职责,对保险企业投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促进保险企业偿付水平显著提升,为保险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活力。严格新增保险投资渠道程序,着力推进保险投资结构优化升级,避免盲目的拓展保险投资渠道,有效化解保险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保险资产管理监管与普通的保险市场监管不同,原因在于保险投资涉及银行、证卷等多部门、多环节,这对保险资产监管提出了更严要求。要加深对不同投资领域监管责任的认识,设立联合监管机构,统筹协调不同领域的保险资产监管工作,分别制定股市、银行等领域的保险资产投资监管办法,促进保险资产监管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为保险资产投资安全提供根本保证。
2.积极发展壮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积极发展壮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提升我国保险资产管理水平的关键。要建立多元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股权制,积极引入外部优势资源,探索外国资产管理机构人股制度,促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科学性不断增强。促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化程度显著增强,在保险投资职业化、专业化方面下足功夫,着力打造一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促进信息披露机制不断健全,促使保险资产投资的透明程度不断增加,建立社会舆论有效监督制度,鼓励公众加入到保险资产投资监督队伍中来。要着力培育保险资产管理专业人才,选拔一批专业素质高、综合素质强的人才,优化保险资产管理人才结构,为保险资产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积极举办“保险资产管理进修班”,邀请知名专家、业内精英讲授实践知识,帮助保险资产管理从业人员把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提升解决保险资产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能力。
3.推进保险资产投资结构优化调整
推进保险资产投资结构优化调整,是提升我国保险资产管理水平的重中之重。要建立保险资产管理企业与银行、证券双向沟通机制,避免单一大额投资带来的经营风险,优化调整保险资产投资比例,建立多样化的投资模式,促进保险资产投资收益率大幅提升。推行投资项目试点工程,打破投资决策盲目化的旧模式,在保险资产投资试点获得成功之后再大力推广开来。探索多元投资组合制度,对于保险资产投资收益高的项目应加大投资力度,对于保险资产投资收益较低的项目应减少投资或者不投资。更加侧重于保险资产投资的社会效应,适当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新兴产业投资比例,发挥保险投资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